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所得税汇算问题研究

2019-07-13喻晓燕

财经界·下旬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喻晓燕

摘 要:事业单位性质为公益类单位,特别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基本无自有收入,单位增值税都很少交,企业所得税更是从未缴过,单位纳税意识淡薄。随着国家经济发展,事业单位的税收问题越来越突出。作者根据多年工经验,对事业单位中的所得税汇算中的税收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事业单位  缴税  政府会计制度  金税三期

一、事业单位所得税汇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所得税汇算,征税收入和不征税收入金额的确认

事业单位收入来源为财政拨款收入和事业收入、经营收入等。财政拨款收入明确属于不征税收入范围,而事业收入中的专项用途财政资金,在确认为不征税收入的时候存在一定困难。

事业单位取得专项用途财政资金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从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划拨,另一种是收到其他事业单位或企业转拨的合作项目经费。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规定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不征税收入确认条件是,资金来源是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

所得税汇算清缴过程中不征税收入需提供单位证明,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批复只有财政直接拨款部分,从其他事业单位或企业转拨的财政资金并不包含。企业所得税汇算报表中,单位若要填入不征收收入中则无法提供出符合文件规定的证明文件。

在实务操作中,部分单位是收到科研合作项目经费前,与拨款单位签订免税技术开发合同,税务局备案后开具技术开发费免税发票。但这种方式,改变了业务性质,把本来不征税收入的业务变为经营性业务免税项目。另一种是汇算不填入不征税收入中,但因为收到资金也并未开票,有一定风险。

(二)事业单位汇算,财政拨款收入占比计算单位应纳所得额问题

事业单位所得税汇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至少10多年都无变化,先计算事业单位的财政拨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后计算应纳税收入比例,根据计算应纳税收入百分比,确认应纳所得税全年支出金额,计算事业单位应纳企业所得税所得额。

根据最近几年财政行政事业单位决算报表,财决01表收入支出决算总表、02表财政拨款收支决算总表,可以确认事业单位应纳企业所得税收支额,但现在大多数事业单位汇算按财政拨款收入占比计算单位所得额,这种计算方式有可能造成汇算清缴事业单位所得额比按实际收支计算的所得额偏低或偏高。

(三)事業单位国有资产出租收益税收问题

大多事业单位都存在国有资产出租收入问题,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属于非税收入,应上缴国库。在实务中,这些国有资产出租收入都开具了增值税发票,有些还给付款单位开具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进项税金。

按照现有会计核算,收到国有资产出租收入,在应缴国库款科目核算(新政府会计制度在应缴财政款科目核算)。单位所得税汇算清缴中,国有资产出租收入按会计制度要求在往来中核算,未反映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总收入中,若与金税三期开票系统中收入对比,这部分收入缺失,给事业单位带来税收风险。

(四)事业单位职工工资薪酬中职业年金问题

2014年10月起,机关事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改革,事业单位缴纳了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所得算汇算对企业职业年金税前扣除为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的5%标准内扣除,而机关事业单位缴纳职业年金费用的比例为工资总额的8%,未有出台相关文件确认税前扣除比例。

二、规范事业单位所得税问题的建议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所得税汇算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我们拟提出以下建议:

政府相关部门与税务部门积极沟通,针对事业单位特定事项出台相关政策。

为了事业单位汇算清缴工作的准确性,准确填报不征税收入,对于从其他事业单位和企业获得的专项用途财政资金出台相关认定文件,明确填列口径。

针对事业单位部门决算报表,出台新的事业单位所得税汇算计算方法,合理确认应纳税额。

增值填报主表中增加非税收入行注明上缴财政填列,附表中增加非税收入表,提供准确的开票收入数据与报表收入数据的核对。

三、结束语

随着金税三期工程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作为纳税的一员,规范化的税收管理已越来越重要,为此我们应当针对会计实际工作中产生的税收问题进行研究和提出合理化建议,为事业单位税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有章可循。

猜你喜欢

政府会计制度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方法研究
浅析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政府会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对比探析
“待处理”事项在科学事业单位的核算探讨
以政府绩效评价为导向的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政府会计制度》模拟测试探究
《政府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问题及改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