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标准教程3》中的性别塑造
2019-07-14丁晓菲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550025
丁晓菲 (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550025)
《HSK标准教程》这套教材是以《汉语水平考试大纲》为指导,以HSK真题作为基本素材的一套实用对外汉语教材。这套教材在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中使用率较广,评价也较好。迄今为止,已经有不少学者通过各个角度对本套教材进行了分析评介,但是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教材中角色性别差异的研究还不多。所以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以使用较广的教材中的人物语言作为材料来分析教材所塑造的男女性形象。这样的分析或许能够给教材编写者一点提示,即在教材编写时能够更加注意社会因素给使用者带来的印象。
一、教材选取
本文选择《HSK标准教程3》(以下简称《HSK3》)作为研究对象,原因在于汉语水平考试中的三级水平属于汉语初级和汉语中级的分界点,也是学生从初级水平达到中级水平的分水岭,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意义。学生通过前两册教材的学习,大体上已经了解了汉语的基本特征并且掌握了汉语语音和一部分基础的词汇和语法。其次,《HSK标准教程1》和《HSK标准教程2》中的对话呈现都是以A和B 的形式,并没有具体的人名出现。而《HSK标准教程3》中的课文对话有具体的人名出现,并且这些人名所显示的性别特征比较明显,能判断出人名相对应的性别;同时,《HSK标准教程》是一套以交际型为目的的教材,教材所选择的语料都是为了帮助留学生更好的与人交流,贴合学习者的实际生活,并且这些语料是从真实语料中选取出来的生动的语料,语料真实生动自然。
二、性别出现频次
本套教科书共有20个单元,每单元有四篇课文,每篇课文主要以四个至七个话轮的对话形式呈现。其中,对话形式的课文共有70篇,短文形式的课文共有10篇。本文所研究的课文范围为教材中70篇会话形式的课文,其中,中性角色为10个(例如同事,朋友等),性别角色为11个,其中男性角色占8个,女性角色占3个。可见,从主人公设置上来看,男女说话者出现的比例差别较大,在含性别角色中,男性角色占据了性别角色的主要地位。
三、会话场景
本文将本套教材的课文按照内容分为两个主题,学习工作和生活娱乐。经统计,关于学习工作的课文一共有33 篇,约占47%;关于生活娱乐的课文一共37篇,约占53%,两个主题的课文数量相差不大。
在以学习工作为主题的会话中,女性角色一共出现了15次,而男性角色一共出现了22次。通过男女角色的话题,我们可以看出男性角色在学习工作主题中频繁出现,而女性形象在这一话题中出现的比较少。这一现象让我们从侧面思考,在教材中是不是要注意避免“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角色分工的刻板印象。在社会刻板印象中,似乎女性的特点是更具有耐心,在承担养育后代的任务上被分配得更多一些;而男性的特点则更适合从事与政治、经济等有关的职业,因此承担养育后代的任务应该少一些。但这样的社会刻板印象并不是真实的社会状态,如果学生在教科书中接受了职业角色的刻板化教育,则不利于向学习者展示真正的社会现状。
在生活娱乐话题中,男性谈论的主要有运动,天气,工作等;而女性的话题有身材,相貌,食物,生活方式等。这些话题里,女性讨论身材样貌的会话数量格外显著,在70篇会话中共有10篇讨论女性的身材和样貌,而讨论男性相貌的只出现了1篇。在家庭角色方面,该套教科书强调了女性做饭这一家庭角色,教科书共有5篇课文表现女性做饭的场景,男性则一次也没有。另外,教科书强化妇女养育后代,照顾家人小孩的刻板化家庭角色,在两篇课文中出现女性主内的场景,但并没有表现男性照顾家人小孩的场景。戴庆厦(1996)认为,“男女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根本原因在于不同的社会地位、社会分工导致他们扮演不同的文化角色。”虽然男女性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是由于社会地位或者社会分工决定的。但是,课文的编排目的之一是为了向学生展现文化角色。既然要展现文化角色,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减少课文中男女语言使用上的差异来平衡男女性文化角色的呈现。另外,《HSK标准教程》的目标使用者是外国留学生,该本教材可以向其他国家的使用者展示我国人民生活的一隅,如果将能将这些话题分配适当调整一下,不但有助于向学习者展现我国人民性别地位的现状;或许还可以为性别平等差距较大的国家带去一颗平等的种子。
