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澳金融合作的发展与展望
2019-07-13江门市金融工作局庄家豪
江门市金融工作局 庄家豪
2015年6月25日,江门市金融局与澳门金融管理局在粤澳合作联席会议上签署《关于加强江澳金融合作的备忘录》,江门市成为全国首个与澳门签订金融合作协议的地级市。转眼间四年过去了,当年江澳金融合作埋下的种子正在茁壮成长。2019年第一季度江澳金融合作更是取得了“开门红”的成绩,第一季度新增同业存放40亿美元及10亿港元。江澳金融合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正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1 得天独厚的优势
江澳金融合作能取得目前的成绩,与江门独有的优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1.1 区位优势
江门位于珠三角西部,是珠西门户,在公路及铁路运输尚未发展起来的时候,江门是沟通珠西各市和广州之间的重要水运枢纽。在交通运输如此发达的今天,江门仍是珠西不可替代的交通节点。从粤东及港澳到粤西各市的物流、人流都需先经过江门。此外,江门毗邻港澳,从澳门到江门也仅仅是一小时左右的车程,港珠澳大桥的通车进一步缩短了两地的交通时间。在未来,随着江门站的落成及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网的完善,江门作为湾区门户的作用将越来重要,也为江澳金融合作的深化提供了支持。便利的交通位置再加上拥有大片未开发的连片的土地,尤其是银湖湾和大广海湾一带,适合大规模的开发,这赋予了江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1.2 著名侨乡,“近水楼台先得月”
截至2018年末,江门市户籍人口为398.91万人,而居住在海外107个国家及地区的江门及华侨、华人及港澳台同胞就有近400万人,因此有“海内外两个江门”这样的说法一点也不夸张。据历史考证,江门五邑地区是广东最早向海外移民的地区之一,早在19世纪中期,江门五邑就有大批华人漂洋过海到港澳台、美洲、东南亚等地谋生。而江门与海外的金融交流也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珍藏在江门市华侨博物馆的“五邑银信”就是最好的证明。“银信”,是广东等地海外华人华侨通过民间渠道及金融邮政系统从海外寄回家乡亲人的书信和汇款的结合体。一封封来自世界各地的银信,除了寄托着海外华人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对身处江门家人的思念和担忧,也见证着江门与海外金融的发展。
江门与澳门更是一衣带水的关系,据统计在澳门的江门籍同胞就有23.5万人,占澳门人口的35.8%,平均每三个澳门人当中就有一个是江门同胞。江门籍同胞在澳门的商界、金融界、政界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澳门的江门籍同胞心系家乡,将资金、新知识通过民间交流带回江门,支持江门的发展。与此同时他们也搭建了江门与澳门金融合作的桥梁,将澳门金融业的资源和合作机会带回江门,积极寻求澳门金融机构与江门金融机构的合作。江澳金融合作的发展过程中,澳门侨胞的牵线搭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3 政策优势
作为珠三角城市,江门享受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在省金融“一市一平台”的布局中,更明确江门打造跨境金融平台。2019年初,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无疑是给江澳金融合作插上腾飞的翅膀,提出了澳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建设成为国际金融枢纽,支持澳门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葡语系国家拥有超过两亿人口,具有庞大的市场,江澳金融合作以澳门为窗口,拓展至葡语系国家的金融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江门作为重要节点城市,应充分发挥本地优势,发展特色合作平台,拓展与港澳在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江澳金融合作就是江门建设跨境金融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发挥优势,趁势而行
便捷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海内外交流历史底蕴及政策的东风为江澳金融合作提供了可能性及发展的土壤。有了这么一手“好牌”,江门市更是抓准了机会,把握准需求,让优势转化为成果。
2.1 发现需求,大胆探索
江澳金融合作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因应市场需要而产生的。本市有不少从事制造业的澳资企业,也有不少与澳门有结算关系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有着大量的跨境资金流及资金需求,而恰逢当期澳门的资金使用成本比境内要低。江门市金融局准确捕捉了市场的需求,决定以此为试点,研究打通资金往来通道,将澳门资金引进来。如何在外汇管理的框架下,选择一个适合企业的引入澳门资金的通道成为了关键,江门市既非自贸区,也非政策试点地区,因此应充分运用普惠性金融政策。经研究,江门市金融局最终根据《外债登记管理办法》(汇发〔2013〕19号),以“投注差”的方式为该企业引入跨境融资。第一次“试水”的经验迅速获得了企业和两地银行机构的认可,企业获得了低息贷款,澳门的商业银行获得了较高的利息收益,而江门市的商业银行也因撮合企业与澳门商业银行对接获得了业务收入。两地之间跨境金融往来自这一次的成功经验后零星开展。随后经历了多次修改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的全口径跨境融资为在江门市的澳门投资企业提供了另一条更具灵活性的融资途径。
