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顾城诗歌的知性美
2019-07-14王艳华云南大学昆明650500
⊙王艳华[云南大学,昆明 650500]
由于顾城单纯、不善交际的性格和不善处理感情问题、自杀的行为,和《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有时》等诗作的自白,在舒婷为其贴上童话诗人的标签后,很多人误认为顾城诗歌是满纸天真的童话。然而,顾城能够把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分裂为二,顾城艺术世界里的童心是拂去俗世落尘后人类的初心。细读顾城诗歌,发现儿童视角只是一种表达策略,顾城的诗歌实为字字珠玑、意境深远、充满理趣、忧思深重的文字,具有很强的知性美。天真和知性本来为一对矛盾体,但在语言能力高超的天才诗人手中,用天真来强化知性,具有灼人的语言张力。
顾城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就接触到很多中外诗歌、文艺理论的书籍。父亲顾工是当代著名诗人,也有意无意地给予顾城一些诗学理念的灌输和熏染。十二岁时,顾城读到了法布尔的《昆虫记》,非常喜欢,再加上他自身“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修为,自然生灵便成为他俯拾皆是的诗歌构思素材。顾城在自然万物中灌注自己对世界、对人性的哲学思考,自然万物就充满了灵性,成为与中国古代美学一脉相承的意象群。这些意象加上顾城特有的幻想式联想、组合,就成为一首首充满理趣的童话诗歌。这些诗歌,表面有童话的浪漫、童稚、任性、美好,其实内含成人的困境、忧伤、思考。
一、意蕴丰富的意象
顾城的诗歌语言高度凝练,字字珠玑、意蕴深远。顾城对自我、对自然有着超常的感悟。在诗歌中,他使用很多寓意丰富的意象,有主体意象,如“眼睛”“我”等;有主客交融的意象,如“窗子”“货轮”;有客体意象,如“苹果”“脚印”“小花”“太阳”等。
(一)主体意象
主体意象是指由人自身或人体的一个部分构成的意象。顾城八岁时,写下一首短诗《杨树》,全诗只有两句话:“我失去了一只臂膀/就睁开了一只眼睛”。其中,“眼睛”,既是实指树干上“年轮”状的疤痕,就像一只“眼睛”,又象征着苦难为杨树带来新的生机。“我”,既实指杨树,又象征经世间一切受磨难的人。“就睁开了一只眼睛”,象征着人们每经受一次磨难,对世界的认识就会更深一层。(二)主客体交融的意象
主客体交融的意象是指由主客体共同作用形成的意象。《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写道:“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此句貌似漫不经心,实为神来之笔。因为,“窗子”还象征着生命的出口、光明的来源,引人无限遐想。1979 年,顾城经过长江中游,看到一群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正在为大船搬货,非常心疼,写下诗歌《泊》。这首诗写道:“货轮贪婪地大嚼/吞吃了留种的星星”。其中“货轮”既象征永恒的强者,又象征着艰辛的生活。诗中没有用“老奶奶”这个词,而是用“母亲的母亲”和“留种的星星”代指,强化对老奶奶的价值认同和怜惜之情。(三)客体意象
客体意象是指由自然生灵衍生,或客观存在的意象。《苹果》 一诗中的“苹果”寓意丰富,比喻初长成的少女的脸蛋,一种被爱情熏红的脸蛋,象征爱情。《雪后》 中的“脚印”,比喻生命的旅程和万物归根的自然规律。《泊》 中的“星星”象征世间遍布、生命本体,却被视为微不足道的生命群体。《生命幻想曲》 中的“太阳”象征着世间的强制力。二、充满理趣的想象
顾城的诗句充满想象,具有理趣。顾城的心灵极其纤弱敏感,大自然的一点点细小的波动都会触动他的心灵,如“雨滴/被一点点啄掉”,“所有的花都睡去/风一点点走进篱笆”,像雨滴、花朵、风这些平时很常见的事物,往往被我们忽视,在顾城的笔下生动唯美。他的想象经常表现为幻想,《我的幻想》表达出作者面对幻想保持着一份清醒,幻想是思维的驰骋、美好愿望的表达,但人不能活在幻想中,幻想不等于现实,幻想总被现实无情摧毁。早在十三岁时,诗人顾城就明白这个道理。《找寻》一诗写“我”在冷雾霜风中找寻春天,自然只能找到败草寒风,这是自然界不言自明的道理。读之令人浮想,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呢?
