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大都市区战略与“飞地经济”模式的比较研究

2019-07-13兵,徐

中国市场 2019年6期
关键词:飞地市区武汉

易 兵,徐 琴

(1.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2. 武汉市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研究会,湖北 武汉 430020)

城市发展经历了从以企业为代表到以城市为代表,再到以城市圈为代表的发展过程(伍新木,2002 年) 。美国城市发展起步晚,但速度极快,成为引领世界城市发展的潮流。早在20 世纪40 年代,美国就开始推行大都市区战略,到2000 年,约1/3 的美国人口居住在至少500 万人口的大都市区内,一些大都市区相互蔓延,进一步形成了大都市区带。

由此看来,大都市区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和基本单元,是世界范围内城市发展的普遍现象。原有的“城市”“农村”“郊区”等地域概念和空间界定逐步被大都市区或非大都市区所取代。

1 武汉大都市区战略概述

中心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城市局限性表现越来越强。如开发土地受限、城市功能外延、合作范围扩大,与周边城市之间形成互动关系: 生产配套服务增多、人才流动频繁、经济关联日益密切、分工协作一体化发展的倾向变得越来越明显等。这样的地域功能实体被称为大都市区。

武汉作为国家中部发达城市,在很多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例如: 智能制造、光电子、汽车制造和生物科技等。但是,在旅游开发、资源供给、物流集散和休闲文化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竞争力不足。通过对武汉周边城市的资源分析,发现它们具备同武汉一起共同承担国家中心城市核心职能的基础条件,并能形成较好的区域竞争力和影响力。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武汉在全省经济中的“龙头”作用,就是要规划武汉大都市区发展格局,通过“飞地经济”合作补强武汉国家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形成更具创新影响力、更具文化魅力、更具智造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区域,从而对整个湖北经济乃至长江中游城市群、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地区发展起到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

2 “飞地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飞出地”往往是经济发达的地区,通常会出现用地需求骤增,资金、技术、配套服务、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不断集聚,并日趋饱和,与土地资源日益匮乏,形成尖锐矛盾。与“飞出地”寸土寸金相比,“飞入地”的土地资源比较宽裕,可供开发的潜力较大,但是资金、技术、配套服务、人才、管理手段等生产要素紧缺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这是“飞地经济”产生的背景。

美国是最早定义“飞地经济”的国家①美国著名城市经济学家Min Zhou 把飞地经济定义为: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来体制和机制限制,通过规划、建设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进行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互利共赢的持续或跨越发展的经济模式。。受其影响,我国学者对“飞地经济”进行了总结。其中比较有代表的是张冉等对“飞地经济”的描述。“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资源互补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通过税收分成、政绩考核等利益分配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定义指出了“飞地经济”中行政隶属、经济落差、管理模式、利益分配和合作目的等关键因素。

“飞地经济”的发展模式。原指在区域经济发展中,“飞出地”整批输出项目或资金,而“飞入地”城市提供土地交由前者管理,利税则两者共享。“飞地经济”发展模式是“飞出地”的发展资源受限和“飞入地”的比较优势的充分结合,其优势在于解决“飞出地”空间受限的瓶颈问题,并带动“飞入地”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又有效避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间的矛盾。

与传统的开发区发展模式相比较,“飞地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四点特征:

2.1 “飞出地”和“飞入地”空间的分离性

“飞出地”往往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展空间是其持续发展的根本,在寻求更广阔的空间释放发展过程中不断积累的能量和经验、创造出更大的价值是“飞出地”的本能,也是其价值体现。但由于“飞出地”区位环境的限制,无法选择在本区域进行扩张,因此,只能选择在跨行政区划的“飞入地”建立“飞地”园区。这一特定的限制条件形成了“飞地经济”发展模式的分离性,即两地隶属不同的行政地区。

2.2 “飞出地”和“飞入地”环境的差异性

“飞入地”和“飞出地”处于不同经济区域,因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会造成两地的巨大差异。如收入水平、消费环境、经济政策及政府工作方式等,这些差异可能对“飞地经济”合作带来某些不利因素,如开发方式的选择、招商引资的把握、投融资的方式、供应商的选择、项目的整体规划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分歧和困难,会造成“飞地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2.3 “飞出地”和“飞入地”优势的互补性

“飞出地”在选择新的发展空间时往往会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如资源禀赋、交通枢纽、经济潜力、社会环境和政策导向等,以便充分发展自身优势、弥补自身劣势、进一步拓展空间,并且能够降低成本。因此,“飞入地”和“飞出地”之间只有在某些方面存在互补性,形成各自的比较优势,才能够实现经济合作的共赢局面。

2.4 “飞出地”和“飞入地”产业的关联性

“飞出地”多年来在“龙头”产业发展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客户,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飞出地”规模扩张后,首先考虑的是“龙头”产业在“飞入地”的布局和发展。“飞出地”会对优势产业进行延伸和转移,完善其产业结构调整。通常情况,研发、设计等附加值较大、辐射力较强的产业分工环节由“飞出地”来完成,而生产制造、配套加工等环节则由“飞入地”承担,这样一来,在区域之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飞出地”和“飞入地”之间不断增强产业的关联性。

3 “飞地经济”是武汉大都市区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抓手

通过以上介绍不难发现,“飞地经济”与武汉大都市区战略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它们也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运行模式。它们有共同之处,也有本质区别。深入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对解决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至关重要。

3.1 武汉大都市区战略与“飞地经济”模式的比较分析

大都市区本质上是一种城市功能区域,主要包括中心、腹地、以及中心与腹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城市发展由“行政区”向“经济区”“功能区”的转变,它的范围和边界由其形成机制和互动作用所决定。

“飞地经济”模式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两个相互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两者的共同点有:

(1) 都是以经济功能为中心的跨行政区划的合作。

(2) 都是以实现区域内经济的一体化为目标。

(3) 共生理论是两者共同的内驱力。

两者的不同点有:

(1) 大都市区是特大城市空间发展的普遍规律; “飞地经济”则是实施大都市区战略的重要举措。

(2) 大都市区将构建完善的交通骨架系统、强调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划定协同地区和政策地区,形成区域重点,最终达到交通、生态、功能、空间高度等全方位的一体化,为“飞地经济”的发展提供条件; “飞地经济”适应武汉市大都市区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需求,对经济格局产生较大影响,达到优化发展格局,成为解决不平衡、不协调问题、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突破口(许甫林,2018.5) 。

(3) 武汉大都市区以武汉为主中心,强化辐射功能、协同发展; “飞地经济”以“飞地”(园区、城镇等) 为载体,强化比较优势、梯度发展。

3.2 武汉大都市区与“飞地经济”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并结合各自的特征,武汉大都市区与“飞地经济”主要存在以下关系:

(1) 武汉大都市区为“飞地经济”发展提供实践平台。没有武汉大都市区战略的实施,“飞地经济”很难持续、高质量地发展。

(2) “飞地经济”是解决武汉大都市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突破口。没有“飞地经济”模式的运用,武汉大都市区很难实现区域内的一体化发展。

通过以上介绍不难发现,“飞地经济”与武汉大都市区战略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它们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产物,也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出现的运行模式。它们有共同之处,也有本质区别。深入分析两者的内在联系对解决区域经济合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飞地市区武汉
全省首批南北共建科创飞地揭牌
决战武汉
『绿色海堤』扮美『飞地渔村』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飞地经济”起飞还需助力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什么是“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