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养老服务产业发展路径研究①

2019-07-14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赵雅丹孙铭鸿郭成博

中国商论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养老智慧政府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赵雅丹 孙铭鸿 郭成博

1 养老产业现状分析

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17.9%。预测到2050年,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4.8亿人,占总人口比重的34.1%。随着养老人口的持续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社会科技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智慧养老模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养老工作主要是由民政部门主管,且涉及多个部门。以大连市最大的区甘井子区为例,通过对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福利中心、大连市幸福养老公寓、大连市甘井子区敬爱之乡养老院、大连市期颐老年公寓等7个养老院调查分析显示:公办养老院收费主要在500元~2300元,床位在60元~200元区间内波动,而民办养老院在2000元以上居多,服务更为周到,但床位相对公办机构较少。

2 行业趋势判断

作为旨在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地帮助解决社会普遍问题,将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高科技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健康养老的发展趋势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2.1 政府化

政府化体现出政府在提高国民经济,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更是对于社会资源配置服务的必然诉求。政府,作为一个地区的行政高点,不仅拥有信息资源优势,更具备地区话语权、相关政策出台的权力。以更好的规划、更好的完善智慧养老的运营模式为目的,政府需要在智慧养老服务的发展过程中承担责任,起到主体地位。在保证其运营基础的同时,及时调节,引导整个社会对智慧养老更深入的了解,提倡与协助社会监督体制。

2.2 科创化

完善的智慧养老产业模式不仅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的支持,更需要持续不断的创新动能,及时反馈、改进,为产业模式运营的便民化、实用化持续保障。

3 智慧养老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3.1 打造由政府主导的新型智慧养老服务模式

产业的主要运营方式是通过企业与政府的联合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保障,有针对性地对老年人进行服务。它以智慧孝老为理念基础,以智慧居家养老作为核心业务,以政府云服务平台为核心,深度贯彻十九大相关精神,以远程健康管理、咨询管理、慢病检测管理、机构平台信息化服务等功能模块,打造适合老年人,可应用性强(风险回避型)的智能养老体系。政府作 为企业最有利的后盾,购买相关基建,提供政策支持,建设社会公益性质的养老服务平台;养老服务企业提供服务,社区养老服务站完善事后监管,构建“老年终端+公共养老服务平台+企业+社区养老服务站”产业链。

3.2 由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升级”创新计划

通过对数据资源的运用,实现与信息主题的互动,通过资源共享、“互联网+”养老服务的智慧化升级,实现养老产业的质量提升,这是智慧养老产业的重要技术目标。政府通过政策扶持将优秀的企业合拢,把“互联网+”养老概念引入居家养老服务,借用互联网在信息的交换、处理、维护、存储与大数据方面的优势,通过物联网,为居家的老人提供包括慢性病预防、健康咨询、生活照料、健康管理、养老机构信息化等多方面、个性化服务。 由政府主导的“互联网升级”创新计划将以科技为基础,以服务为最终目标,从源头上建立一个全面可靠的服务体系。创新计划可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在由政府代表的行政管理层面,政府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以大数据作为基础,通过对老龄数据的集中管理对全社会养老事业进行设计、管理,本文主要通过政府主导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云平台,实现云服务,加强行政层面的顶层控制。(2)在由养老服务企业代表的供应端层面,通过物联网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实质性了解,政府在其中起到重要的监督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升企业服务,提供有质量、有针对性的老年服务产品。(3)在由老年终端代表的消费者层面,老年人对于互联网的接受程度变得十分重要:政府应开展相关讲座,并在相关的社交媒体、公共场合做适当的宣传,以配合产业创新进程的持续深化。(4)在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代表的政府监督层面,通过互联网,以及对相关数据的获取,及时向公共服务云平台进行反馈,履行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职能,保证养老业务通畅、稳定进行。

3.3 由政府建立的公共养老服务平台

结合现有养老服务产业的技术手段,针对现行智慧养老的弊端与问题,政府作为核心建立公共养老服务平台,充分发挥政府在智慧养老创建中的先行与主体职能,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及时的反馈。以DMP模式为经营理念,政府领导运行由需求到供应的养老服务流程,作为信息的中心与媒介,将消费者与供应商之间的需要进行媒合;以政府的身份对养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满足相应技术、社会要求。依托信息通信技术积极推动各类养老机构信息共享,实现对于大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与创新的同时,支持企业以产品服务为标的对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合理化创新。

