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创新
2019-07-14李佩凤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李佩凤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新的历史方位。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方面,在新时代,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模式。
一、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创新的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多元化是当今的特征之一,各国文化、各种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对大学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多元的文化和思想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增长了见识;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和经验少,在多元的价值选择面前,难免出现价值判断不当和选择失误。一些学生受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把金钱和个人利益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这不仅会影响到大学生个人以后的发展,也会使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从而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能使他们在多元、复杂的价值选择面前,能够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能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
(二)有利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思想政治工作担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但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有待于提高,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方式和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创新教育的模式,结合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要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由枯燥乏味向生动活泼转变,由强迫学生学向学生主动要求学转变,从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三)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文化知识水平较高、认知能力较强的一个群体,其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力越来越明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大学生的价值观,不仅代表着其个人的价值取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文明进步。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个体品德,提升大学生的个人素质,最大程度的实现其对个体教育的目的,而且能通过大学生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整个社会文明的进步,实现其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作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创新
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创新,对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必须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
(一)适应时代变化,创新教育理念
1.尊重不同,包容多样
在多元的文化和思想的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选择也是多样的,对于大学生的多样价值选择,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时,应该尊重和包容。包容大学生价值观的多样性,有利于大学生的多种价值观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发现对错,从而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认可。如果不尊重和包容多种价值观,就相当于强迫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当然尊重和包容多样的价值观,并不是说它们是简单的并存,也不是最终的目的。在尊重和包容的同时,逐步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其他的价值观,抵制错误的价值观、改造落后的价值观,最终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和作用。
2.承认差异,因材施教
大学生中分为不同的层次,有些思想觉悟高,有的则相对落后一些,在对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必须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思想觉悟较高的学生,应用更高层次的价值观对他们进行教育,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且发挥他们的示范和榜样作用;而对于一般的学生,则用基本的人生价值观进行教育,并促使他们不断地向优秀分子学习,使他们成为遵守基本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学生。
3.各方配合,共同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人,其价值观的形成不仅与他个人的生活、学习经历有关,而且与家庭、社会也密切相关。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不仅仅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合力。
(二)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重视专业课的育人功能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不仅将它作为一个专题进行具体的讲解,而且要把它贯穿于思政课的全部内容当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而要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必须进行教育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为此,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第一,将现代信息化手段运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之中。让网络真正成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第二阵地。[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对于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都与网络密切相关。运用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有利于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更易于被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同。如建立一些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校园红色网站,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网络工具来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渗透到网络环境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第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现实密切地联系起来。结合社会现实,围绕学生关心的一些重点热点问题,从理论上为他们答疑解惑,尤其是要充分挖掘利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校园里的一些价值冲突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些案例是学生听到或看到的,有些甚至是亲身经历过的,是与学生密切相关的,利用这些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案例分析,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2.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专业课授课时间长,与学生接触多,专业课的老师对学生更为了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应该发挥积极的作用。学校应该创造条件,加强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联系,共同探讨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将专业课的教学与价值观的教育联系起来,如在介绍专业发展史的时候,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创新精神,在介绍专业未来发展前景的时候,激发学生的担当和责任意识。
3.提高师资力量,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作用,必须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一,教师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研究,为教育教学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参加培训、学习和研究,教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外延、功能价值等要有充分的理解和掌握,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同时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要善于将理论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有要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第二,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教师作为教育者,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要认同和认可,并且在实践当中体现出来,这样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
(三)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
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大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7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1.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
高校环境是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高校要建立优美整洁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里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功能;高校要形成和谐友好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校园文化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各高校要建设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让学生在积极向上的风气里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软环境”,延伸了课堂教育的范围,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文化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滋养人心。[2]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如班委会、学生会、协会等的作用,他们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他们扎根于学生,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纽带,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于校园活动之中,将思想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各种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大学生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受教育者,有利于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标。
(四)开展主题实践,检验和提升价值选择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学生的价值观是否正确,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因此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时,要重视发挥实践的作用。每一次社会实践,就是一次价值选择,也是一次价值选择能力的提升。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价值观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则在实践中不断地调整,从而提升自我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同时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亲身感受到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激发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明白了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使他们在面临多元的价值选择时,明白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价值选择,在实践中体验、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从而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既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也要重视专业课的育人功能;既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也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作用;既要加强理论教育,也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各方形成一股合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