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四僧”艺术作品成就原因及影响

2019-07-13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10037

大众文艺 2019年23期
关键词:朱耷遗民石涛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210037)

一、通过“清初四僧”作品当今货币价值透视其“含金量”

2004年,八大山人《山水书法合璧卷》拍卖成交价为1100万元。

2004年,石涛《奇峰怪石图卷》拍卖成交价为572万元。

2005年,髡残《溪山垂钓图轴》拍卖成交价为408.1万元。

2010年,八大山人《竹石鸳鸯》立轴拍卖成交价为1.1872亿元。

随着时间增长,“清初四僧”的艺术作品价值历久弥新。2019年3月12日,中国新闻网曝出八大山人暮年作品《芙蓉芦雁图》估价为1400万港元至1800万港元。1

根据以上数字可以看出,“清初四僧”作品艺术成就高,极具赏析与探究意义。

二、“清初四僧”人物、作品背景基本介绍与分析

1.“清初四僧”

“清初四僧”是指朱耷、石涛、髡残、弘仁。四个人或表现亡国之痛,或表现不因国家破灭,向命运低头的顽强之情,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个性化特征,与主流地位正统派风格差异甚大。

2.八大山人朱耷

朱耷(1626-1705),江西南昌人,明末清初画家,号八大山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

八大山人以水墨画著称,多在自然中取材。他出身尊贵,本是皇家世孙,是朱元璋直系亲属。八大山人所动物,都不似在现实中看到那样。这些动物的眼珠子都是翻着白眼且能转动的。作品《鹿》,就是典型托物言志的表现,画作中的鹿眼,桀骜不驯的向上翻着白眼,在夸张的造型中表达孤傲不群,以此表达对新王朝的不满、不服、孤傲。朱耷画画,用墨极少,如《涉世》几笔就完成了一朵荷花的描绘。他有一首诗“墨点无多泪点多”,就表现出自己虽然用墨极少,表达的情感却是很丰厚的。

3.石涛

石涛,朱亨嘉之子,石涛构图奇特,干湿并用,更喜湿画,并精于破墨法。他注重创新,虽广泛学习各家技术,却并没有拘泥古人的作品风格,主张“借古以开今”“我用我法”。他不盲目从众,作品多取自于现实,也强调应从现实中去获得感受,以此表现在画作中。2石涛画作以全局为重,不拘小处瑕疵,追求全局的豪放蓬勃气势,在追求气势上又善于留白,给人以豪放却不紧促,宏博却不缭乱,浓墨却不闷塞的感觉。正是这种画作虚衬实、实衬虚、淡破浓、浓破淡造就出如乐章般抑扬顿挫、交织的画作。

4.髡残

髡残,清画家,在明灭前七年已经出家,与石涛合称“二石”。二十七岁时遁入佛门,削发为僧,三十岁时,明朝灭亡,他成了明代遗民。髡残提倡师法自然,也是从临仿古人入手,在四元家中特别受王蒙影响,但临古不泥古,与石涛“借古以开今”有隐约相似,与石涛并称为“二石”,想必也会有此方面原因。髡残的作品充满活力,多以真实自然风景为基础,大胆注入个人感受。髡残不喜积墨多遍,也不用淡墨渲染,多用渴笔秃笔,山石多皱皱苍苍,近看则多是点墨。不以细部雕刻为主,而在乎整体的宏伟气势,这方面,也与石涛有所相似。

5.弘仁

弘仁,清代著名画家,号渐江。他与查士标、孙逸、汪之瑞等四人并称“新安四大家”,为“新安画派”创始人。他也是明代遗民,国家破灭后出家成为僧人。其笔法清新俊逸,尤其爱绘制黄山松石。弘仁的山水作品存在两种不同表现形式,一种以子久、王蒙画法为基础的表现方法,即山石用披麻索皴,设色淡雅,采用小青绿或浅降画法,例如《疏泉洗研图》。另外一种则是以仿倪云林画法特点,用墨笔勾皴,不设色,或施汁绿,景物清劲秀逸。但不论怎样,以清为法,是其作法基调。3

