APP下载

强化基层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的综合干预模式研究

2019-07-15冯凤霞林军娇邵雄英吴汉莲甘丽雅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院感感染率合格率

冯凤霞 林军娇 邵雄英 吴汉莲 甘丽雅

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广东广州 510000

医院属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方,且各类病原体、微生物较为集中,使人们发生感染的机率极高。因此,院感防控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部分,其质量管理情况与患者治疗效果有直接关系,若院感防控质量较差,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还影响医院社会形象[1]。我院为基层医院,其治疗环境、设备一般,而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均较弱,使得医院感染事件仍有发生,并随着近年患者增加,其医院感染率有上升趋势[2]。据相关研究,合理的院内感染防控管理,不仅可保护患者、医务人员的安全,还为医务人员工作行为提供科学、高效的指导,并促进院感防控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为此,需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能力,通过多方面综合干预,以规范医务人员各项操作、护理技能,从而达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效果。本文研究对医务人员应用综合干预措施,可有效地强化其院感防控能力,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在二级专科医院4 个重点科室工作的128名医务人员作为观察对象,4 个科室分别是儿科住院、爱婴区、手术室及妇产科病区;报告样本时间选取为2017 年1 ~12 月,将2017 年1 ~6 月设置为干预前,2017 年7 ~12 月设置为干预后。128名医务人员中32 名医生,79 名护士,17 名护工;最长工龄为25 年,最短工龄为1 年,平均(6.65±1.52)年;年龄19 ~52 岁,平均(35.6±3.5)岁;职称情况:有25 名高级,31 名中级,55 名初级,17 名无职称。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全部医务人员均为儿科住院、爱婴区、手术室及妇产科病区的临床一线人员;(2)均直接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及照顾。排除标准:(1)非直接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及照顾的医务人员,如实习期护士、进修医生;(2)中途退出本次研究的医务人员。

1.3 方法

在2017 年7 ~12 月后对128 例基层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知识、操作进行综合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院感防控干预小组,该小组成员由经验丰富的院感监管员、各科室护士长、科主任组成,先总结性分析干预前各基层医务人员的院感知识、手卫生执行等情况,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以制定出有见效的综合干预方案;先设立试点科室,以观察分析措施实际情况,并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总结。(2)定期对医务人员开展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并丰富培训内容,如以科室为单位,个人为单位等整理课件内容,并教导医务人员寻找相关院感防控知识的途径,如医学数据库文献、医学论坛等;而院感防控干预小组则还定期参加院内外院感学习培训,以保障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实际性。(3)在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后,针对医务人员的职业不同,制定不同的工作规范、要求,并将其形成具体条例、事项,以小手册或工作图表形式呈现出来;并指导医务人员每日工作结束后,反思、总结当日工作中院感防控执行情况如手卫生执行情况、无菌操作、无菌器械使用情况等,以及时纠正操作过程不规范行为。(4)对各科室、各职业的基层医务人员定期进行院感工作标准考核,其考核标准根据科室特点、医院感染规范要求不同制定不同质控标准,并由专职院感监护人进行检查、监督,且根据其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并重点培训该科室、医务人员规范的院感防控知识,再由该科室主任、护士长为其演示正确、规范的操作过程。另外,还将科室、医务人员的院感工作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奖罚挂钩。(5)利用PDCA 循环法对各项院感防控工作进行干预,如手卫生执行情况,通过调查分析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洗手知识及正确性的存在问题,制定出具体化的手卫生质量管理方案,并为质量管理设置合适的目标值,再通过具体行为规范、示范讲解等,以改善该项操作的院感防控质量。

1.4 观察指标

1.4.1 院感防控知识掌握能力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观察医务人员干预前、后的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该问卷信效度检验值α=0.82,其信度较高;问卷根据医务人员职业不同设不同的调查问卷,满分均为100 分,在综合干预前、后予以医务人员作答,并要求在30min 内完成。问卷设计内容主要为院感防控基本知识、操作流程、防控技能、各项法律法规等,其总评分的分数越高则表示医务人员掌握院感防控知识越好,反之越差[3-4]。

1.4.2 手卫生检查方法 手卫生依从性采用院感科制定的手卫生依从性暗访调查表进行基线调查,方法:手卫生依从性观察(观察“两前三后”洗手或手消执行情况,每个病区观察10 ~20 分,可同时观察2 ~4 个操作者),计算:手卫生依从性=实际洗手次数÷观察到手卫生指征个数×100%;洗手正确率(合格率)情况:每个病区观察10 ~20分,按照六步法洗手,且洗手时间>15s 为合格,计算:洗手合格率=合格洗手人次÷总洗手人次×100%;手卫生知识掌握率(知晓率):每个病区提问5 ~10 个医务人员、5 个手卫生指征,全部正确回答为合格,计算:手卫生知识掌握率=正确回答人数÷抽查总例数×100%[9]。