四、会话分析
1.疑问差异
本套教材中,女性的话轮一共142个,疑问句共有57句,约占40%;男性话轮共有160个,疑问句共有48句,占30%。女性的疑问句占比比男性高,Carroll(2007)总结出女性通过更多使用问句以及吸引注意的结构或者最简回应的方式说话。他认为女性在维持交际方面更加积极。然而通过对教材语料的研究,以及分析对课文中会话中男性和女性发出疑问句的占比,发现女性不只是在和异性说话时更多的使用疑问句,和同性说话时也是如此。
虽然单从疑问句的占比还不能明显的说明问题,但是通过女性发出疑问的方式可以我们更清楚的看到问题所在。在课文中,有些女性角色发出的疑问句并不需要回答,而只是女性自言自语发出感叹,例如第二单元第四篇课文中,周明和太太的对话,周太太说:“你看,我这么胖,怎么办呢?”周太太的话轮并不是真的要周明回答。因为在周明给出多运动的建议后,周太太立刻反驳说其实自己每天都运动。既然已经有答案,还要发出疑问,通过使用疑问句来获得关注。这种情况或许可以用主导论来解释,“主导论”认为女性在语言交际中处于被动地位,通常需要男性主导会话。在这里周太太通过无疑而问的方式获取周先生的注意并使周先生对话语进行评论和主导话题发展方向,是主导论理论的现实体现。此外,还有通过重复问话的方式来表达不满的情景,例如第十三单元第一篇课文,小刚买了很多东西回家,小丽问:“怎么还买红酒回来了?谁喝啊?”在这里,女性说话者使用重复问话的方式,并不是为了要得到答案,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的态度。但是,课文中男性说话者就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教材中的男性说话者表达不满采取直接表达或者是回避的表达方式。比如,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小丽和小刚准备旅游物品,小丽准备多带点东西,小刚说:“我们是去旅游,不是搬家,还是少带一些吧。”以直接拒绝的方式表达态度。再比如,第十四单元第一篇课文,周太太催促周先生把物品摆放好,周先生说:“太热了,我还是先把空调打开吧。”以回避的方式表达不满的态度。
2.标记差异
课文中,女性的话语标记也能显示出教材选材中男女性说话的差别,在女性会话总数为142个话轮中,女性说话者在会话中使用“要”,“能”,“觉得”,“那”,“会”等话语标记的情况,共出现了18次,都表达了委婉的态度。例如,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小丽向小刚提建议“你能跟我一起去吗?”用了疑问的方式,而且有标记“能”。但男性角色很少有类似的会话内容出现。同样是提建议,男性建议的方式和女性不相同。例如,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小刚说“我们进超市买点东西吧”给出直接建议。可以发现,女性使用的这些标记使得会话变得更委婉。
五、小结
通过本文的统计,发现《HSK标准教程3》中男性角色的数量几乎是女性角色的数量的三倍,并且男性角色话轮数量高于女性角色。除了数量之外,会话场景有男性主“外”,女性主“内”的社会刻板印象存在。男性讨论的话题多为天气,工作等,而女性谈论的内容多为身材、食物。在话轮的呈现上,女性多为委婉说话,而男性话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上述结论,《HSK标准教材3》在男女性别刻画和会话选择上还可以做一些改进。但是由于在本套教材中没有出现打断说话的现象,所以无法从打断会话的方面解释是否有性别主导的现象。虽然这本教材提倡真实性原则,本文通过分析也得到了一些结论,但是由于语料数量较少,或许会影响研究的全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