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2019-07-13何长欣
何长欣
【摘要】 目的 研究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98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9例。对照组应用贝那普利治疗, 观察组应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后心功能[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水平。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3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313, 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78, P<0.05)。治疗后,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LVESD水平分别为(50.01±6.37)、(41.89±7.64)mm, LVEDD水平分别为(57.14±7.31)、(47.33±8.25)mm, LVEF水平分别为(52.97±6.88)%、(63.76±5.89)%。观察组患者LVESD和LVE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14、6.230、8.340, P=0.000、0.000、0.000<0.05)。结论 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应用螺内酯、贝那普利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螺内酯;贝那普利;心功能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18.046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心脏病的终末阶段, 死亡率约占住院患者的40%以上, 是内科中常见的进展性危重疾病, 常常引起肝硬化、血栓、呼吸衰竭相关并发症, 严重危害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有研究指出[1], 应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鉴于此, 本研究对观察组49例患者采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方案治疗, 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接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抽取98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诊断标准, 其中心功能Ⅱ级71例、Ⅲ级22例、Ⅳ级5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9例。对照组中, 男28例, 女21例;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60.0±20.0)岁。观察组中, 男29例, 女20例;年龄41~80岁, 平均年龄(60.5±19.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已排除病案资料缺失及依从性较差者;排除合并有多项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排除存在急性脑血管疾病者;排除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者;排除存在急慢性感染者;排除具有先天性心脏病疾病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方法
1. 2. 1 对照组 使用贝那普利(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292)进行治疗, 初次用药剂量为2.5 mg/(次·d), 根据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对剂量进行调整, 但每日最大剂量<40 mg, 治疗3个月。
1. 2. 2 观察组 应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进行治疗, 螺内酯(南京瑞年百思特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63054)剂量20 mg/次, 2次/d, 治疗3个月。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按照我国卫健委《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相关标准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心功能恢复到Ⅰ级或者较治疗前提升2个等级为显效;心功能较治疗前提升1个等级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对比两组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③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水平:包括LVESD、 LVEDD 、LVEF, LVEDD、LVESD每次均测量3个心动周期, 并取3次测量值的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LVEF水平在计算机内采用软件自动计算。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治疗后, 对照组治疗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7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65.31%(32/49);观察组治疗显效29例、有效17例、无效3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3.88%(46/49)。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313, 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治疗后, 对照组发生血栓3例、呼吸道感染5例、肝硬化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0.41%(10/49);观察组发生血栓1例、呼吸道感染1例、肝硬化0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4.08%(2/49)。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078, P<0.05)。
2. 3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水平对比 治疗后,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LVESD水平分别为(50.01±6.37)、(41.89±7.64)mm, LVEDD水平分别为(57.14±7.31)、(47.33±8.25)mm, LVEF水平分别为(52.97±6.88)%、(63.76±5.89)%。观察组患者LVESD和LVE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714、6.230、8.340, P=0.000、0.000、0.000<0.05)。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心脏舒张、收缩功能出现障碍, 引起心室泵血功能、充盈功能等下降, 从而造成心排血量降低导致患者机体内组织、体循环静脉瘀血和水钠潴留所致, 是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于患者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被激活使得醛固酮分泌过多, 造成钠水潴留使得患者神经系统受到影响[3]。近年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从以往以改善血流动力学为主的治疗理念逐渐转变为修复性措施, 通过改变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生物学性质、对心脏进行重构来实现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的。
贝那利普是一种前体药, 在水解后能够得到活性物质贝那普利拉, 可以抑制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阻止患者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从而达到减少由于血管紧张Ⅱ所引起血管收缩, 可有效抗心力衰竭。螺内酯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醛固酮拮抗剂, 能够阻断醛固酮效应, 作用于患者远曲小管抑制心血管重塑, 干预醛固酮在患者体内所发生反应, 促进患者对钾离子的吸收和钠离子的排出。两药均有保钾、对抗RAAS激活的作用, 但单独使用对循环中醛固酮水平不能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 两药联合应用能够更完全地抑制RAAS系统, 改善心室重塑。杨占勇[4]在研究中对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发现两药联合治疗后患者超声心电图指标、心室重构等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薛革新[5]在研究中采用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后, 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LVESD和LVED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心功能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患者LVEDD、LVESD得到了显著的降低、LVEF明显升高, 有效促进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水平的改善和治疗效果的提高, 且血栓、呼吸道感染、肝硬化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显著的下降, 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将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应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 减少血栓、呼吸道感染、肝硬化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改善了患者心功能LVEDD、LVESD、LVEF水平, 使治疗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促进了患者康复, 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智慧, 李健.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研究.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7, 4(44):8668.
[2] 李庆.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 8(20):127-128.
[3] 阿斯耶·热合曼.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36):
139-140.
[4] 杨占勇. 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世界最新醫学信息文摘, 2016, 16(35):139-140.
[5] 薛革新.螺内酯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估.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27):55.
[收稿日期: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