1.4.3 其他观察指标 观察医务人员进行综合干预前、后的无菌器械使用、无菌操作情况,其中无菌操作考察的主要内容为各科室常见的治疗、护理操作,如儿科的头皮静脉穿刺、产科的导尿等,具体操作考核内容采取抽检形式,随机抽查医务人员洗手样本质量情况,计算合格率。另外,还统计干预前、后院内感染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干预前、后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表示院感防控知识掌握情况,使用t 检验;使用χ2检验手卫生执行情况、采样合格率、院内感染率等计数资料,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情况比较

各组医务人员经综合干预后,其院感防控知识掌握能力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情况(,分)

表1 干预前后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情况(,分)

组别 医生组(n=32) 护士组(n=79) 护工组(n=17)干预前 75.32±4.30 78.61±2.64 70.31±6.35干预后 87.68±1.62 90.34±1.06 80.32±2.64 t 4.89 8.79 6.01 P <0.05 <0.05 <0.05

2.2 干预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

(1)干预前,观察医生、护士及护工洗手依从性情况:医生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应执行手卫生次数为60.13%(558/928),而护士为63.53%(1153/1815),护工为53.45%(387/724);而经干预后,医生洗手依从性为77.86%(735/944),护士为79.97%(1537/1922),护工为65.66%(480/731),干预前后数据经χ2检验得:χ2=66.87、125.14、22.52,P 均<0.05。(2)干预前,随机抽查90 名医务人员的洗手正确率分别是95.56%(86/90)、83.33%(75/70),而干预后,随机抽查98 名医务人员的洗手正确率分别是100.00%(98/98)、94.90%(93/98),经统计学分析得:χ2=7.44,P <0.05。(3)干预前128 名医务人员中有103 名手卫生知识考核为合格,其知晓率为80.47%(103/128);经综合干预后,128 例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93.75%(120/128),χ2=10.05,P <0.05。

2.3 干预前后洗手样本采集合格率情况比较

干预后医生、护士洗手样本采集合格率比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洗手样本采集合格率情况

2.4 干预前后院内感染率情况比较

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的院内感染率,干预后比干预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院内感染率情况

3 讨论

医院感染对象主要为住院患者、医院工作人员,主观因素上与医院规章制度、无菌操作、消毒隔离制度不健全及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薄弱等相关,从而易使得感染源传播[10]。针对基层医院而言,医院的消毒、杀菌、无菌操作符合标准的情况较为严格,从而使得医院感染防控实施中存在一定问题,其防控管理效果并不理想[11]。此外,基层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较为薄弱,其手卫生执行情况较差,且对各科室的感染防控缺乏认识,从而使得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易引发感染的风险[12]。

本文通过观察基层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防控上认知、防控能力等情况,对其防控能力进行综合干预,以有效地改善其院感防控知识掌握能力、手卫生执行情况等,从而到达降低院内感染率,以保障患者及医院工作者的健康及生命。首先,建立专门的院感防控干预小组,该小组成员多由院级、科室级别等医务人员组成,其院感防控要求较为严格、详细,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学习院感防控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课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知识掌握能力,本文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经干预后,其院感防控知识评分均有提升。另外,在培训教育医务人员的同时,还完善各项洗手、采集样本的规章制度等,还由专门的监控小组成员进行考核,以及时纠正科室、个人的错误行为,以改善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13]。医务人员经综合干预后,其洗手依从性、洗手正确率及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均比干预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一方面,还通过定期考核基层人员的手卫生执行情况、无菌操作抽查合格率、无菌器械使用合格率等情况,以观察各科室、各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能力,若发现某一环节、操作存在问题,则及时进行教育、示范讲解,以纠正其危险行为,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院内感染率[14]。通过多角度对医务人员的行为、态度进行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医务人员院感防控能力,且该综合干预措施还利用PDCA 循环法管理,不仅可定期总结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并可适当修正措施,以更好地改进基层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可降低院内感染率发生,以保障患者及其院内工作人员的性命健康,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服务水平[15]。

综上,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院感防控能力,可极大地减低院内感染率,该综合干预模式具有较高管理价值。

猜你喜欢

院感感染率合格率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2020年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样品合格率99.49%
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7.8%
48 353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预警效果及评价研究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感进化控论
阜阳地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
以院感风险控制为工作导向 进一步做好医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