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的新选择:关于以城市生活为主题的新绘画的探讨
2019-07-14刘红旗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刘红旗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
现实主义其核心要义是关注现实,深入生活,反映现实。现实主义一直是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主流方向和审美主张。关于我国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有建国前以徐悲鸿先生为代表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美术作品、有延安时期的革命现实主义的美术作品;还有建国后以董希文先生创作的《开国大典》为代表的革命现实主义的优秀美术作品,更有改革开放以来,现实主义文艺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创作出直面生活的多主题、多形式的美术作品。但就作品的主题内容而言,尽管也有一些反映城市生活的作品,但大部分作品主要以反映农村、边疆少数民族生活等为主题内容,且审美取向仍然是趋向于传统审美的。而展望未来,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时代大发展中,直面城市生活现实的现实主义绘画必将日益增多,现实主义绘画将展现新的选择、新的面貌。
一、关于以城市生活为主题的新绘画的内涵
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中国新绘画要进一步关注和参与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现代城市文化的建设。真实反映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城市生存空间与人的关系,城市生活给普通人带来的生活变化和新的心理感受、情感体验。以城市生活为主题新绘画的内涵是:倡导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主张进一步开阔视野,深入生活,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心理体验,尊重生命,强调生命意识、人文关怀,在艺术观念、表现题材、内容和形式上做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作有时代感、现代感、现实感的美术作品,从而构建现实主义的新画派,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城市文化和艺术表现形式不断做出贡献。
二、现实主义新绘画形成的时代背景
新绘画这一概念的提出并非空穴来风,而有其时代背景,基于对社会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和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等几方面的考证,详述如下:
(一)中国城市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为新绘画的发展奠定了经济社会基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统筹城乡规划,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进入大发展时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城市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蓝皮书的研究报告认为:“中国从一个具有几千年农业文明历史的农业大国,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已成为拉动中国巨大社会变迁的‘三驾马车’。这种变化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城镇人口百分比的变化,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的生产方式、职业结构、消费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将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中国城市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是新绘画形成的经济社会基础。
(二)城市消费文化的流行为新绘画发展奠定了文化环境基础
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薪火相传,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信仰、观念、习俗和思维方式。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扩大,受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现代文明的影响,传统文化受到挑战,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适合我国工业化、市场化、城市化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城市文化正在形成和发展。现代城市文化崇尚以人为本的更加民主、平等、自由的社会制度及和谐的社会生活;强调人文关怀,生命意识,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主张适度消费,推崇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城市消费文化的流行起到重要作用。消费文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通俗、流行、大众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媒体不断向公众宣传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传播时尚流行信息,使消费文化成为现代城市主流文化之一。现代文学、影视、传媒、音乐、歌曲、美术、设计等无不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为新绘画的发展奠定了艺术史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美术创作的思想观念和风格流派呈现多元化的变化态势。1.现实主义的回归。以重建现实主义艺术的真实性原则与批判性立场来突破原有的歌颂模式。如罗中立的《父亲》、陈丹青的《西藏组画》等,真实而又深刻地表现了中国社会的严酷现实和百姓的真实生活,使艺术表现进入到“人性”的深度;2.绘画风格流派逐渐形成多元化格局。主要有以地域划分的少数民族地域风情画派,如云南画派、草原画派等的兴起;“85新潮”美术时期开始注重对风格形式的探索,出现“新现实”绘画,如张群、孟禄丁的《在新时代》、杨飞云的《小演员》等;3.注重生命意识的表现。这类油画的代表作品如毛旭辉的《红土之母》、夏小万的《荒原》、施本铭的《爱》等;4.开始探索现代主义绘画。如王广义的《大批判》系列、张培力的《1990的标准音》系列、张晓刚的《大家庭》系列;5.注重把心理学引入绘画。如艾轩的《藏女》系列、朝戈的《极端者》等;6.形成一批反映城市生活或现代人状态的作品。这方面,如靳尚谊的《醉》、杨飞云的《北方姑娘》、阎平的《母与子》、夏俊娜的《青春组曲》、王家增的《工业日记》等。他们多方面记录了一些城市生活的场景、平凡人的心态表情的真实细节。上述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均为新绘画以及今后成长的新画派发展铺平了道路。
三、现实主义新绘画的特征
(一)创新性
新绘画的创新性首先基于中国现代城市文化的创新性。中国现代城市文化的形成发展有别于西方,极具中国特色。西方的城市和城市文化发展较早,现代城市文化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较缓慢、较自然的传承过程。伴随着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和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先后产生了一系列的文化运动和艺术流派,促进了西方现代城市文化的发展繁荣。在美术方面,如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现代艺术,美国的波普艺术、新绘画等均是在现代工业文明、现代城市文明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业文明基础之上的,尽管构建中国现代城市文化须传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构建中国现代城市文化更多地需要创新,创新是构建中国现代城市文化的关键。因此,创新也是构建中国现实主义新绘画的关键。创新一方面,需要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另一方面,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现代、后现代艺术成果。更重要的是,以新的观念和视角,观察、研究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生活,从现实中汲取养分、激发灵感、进行创新,坚持走中国道路。
(二)现实性
城市化是现实的、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问题日益增多,况且,“城市环境的建构是一种被肆意修饰过的野地,并不符合人性原本的需要……”(摘自《融入野地》张炜)。因此,人们在享受城市物质文明的同时,也被城市病所困扰。城市能否让生活更美好、更幸福,成为全社会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现代城市文化不是城市的点缀,而是城市的精髓。现代城市文化的构建正是维系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新绘画旨在真实反映现代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中,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情感变化,以美术的样式引起社会对城市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三)前卫性
前卫性指在艺术或文化观念的相对超前性、试验性、反叛性,颠覆性,具有改革精神。现实主义新绘画追求前卫性,指相对于美术界的某些现状,新绘画具有超前性、实验性、反叛性。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中,曾出现过如上世纪30年代的决澜社、70年代的“无名画会”“星星画会”、“85新潮”美术、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90年代的“政治波普”和“玩世现实”等前卫性美术组织、展览或流派,对中国现、当代美术和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新绘画应对中国当代美术有所贡献,特别在现代城市文化构建和城市建设中起到超前性、实验性、反叛性影响。使美术不仅是城市的装饰,而且成为现代城市文化构建和城市建设中最前卫、最活跃、最具有引领性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