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2 402张儿科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2019-07-15张文涛韩永鹏张艳菊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

金 敏,张文涛,韩永鹏,张艳菊

(1.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39;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45)

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西医结合,是当今中医药发展的战略规划纲要。儿童属于特殊群体,因自身的发育特点,其在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和免疫等方面与成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1]。儿童在药物的吸收、清除等各方面均与成人有着明显差异,更容易发生药物蓄积中毒。因此,临床用药中应更加谨慎,应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结合儿童生理特点的合理用药对确保其健康成长具有重大意义[2-3]。现对2018年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儿科处方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从我院信息系统中抽取2018年全部儿科门诊处方,包括西药处方、中成药处方、中药饮片处方和中药配方颗粒处方。

1.2 方法

收集处方中患儿的年龄、疾病诊断,开具的药品数量、种类,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的味数、剂数、剂量及金额等信息,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患儿的年龄分布

共抽取儿科门诊处方92 402张,涉及患儿23 101例,年龄0~17岁,平均(4.9±4.0)岁;其中,0~3岁患儿占34.9%,>3~6岁患儿占32.5%,>6~12岁患儿占28.5%,三者合计占95.9%,说明儿童发病集中在学龄前和小学期间,这也符合较为经典的从新生儿期到12岁的儿科学定义,见表1。

表1 患儿的年龄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age of children

2.2 患儿的疾病诊断分布

17 662例患儿的西药处方疾病诊断显示,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鼻炎,分别占38.23%、18.58%和12.41%,均为呼吸系统疾病,说明儿童常见疾病发病率最高的是呼吸系统疾病;17 245例患儿的中药处方显示,治疗疾病以感冒为主(占35.73%),证候以风热犯肺为主,其次为咳嗽(占29.42%),证候以风寒犯肺、风热犯肺为主,第3为鼻渊(占11.77%),证候以风热犯肺、脾胃湿热为主,见表2。

表2 患儿的疾病诊断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diagnosis of disease in children

2.3 患儿的用药类别分布

23 101例患儿中,使用了西药的患儿有17 662例,使用了中成药的患儿有17 245例;联合用药方面,存在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和中药配方颗粒这4种排列组合的15种联合应用情况,其中13 560例患儿联合应用了西药与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主要涉及西药与中成药的联合应用;单纯使用西药的患儿为4 102例(占17.76%),单纯使用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的患儿为5 248例(占22.72%),见表3。

表3 患儿的用药类别分布Tab 3 Distribution of drug use categories in children

注:“中药”包括中成药、中药配方颗粒和中药饮片

Not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lude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Chinese herbal formula granules and Chinese herbal decoction pieces

2.4 使用数量排序居前10位的西药、中成药与使用频次数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

使用数量排序居前10位的西药、中成药见表4;使用频次数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见表5。

3 讨论

3.1 儿科处方用药类别

儿童为特殊群体,免疫功能较弱,肝肾功能、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药物的应用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4]。因此,儿童用药品种要少,在使用药物时应遵循“可用1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2种药物”的原则[5]。我院为中西医结合医院,58.7%的就诊患儿使用了西药与中药联合治疗,其中西药与中成药的联合应用最多(占46.09%)。说明我院中药制剂也有较大的使用率,符合中西医并重的中药临床应用的相关指导原则。医师在选择药物时,首先应充分了解患儿的主要病症,明确诊断,另外要了解各种药物的特性及不良反应,全面掌握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掌握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选择合适的配伍,为患儿选择最合适的药物,避免由于配伍不当而引发药品不良反应。

表4 使用数量排序居前10位的西药、中成药Tab 4 The top 10 western medicine and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ranked by consumption amount

表5 使用频次数排序居前10位的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Tab 5 The top 10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 ranked by frequency of use

