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连续硬膜外穿刺麻醉在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的应用
2019-07-15林旭林李雪丹
林旭林 杨 铎 李雪丹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 522000
近年来,剖宫产率逐渐升高,使得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比例也随之增加,临床上对于这部分产妇,通常采取剖宫产的方式助产[1-2]。但是剖宫产对女性身体创伤较大,尤其是反复剖宫产术后,容易出现瘢痕子宫。有报道显示[3-4],瘢痕子宫会对临床手术麻醉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甚至影响到手术质量与效果。尤其是剖宫产普遍采用硬膜外麻醉、腰麻、腰硬联合麻醉等,各种麻醉方法会出现不同麻醉效果,需要大量研究实践证实[5-6]。同时,需要对瘢痕子宫对麻醉方法影响有所认知,有利于选择适合的麻醉方法,将剖宫产疗效提高,减少并发症。瘢痕子宫剖宫产妊娠的病理因素增多,并且硬膜外麻醉次数相对较多,运动阻滞与感觉效果受影响,使得单纯应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存在一定局限性,麻醉处理和手术难度更大[7-8]。选择合理的瘢痕子宫剖宫产手术麻醉方法成为手术的重点。选取本院2018 年4 ~9 月收治的40 例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采用超声引导下连续硬膜外麻醉,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选出40 例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进行研究,均收治于本院2018 年4 ~9 月,均经阴道超声检查瘢痕处肌层变薄且肌层失去连续性,有微小裂缝,阴道超声表现瘢痕处血流三角形聚集证,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依从性较好,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或以上障碍、研究中采用药物过敏的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21 例,年龄20 ~39 岁,平均(26.5±2.4)岁,平均孕周(37.7±0.5)周,平均体重(77.6±3.2)kg;对照组19 例,产妇年龄19 ~38 岁,平均(26.5±2.2)岁,平均孕周(37.6±0.6)周,平均体重(75.3±3.7)kg。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产妇行盲探连续硬膜外穿刺麻醉,方法为:用手按照解剖标志确定硬膜外间隙,行L2~L3硬膜外间隙穿刺,依据穿刺阻力消失法,同时注液无阻力,表示针尖已进入硬膜外间隙。留置硬膜外导管(长3cm),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后注入2%的5mL 利多卡因注射液(中国大冢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388),对注射后反应进行观察,未见全脊麻征象,再分次注入10mL 的0.7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194)。实验组行超声引导下连续硬膜外穿刺麻醉,用索诺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Turb),正中或旁正中纵切扫描穿刺点与邻近解剖标志,选择脊髓L2~L3硬膜外间隙穿刺,确定皮肤到硬脊膜距离和穿刺角度。在超声引导下,穿刺针从皮肤进入到硬膜间隙中并置管。回抽无血液和脑脊液后注入2%的5mL 利多卡因注射液,并对硬膜外导管位置再次确认,注射后5min 无全脊麻后,再分次注射0.75%的10mL 的罗哌卡因注射液。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以下麻醉指标进行观察,即麻醉前的准备时间、穿刺时间及麻醉起效时间、穿刺次数及利多卡因用量,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情况、麻醉满意度进行观察。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采用专业统计学SPSS20.0 软件包对相关数据统计处理,检验水准为α=0.05。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相关情况比较
超声引导下连续硬膜外麻醉的实验组,麻醉前准备时间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在穿刺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利多卡因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麻醉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实验组仅1 例出现置管时异物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对照组2 例出现置管时异物感,1 例术后穿刺点腰痛、1 例置管困难,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25,P <0.05)。
2.3 两组麻醉满意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麻醉满意度为90.5%(19/21),对照组为68.4%(13/19),实验组麻醉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06,P <0.05)。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情况比较
表1 两组麻醉相关情况比较
组别 n 麻醉前准备时间(min) 穿刺时间(min) 麻醉起效时间(min) 穿刺次数(次) 利多卡因用量(mg)实验组 21 10.27±2.35 1.31±1.05 2.13±2.11 1.0±0.1 312.14±2.2对照组 19 5.10±3.11 7.15±2.63 7.27±4.13 5.5±2.2 401.10±3.5 t 6.833 4.726 5.023 3.124 4.025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剖宫产中应用较多的一种麻醉方法,同时也广泛应用在腹部与下肢手术中,其优势是麻醉平面及血流动力学稳定,并有着较为良好的腹肌松弛效果[9-10],并且不会影响到胎儿呼吸、循环功能、不良反应较少,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麻醉方法。但是传统的盲探连续硬膜外麻醉在注射局麻药物以后,需要经过一段扩散及渗透的时间,然后才能阻滞神经根,起效总体来说速度较慢,麻醉并发症多[11-13]。
此次研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硬膜外穿刺,依据各层组织在超声下显示的图像,确定最佳的穿刺角度和深度,大大缩短了穿刺时间,提高了穿刺一次成功率,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不良影响。有研究显示[14-15],超声连续硬膜外穿刺单人进行操作,虽然可行,但是需要旁正中穿刺入路,这样可使穿刺成功率更高。还有研究显示[16],旁正中入路法平面内超声引导术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成功率高于传统盲探连续硬膜外穿刺,可以对硬膜外导管置入时的图像实施监测,进而更为准确的对硬膜外导管位置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采用连续硬膜外穿刺麻醉可大大提高麻醉效率,减少麻醉期间的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值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