3.4 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信息系统

(1)志愿者子系统。志愿者以时间银行平台为服务窗口,座席人员通过服务中心接听和记录老人的需求,通过工单派发的形式派单给志愿者。志愿者通过APP可进行接单、抢单、服务签到、完成的确认。

(2)老人/子女自助中心。提供给老人和亲属使用,老人使用在运营平台上开户的手机号码进行登录,亲属账号需要进行注册才能使用,为老人提供健康、便民、位置、居家、家庭医生、设备管理方面的专业服务。老人或其子女可通过用户自助中心查看健康数据、服务预定、申请关联医生、查看老人所在位置以及运行轨迹等。

(3)家庭医生健康管理中心。提供给家庭医生使用,由运营管理系统开通了专家账号的,可以通过账号密码登录此系统,为老人提供健康方面的专业服务。老人或其子女可通过用户自助中心选择一个家庭医生,医生在此系统可以查看自己的客户的健康档案,处理预约挂号,为自己的患者提供健康评估、进行健康随访记录,回复各种咨询。

(4)政府监管子系统。政府监管系统提供给政府老龄主管部门使用,具有强大的数据报表功能,主要是实现对平台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图表的形式直接展现。

(5)养老院系统。养老院子系统是为养老机构、养老院、敬老院、养老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服务机构量身定制开发的专业的养老管理软件产品。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组织建设

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值得借鉴。为了整合资源,部分国家通过合理的机构设置,将智慧养老的职能相对集中在一个部门内,便于沟通协调(很多国家的大部门制度都具有这一特点,尽管并不是单独针对智慧养老这一领域,但是对智慧养老资源整合是有利的),日本的厚生省、新加坡的社会发展部都是典型。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根据实际,目前可以在市级层面与区级层面建立智慧养老领导小组,由分管的副市长与副区长为负责人,民政部门领导为副负责人,以民政部门为依托,整合卫生、社保、规划、宣传、公安等部门参与。智慧养老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智慧养老联席会议,对智慧养老相关问题进行规划与决策。

4.2 加强政策扶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以奖代补、PPP 合作、税收减免、信贷优惠等形式对企业进行相应的扶持,支持企业资本流入市场,探索多方共赢的经济模式,引导民间企业以更好更佳的服务质量回馈社会与老年客户。如在智慧养老产业链建设初期,对于加盟智慧养老产业的服务商减免相关费用,如加盟费、手续费等,同时减免税收,引导他们通过抵偿的方式对老年人提供更优产品;积极培育本地区有良心有实力的养老企业家,组织加盟商进行会议学习,将扶持政策真正落地做实,引起更为巨大的社会舆论效应,以达到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最终目的。

4.3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建设

加大国有资本与公共财政的资金流入,更好地促进智慧养老产业基础建设工作发展,明确政府公共养老服务云平台的资金投入方案,主要的资金流入方向可以包括:福利彩票、税收、财政拨款等形式,也可进一步的根据本地区的财政收入分布状态进行调整,对不同区域实行相应的资金投入政策。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的力度,更快实现先进科学技术的引进,加快“互联网+”配套设施建设,政府切实介入智慧养老财政与日常经营,起到主体与监督市场的中心作用。

5 结语

总体上来看,我国的智慧养老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但现阶段仍然存在很多待解决的问题,而现在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部门协作问题,政策与机制尚不成熟。因此,针对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在建设智慧养老体系的过程当中各个部门和市场的定位,逐步完善和健全服务体系;保证政策与法律规范的顺利实施,提高财政扶持力度,加强组织与制度建设。带动养老行业的发展,是解决养老方面的问题及难题所在;实现“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是智慧养老产业的首要任务。从根本上看,当下社会老龄化加剧独生子女居多,因此一大部分老人得不到合理、健康的赡养,智慧养老产业的出现是迫切需求赡养的老人曙光,也是分担独生子女压力的良好助力。

智慧养老产业是当下时代所需要的,所必须开始进行并要求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积极推动的。智慧养老产业的社会需求、市场、发展方向都具有非常良好的前景,并且是未来发展稳健的重要因素之一。推行智慧养老产业能够为日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猜你喜欢

养老智慧政府
养老生活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有智慧的羊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