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会计处理及其对企业财务影响探析
2019-07-14侯燕
侯 燕
(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经济管理系,山东 德州 253034)
“营改增”主要的做法是将企业的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而在我国当前阶段,营业税以及增值税是税收政策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企业以及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当前阶段,市场经济完善范围以及程度不断提升,增值税以及营业税二者并存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是有阻碍作用的,对于经济结构的整体优化产生负面影响。
1 “ 营改增”会计处理过程分析
1.1 差额征税会计处理过程分析
其一,针对于一般层次上的纳税人进行会计处理时,企业需要在以往企业中的纳税科目下进行增设“营改增抵减销项税额”,用这种方法来记录企业在实际进行营改增过程期间所发生的相应销项税额。除此以外,企业还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主营业务收入”以及“主营业务成本”两项基本业务进行核算。其二,针对规模较小的一般纳税人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在相对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中,如果纳税人所具有的应税服务与营改增实际相关规定相匹配,那么就可以按照以应交税费作为一级科目,应交增值税为二级科目从企业的销售额中将之前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价款进行进一步扣除。
1.2 在进行增值税期末留抵额处理过程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进行营改增试行地区原本就有增值税,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纳税人在政策试行当月月初是无法从应税销售额中扣除掉增值税,而同时应该将“增值税留抵额”增加到“应交税费”一级科目下,进一步实现增值税重新核算。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按照货物以及劳务销项税额实际相关比例进一步计算抵扣的税额。
1.3 进行过渡性财政扶持资金处理过程分析
在“营改增”政策的实行过程中,税负的降低并不是针对所有企业的,有的企业往往会出现负税增加趋势,而根据国家相关的政策,出现负税增多的企业可以到国家的税务部门进行政府提供的扶持资金的有效申请。一旦税务部门同意相关企业的申请,同时可以实现扶持资金数额的准确预测时,企业要将这笔国家扶持资金借记到相应的“其他应收款项”科目下,同时还要贷记为“营业外收入”。在企业收到政府扶持资金具体款项后,企业就要将该资金从“营业外收入”借记改为“银行存款”,贷记则要变成“其他应收款”。
2 “营改增”对于企业产生的财务影响
2.1 对企业的运营成本造成影响
在“营改增”政策实行前,企业运营成本是包含企业负税的,同时针对计算的方法还要采用价格以及税率分开,从而实现对于企业实际成本以及企业进项税额的单独计算。在企业将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后,企业在进行实际成本以及企业的进项税额两项计算过程时,就需要将企业的进项以及销项两项进行抵扣后再进行计算。在税收政策相关变革前以及变革之后,基本类型不同的企业在政策实行以后所带来的实际税率变化影响程度也存在着差异性,在企业实际进行纳税的过程中,发票是具有抵扣成本的基本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供应商对于有效发票的开具就直接影响到企业成本的大小,因此,不同企业在政策实行以后所造成的负税增减情况是存在着极大差别的。具体例子来说明:在运输服务业中,营业税未实行增改前,运输服务业企业的营业税率大概是3%,而广告服务业企业的营业税是5%。而在营业税转变为增值税后,这两个行业所具有的增值税都呈现上升趋势,分别转化成为11%以及6%。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基本行业主要的负税都有进一步的上升,但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运输服务行业进行抵扣税收所具有的固定资产税额并不多,这就导致很大程度上进项税抵扣负税的情况无法得到实现,由此来看,在将营业税合理转变为增值税后,运输服务业大部分的企业税额就会大大增加。
2.2 给企业实际纳税所造成的影响
从上述文章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将营业税整体转变为增值税后,基本上各类型企业整体税收都有所变化,具体来说,小型以及大型企业所缴纳的税额比以前有所降低,而中型企业的税额则具有上升趋势。对于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就会发现是由于企业实际用于抵扣的相关数额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整体负税水平,企业实际用于抵扣的相关数额越多,负税就会越低。而在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进项税票都比较难获得,尤其是一些规模并不是很大的服务企业,这些企业一般来说是无法开具专业增值税发票,这就造成没有抵扣基本凭证,无法进行抵扣,可以看出,获得有效的增值税发票是企业进行降低税额的重要措施。而小型企业在实际进行税额减少的基本原因主要是以下的方面:在实行“营改增”政策的前后,这些比较小型的企业往往税额抵扣情况都不突出,所以在实行“营改增”政策后,这些小企业税率就得以进一步降低,进而税额会实现降低。
2.3 对于企业会计核算过程造成影响
针对上文所说的内容进行简要总结,“营改增”政策的实行对于企业会计核算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造成影响。其一,对于企业主要的核算标准造成影响,企业运行中的营业税以及增值税所属种类存在差异性,在企业实际的财务管理过程中,营业税应当记录于企业主要的利润表中的“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一会计项目中。这就要求企业从事于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首先要针对增值税的本质进行深入明确,而涉及增值税计算时,要从企业的销售成本中扣除掉进项税、同时还要从企业营业销售收入中扣除掉销项税额,在计算企业实际收入过程中,应该明确这样一种观念,即企业实际收入与增值税并不相等。其二,对于企业的会计核算科目产生影响,在实行“营改增”政策前,企业的营业税所属于企业运行成本中,在计算企业所得税进项过程中,企业的营业额可以得到扣除。而在“营改增”政策实行后,企业在税收核算环节会得到明确,还相应地增加了一些科目。其三,还会针对于企业税收直观度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在未实行“营改增”政策前,企业在营业税额计算上比较单一,企业从事财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可以直接针对企业的一些未缴税额以及缴纳后的税额进行查询。而“营改增”政策在企业实行后,企业所具有的税额内容进一步变得复杂,从事于企业会计的专业人员无法直观看到企业相关税额,只能通过在实际缴纳过程中具体情况进行不断的总结以及深入分析,进一步得知企业缴纳一些税额的具体情况。
3 结 语
综合上文所述可以知道,“营改增”政策的不断推进对于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主要集中在税收筹划以及公司的财务管理方面,这就要求企业从事财务会计事务的相关人员要针对“营改增”政策进行认真研读分析,结合政策对于企业会计工作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引入新的管理方法以及模式进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工作效率,不断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的合理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