虽然如此,幻想是停不住的。在《生命幻想曲》中,诗人写道:“没有目的,/在蓝天中荡漾。/让阳光的瀑布,/洗黑我的皮肤。”幻想是一种玻璃状的美,诗人愿意在幻想中破碎,也愿意相信未来的转机。如《小花的哀愁》用“石块的发芽和微笑”表达“忠诚和善良的力量”,想象力惊人,同时又暗含着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道理。
在诗歌《有时》中,诗人想象祖国像一个巨大的鸟巢,人们舒适地躺在鸟巢中,像小鸟一样被阳光、爱、浪漫环绕。时为秋天,黄叶飘飘,物资富饶。这种现象真是魅力逼人,美不胜收。还有“也许是迷路的萤虫吧/点亮了我的眼泪”,“有一盏可爱的小灯/在河里悄悄洗澡”,“蓝海洋在四周微笑”等充满想象的诗句,都有跳跃的思维,知性的美感。
三、通达世事的忧思
顾城的诗歌产生自个体意识禁锢的文化荒原,具有怀疑和叛逆精神,注重对社会文化秩序的反思和个体“人”的价值探寻。顾城小时候跟随父亲顾工到农场养猪,目睹了社会上一些可怕的人和事,成为他幼小心灵的魔咒,使他惧怕外人,惧怕社会。顾城的灵魂中饱藏通达世事的忧思。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这种社会忧思透过他的诗歌表达了出来。如1979 年5 月,诗人路过哺育世代生灵的嘉陵江,写出“戴孝的帆船/缓缓地走过/展开了暗黄的尸布”(《结束》)的诗句,表达出诗人对捕杀鱼类的不满情绪。
当新时期到来时,文艺界提出“向前看”的口号。诗人激情地写下名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句中似乎有一双迷茫、痛苦、严重异化的眼睛,在向世人诉说着“人”的悲哀。
顾城在诗歌中频频探寻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与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觅而不得时,表现出深深的失落和悲哀。如《雪后》一诗,一场大雪之后,自然的生命律动变得清晰,森林中小动物、猎人深深浅浅、各式各样的脚印,就像树木的藤条,最终聚拢在树根。这首诗告诉我们,家是每个人的根,我们像小松鼠一样,蜷缩在家里,正如回归精神家园,得到精神庇护。然而,我们的家在哪里呢?诗人去《小巷》中寻觅,小巷是冷漠的,就像人心、人情被厚厚的墙阻隔,无法亲近。于是,诗人带着《简历》,行走在“北方的草滩上/走进步满齿轮的城市/走进狭小的街巷”,看到的是狭窄、阴暗的“板棚”和“每颗低低的心”。顾城走进了情感低音区,写下了名诗《远和近》,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与人亲密关系的疑惧、失望、舍弃。
作为朦胧诗的代表,顾城诗作具有浓郁的人道主义思想。《无名的小花》中,小花没有秋菊的金发,也没有牡丹的容颜,只有微小的花和瘦弱的叶片,把自己淡淡的芬芳献给春天,这也代表着生活中大多数凡人。他们没有显著的地位,没有很多金钱,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名字,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青春。诗中,路边的小花悄悄地开放在寂寞的人间。这种孤寂、这种静美呼吁世人重视普通大众的努力、秀美、光辉。
顾城认为,我们要热情地赞美世上一切平凡的存在。《水知道答案》中说,当我们对着一瓶水说赞美的话时,水的结晶就会非常漂亮,反之,如果我们对着一瓶水发火或者给它贴上负面的标签,水的结晶就会杂乱无章,失去美感。水和人是同样有生命、灵性,懂得投桃报李。世界也一样,《我赞美世界》中,诗人用蜜蜂的歌、蝴蝶的舞和花朵的诗等漂亮的事物来赞美世界,世界就会接受到我们的信息,变得美好。所以,对周围的人和世界充满善意吧,我们的人生将和世界一起,变得更加美好!
四、结 语
朦胧诗是特定时期产生的智慧绿洲。顾城和北岛、舒婷并称为朦胧诗三大诗人。三人的诗作脱胎于相同的社会历史环境,即有同质性。由于三人的人生际遇、知识背景、个性特点不同,又有鲜明个性,三人诗作对历史的关注点、切入方式、笔调、质地都不同。
北岛的诗,关注的是理性审判,大多从对现实的怀疑与否定切入,表达对理想世界虚幻的期许。与顾城的儿童视角相比,北岛更像冷峻的兄长,善做冷静诡奇的哲学思辨,略显生硬。
舒婷就像长姐,有着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她的诗作常常以女性视角切入现实,高扬人道主义精神,叩问“神女”“惠安女子”等人的悲剧命运和爱情观,追求人人平等的社会理想和男女平等的两性关系。舒婷的诗歌笔调婉约、质地柔暖,又不乏理性。
相比之下,顾城的诗多以自然、梦幻等略显隔离的形式切入社会,关注自然界的美好。在书写自然的同时,隐喻智慧的光辉,自然成趣,浑然天成。他的诗作,思维闪烁跳跃,质感晶莹剔透,意境美丽浪漫,像个孩子,却处处流溢成年人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