三、以历史背景为主线,分析“清初四僧”作品成就原因

“清初四僧”都拥有相同的历史背景—都是明代遗民,都怀有对明代的爱国情怀,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对新政权抱有不甘,始终保持着本身的倔强与孤傲。其作品也是文人本心的一种表达方式,也少不了这种情怀的萦绕。

明灭亡时,朱耷年十九,本想大展宏图的他一夜之间由皇室贵族沦为亡命之徒,这样巨大的反差对于他来说是致命打击。为逃脱新政权的遗民政策,他于二十三岁遁入空门,从此以书为友,以画为伴,将国破家亡的悲痛情绪隐藏在画中,深沉又浓烈地表现出来。朱耷的绘画有比较典型的特点,对所画动物进行夸张处理,大多“白眼向人”,其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则是一位王子皇孙对于国破家亡的怨恨。对于这样情感流露大胆且新颖的的画作,在当时清代画作主流“清初四王”来说,是少数的,是异端的。石涛较八大山人而言,两人虽同是皇族后裔,但是石涛对于清朝统治的仇视可以说没那么强烈,且出家后专心研究画作,对国事并没花费太多心思。根据历史记载可以看到,明灭亡时,石涛不过三岁孩童,后在四岁遁入空门。所以,他在画中的表达的爱国情怀与八大山人有不同,与新政权的关系并不是特别紧张。相反,有记载在康熙南巡时,石涛两次接驾,结交显贵,但由于他当时处于异端,往往被冷眼相待。到这里,可以看出八大山人与石涛虽都为皇室后裔都怀有爱国情怀,但一个终身怀有芥蒂,一个在尽力适应现实。

髡残、渐江与八大山人较为相似,他们都属于明朝遗民,但不同于八大山人与石涛的是,渐江不似八大山人一样一生难以释怀,也不似石涛般迫切融入时代,而是俨然出家人的模样,不问世事。渐江的风格不似八大山人一样怪异,不似石涛一样恢弘,他的山水画很少用粗笔深墨,笔墨严谨简约,赋有简约不简单,清晰明了的清新空灵风格。“清初四僧”遵循自然法则,追求实际,在实际的基础上各有其特色。都有相似却又有差异的历史背景,使他们画作都有别于当时的主流,大胆创新形成了独特风格。其审美等价值角度,可能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主流。

四、“清初四僧”对后世的影响

“清初四僧”在画作中,有章法地将将遗民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情融于画,画中带情。对于起草构图、用笔用墨、着色、润色等技法上均有讲究,而在讲究的基础上大胆突破原有框架原有思维,大胆创新。他们不止冲击着清朝,对现代人更是一种可学习的创新思维。朱耷的“白眼向人”,石涛奇特构图,髡残的多用渴笔秃笔,渐江的笔墨严谨简约不简单、清晰明了的清新空灵风格等等,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人均有着独立风格的创新意识与掌控意识,他们给我们的重要启示就是要在时代艺术共性中古为今用、开拓创新。

五、结语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创新性思维必不可少,“清初四僧”带给我们的是崇尚自然,大胆新颖,理性与感性的深切融合,在绘画中找到本真,在绘画中体现思考。我们要学会理性思考,感性“描述”,创造出新时代所应拥有的真性情作品。

注释:

1.引自中国新闻网.

2.引自《清初四僧绘画艺术读解与鉴赏》作者 欧阳云编 (四)京都问赏心.

3.引自《中国山水画史略》.徐英槐.

猜你喜欢

朱耷遗民石涛
清初遗民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杨剑兵《清初遗民小说研究》
清朝画家石涛“北漂”记
墨点无多泪点多 浅谈朱耷花鸟画的艺术特点
西夏遗民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评介
西夏遗民余阙对魏晋六朝诗歌的接受
西夏遗民文献研究的全新力作——《西夏遗民文献整理与研究》
朱良志
——石涛研究三著
中西文化之另类比较研究
八大山人的不堪与狂傲
从蒙克看向朱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