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2019-07-13王成冷紫旭
王成 冷紫旭
通化师范学院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到来,与计算机领域息息相关的科技产业,对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要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程序员这种简单的软件设计工作,而是要求他们能够适应时代的迅猛发展,做一名有创新能力的IT工程师。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背景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未来的发展要以创新为驱动力,着力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的产业体系,所以创新成为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教育部决定于2012年起开始在我国各大高校推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通过推行创新创业项目,使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观念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改变了以往只注重知识不注重能力培养的情况,将创新创业能力放在了高校人才培养的首位。
二、实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方法
(一)重建知识框架。传统的高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依据学校指定的教学计划,使用传统的教材进行讲授,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不利于知识的传授,也不利于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我校计算机专业中推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使计算机专业学生根据创新创业项目的相关要求,将计算机理论知识不断重新构建和实践相结合,融合多门计算机专业课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也是学生重建知识框架的过程。
(二)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引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本身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改革。在计算机专业中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以项目为教师教学的平台,学生为项目教学的设计和实施的主体。这些创新创业项目均源自于教学中涉及的重要计算机专业知识,教师的教学活动围绕着项目展开,攻克项目的本身也能同时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任务。计算机专业所选取的创新创业项目均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创新性,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和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有助于教师采用新颖的教学手段,也有助于学生开拓创新、激发创造性思维。
三、实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意义
(一)培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计算机专业学生在设计和实施创新创业的项目的过程,就是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体现的过程,双创项目可以使学生树立开放、包容、改革、进取的创新思想,形成新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增强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与日俱增,仅凭课堂上的知识无法快速融入到工作岗位。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能够了解相关行业的需要,提升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中提前适应工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三)打造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以有效地将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整合起来,与学生一道组成具有创新创业能力、敢干敢做、不畏困难、勇于奉献的专业队伍,共同攻克项目难题。
四、实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个别指导教师精力不足。虽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面对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在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依然不可避免的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然而在开展创新创业项目以来,我院存在个别教师精力不足、难以同时指导多组学生项目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个别项目指导教师本身是学院学科建设中的带头人,平时也是多门重要课程的授课教师,还肩负起学院的科研任务,因此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的时间并不多,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学生项目的质量。
(二)项目开展不均衡。目前我院开展的创新创业项目中,创新项目所占比例较大,而创业项目所占比例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指导教师普遍认为创新项目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更为直接,且实施起来更加容易。然而创业项目应该同等重要,以我院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数据来看,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要远远高于其他专业毕业生,这说明计算机专业的创业前景十分可观,多开展创业项目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项目考核方式不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在专家组的考核过程中,往往只重视项目的成果,而忽视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当前各级项目的考核中缺乏对项目过程的评价标准,例如项目中每个成员都参与到了何种程度、有何收获、获得了哪些能力和素质,从育人的角度而言,项目实施的过程也需要进行考核量化。
五、结语
我院通过多年来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使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设计和实施项目的过程中掌握了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创新创业能力,激发了创新思维,增强了团队意识。每一个参与项目的学生都较熟练地的掌握了专业知识,拓展了视野,积累了大量的处理计算机问题的经验,为今后参与科研创新以及就业创业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今后,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一定会进一步解决存在的问题,完善项目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