随着江门与澳门之间的金融往来的增加,江门市金融局开始酝酿两地以政府间协议的方式,以近年来两地金融机构开展的跨境业务为基础,明确两地的金融合作。而澳门的金融业也有往北拓展业务,以获取更高的收益的意愿。澳门金管局亦希望通过加强与境内的金融合作,提升澳门的影响力。《关于加强江澳金融合作的备忘录》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2.2 政府间签订协议,营造良好氛围
2015年是江澳金融合作的启动之年,在澳门特首崔世安和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的共同见证下,两地金融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江澳金融合作从之前零星的“单打独斗”变成了两地共同推动的项目。从最初的利用“投注差”为江门企业向澳门银行机构融资,到以“投注差”、全口径外债等多种方式的跨境融资,再到江门银行机构通过同业存放吸收澳门银行机构的资金及衍生出各种附带业务,江澳金融合作在这四年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模式。
两地政府做好“引路人”的角色,搭建跨境金融平台,为两地金融机构的交流搭桥铺路。2018年6月,澳门特首崔世安先生到访江门,肯定了江澳金融合作成效,鼓励双方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机遇,进一步深入江澳金融合作。江门市市长多次组织到澳门与澳门经财司研究深化江澳金融合作,双方将深化金融合作列入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内容。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两地政府更是紧抓机遇,力争在江澳合作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2019年伊始,江门市市长就率队参与在澳门举办的“奋进新时代共建大湾区”对接会等一系列活动。3月29日,江门市金融局带领江门市四家金融机构赴澳门与当地三家金融机构进行对接,充分探讨了双方下一步的金融合作,促成了两地金融机构之间多个合作项目。四年来,江门市金融局与澳门金管局、澳门银行同业公会举办现场交流会超过10场次,为两地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充分交流的平台。在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的资金支持下,江门市金融工作局更积极发挥财政的撬动作用,制定了对金融机构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的奖补政策,鼓励江门的金融机构积极开拓跨境金融业务。
2.3 业界互动频繁,两地金融机构趁势而动
然而,跨境金融平台的搭建,单靠行政力量的推动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发挥市场的作用,金融机构才是江澳金融合作的“主角”。让金融机构在江澳金融合作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好处,才能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形成“政府搭台,金融机构唱戏”的良好的合作模式,才是江澳金融合作能持续深化和发展的源源不绝的动力。
江澳金融合作开展以来,两地金融机构抓紧机遇上台“唱戏”,形成江澳金融合作“百花齐放”的局面。江门与澳门两地多家金融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金融机构高层进行了多次互访,并保持着密切的沟通。目前江门市共有5家商业银行与澳门金融机构存在业务合作。江门市银行机构抢占市场先机,纷纷根据自己的优势推出了富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并积极向所属省级分行争取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的资格权限,成为全省仅有的几家允许开展跨境金融业务的地级市分行。江门市银行机构除了一般的跨境融资、跨境人民币结算、同业存放外,更有粤澳商事登记银证通服务、信息服务等,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3 把握机会,深化合作
在新的机遇面前,江门市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拓展江澳金融合作。一是以《关于加强江澳金融合作的备忘录》落实江澳金融合作为基础继续深化江澳金融合作,从目前以两地银行合作为主逐步探索保险、证券、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跨境业务的开展。有序推进与澳门地区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充分利用现有政策,畅通资金往来的渠道,引入更多境外资金。二是推广金融合作关系。在大湾区的发展框架下,借鉴江澳金融合作的成功经验探索与香港金融市场的金融合作,主动承接港澳等国际金融中心后台业务的转移,利用澳门作为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及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影响力,提高江门市的金融水平。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粤港澳“三税区、三法律、三货币”差异形成的壁垒将逐渐消失,三地的交融将会更加深入。可预见,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江澳金融合作中来,业务量也会保持上升的态势,江澳金融合作在大湾区的东风下将会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