3.2 儿科处方用药品种与疾病诊断

从西药处方的疾病诊断来看,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鼻炎及咽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胃肠炎、消化不良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和皮肤疾病(包括湿疹、皮炎及荨麻疹等)。这与儿童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以及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均较成人低下,易患感染性疾病有关。儿科感染性疾病主要以呼吸道、消化道感染为主,尤其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6]。用药品种方面,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数量居首位,其次依次为化痰药氨溴特罗口服液、止咳平喘药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抗过敏药盐酸西替利嗪滴剂、抗病毒药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及消化系统用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等。抗感染药的使用量最大,与呼吸系统感染疾病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有关。抗菌药物主要为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未发现使用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的情况,说明医师基本能遵循安全用药的原则,尽量不使用缺乏儿童安全性评价资料或不良反应较大的药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阿奇霉素具有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高、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高、半衰期长、抗菌活性强及抗菌药物后效应强等优点,在儿科的应用广泛[7]。我院儿科用药排序与疾病分布成正相关。

中医诊断方面,病例数排序居前3位的疾病诊断分别为感冒(以风热犯肺为主)、咳嗽(以风寒犯肺、风热犯肺为主)和鼻渊(以风热犯肺、脾胃湿热为主),其次分别为脾胃不和、乳蛾、湿疹及泄泻(以气滞、积滞及湿热为主)。用药方面,中成药中多用清热解毒、止咳祛痰和健脾消积类药物,与疾病诊断分布相符。由此可见,中成药与西药的联合应用均符合疾病的治疗范围,符合中西医并重的中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我院儿科使用数量排序居第1位的中成药为百蕊颗粒,其说明书中没有针对儿童的用法与用量,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及“用药禁忌”等项均为“尚不明确”,显然不利于儿童合理用药。儿科用药必须综合考虑患儿的体质量,开具合适剂量的处方;另外,随着儿童生理器官的成熟以及不同于成人的生理和代谢等情形,使其对药物的吸收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考量[1]。百蕊颗粒被广泛用于儿童患者,其安全性、有效性还有待评估。文献报道,中药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仅次于抗菌药物,居第2位[8],且儿童患者是不良反应的多发人群,应引起注意。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包括作用互为补充、提高疗效及减少剂量等[9]。如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蒲地蓝消炎口服液联合应用。蒲地蓝消炎口服液中的蒲公英、黄芩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合用,不仅能抑菌、杀菌,还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疗效[10]。但如果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可能因相互作用而产生不良后果,也可能会降低药物疗效或产生毒副作用。如藿香正气水中含乙醇,不宜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联合应用,以免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因此,中西药联合应用时,必须考虑利弊与合理应用问题。

3.3 儿科处方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使用情况

我院儿科处方中药配方颗粒使用率与中药饮片使用率基本相当。这可能与家长生活节奏快,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较方便等有关。中药配方颗粒中,使用频次数排序居前列的品种多具有理气消食的功效;而中药饮片多用于外用处方,其使用频次数排序居前列的品种多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的功效。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钱乙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肺常虚,故外易为邪气所侵,内易为乳食所伤,每多肺系疾病和脾胃疾病,因此,疏解表邪、宣降肺气和消食导滞、调理脾胃为儿科常用之法[11]。查阅处方可知,中药外治法主要用于湿疹、新生儿黄疸等疾病。中药外治法具有简便、安全和疗效好的特点,并可绕过肝脏的首过效应及胃肠道的干扰、灭活等因素,药物可通过皮肤黏膜、汗腺、毛囊、角质层、细胞及其间隙等转运而吸收[12]。中药煎液大多味苦,患儿服药较抗拒,此时中药外治法是不错的选择。

综上所述,我院儿科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及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与疾病诊断分布呈正相关,儿科处方基本合理。我院为中西医结合医院,中西药联合使用率较高,符合中西医结合应“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提高诊疗疗效”的要求。在儿科门诊的药物疗法选择、药物治疗管理以及用药顺从性教育等方面,药师应发挥积极作用[13]。药师对于儿科门诊处方的审核和专业的用药交待对保障患儿的用药安全具有积极的意义,可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猜你喜欢

中药饮片中成药西药
老年人便秘,中成药如何选择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骨质疏松怎样选择中成药
中药饮片市场监管乏力
中药饮片小包装探讨
中药饮片鉴别真伪的意义及相关方法
消渴汤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82例
补肾养血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
易混淆中药饮片安全用药举隅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