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象似的群山》中“冰山理论” 的探析

2019-07-13刘芳唐山学院河北唐山063015

名作欣赏 2019年15期
关键词:白象冰山叙述者

⊙刘芳[唐山学院,河北 唐山 063015]

海明威“一战”后投身新闻记者工作,因此练就了简约干练的文体风格,也导致了他早期很多小说被退稿。不过,海明威从流亡巴黎的那些文艺大师身上学到的是:在写作上不能单调地去重复他人,而是要创造出一种不能被他人重复的写法。他这种简练的电报体文风,给当时的英语写作和文学界带来了很大冲击。诺贝尔委员会的颁奖词中这样说:“在提及他作品中这些关键的因素时,人们不应忘记他叙事的技巧。他能把一篇短小的故事反复推敲,悉心裁剪,以极简洁的语言,铸入一个较小的模式,使其既凝练又精当;这样,人们就能获得极鲜明、极深刻的感受,牢牢地把握它要表达的主题。”这段话的主旨曾出现在作家1932的《午后之死》中,海明威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认为“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开创并付诸实践的一个具体的主张,后来也成为批评界研究海明威的重要课题之一。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老人与海》无疑是“冰山原则”的翘楚之作,在其简单精练语言之下隐藏着作者的感情,彰显了这一原则的主要特色。而这种手法的主要目的,则是激发读者通过鲜明的描述来感觉和想象文本的真正意义所在,最能体现这点的是作家1927年第二次蜜月期间创作的《白象似的群山》(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

《白象似的群山》在面世之初就遭到了很多的指摘。英国作家赫·欧·贝茨认为“这个短篇是海明威或者其他任何人曾经写出的最可怕的故事之一”。编辑们认为它不是小说,也根本无法欣赏这种“作者极力隐匿在视线之外;他似乎拒绝与读者或者他所描写的人物发生关联”的风格。而作家把自己完全从作品中抽离出来的做法,与罗兰·巴尔特提倡的“零度写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对20世纪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写作起到了重要的启发作用。本论文将从作家写作技巧的角度,分三个部分来探讨海明威开创的冰山原则,即独特的叙述视角、简洁的语言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独特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指的是讲述故事的着眼点,是“作者叙述故事的方式和角度,并通过这种方式和角度向读者描绘人物、讲述事件、介绍背景等”。法国结构主义雪茄托多罗夫将叙述视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无所不知的叙述者视角或全知性叙述,相当于法国结构主义的另一学者热奈特所说的“内聚焦”,叙述者在故事中是全知全能、无所不知的上帝视角,托多罗夫则用“叙述者﹥人物”这一公式来表示。这种视角的便利之处在于叙述者既能观察故事中人物的活动,还能透视其内心的活动。第二种是限制性全知叙述,热奈特称之为“零聚焦”,托多罗夫用公式“叙述者=人物”表示。这种视角中的叙述者往往化身为故事中的人物,他可以亲自介入故事之中,可以自我表露人物的心理。第三种为客观式的叙述,也就是热奈特所说的“外聚焦”,托多罗夫的公式为“叙述者﹤人物”。这种视角中的叙述者只是原原本本地记录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却不介入其中发表任何议论,并且在描述的过程中很少或几乎不用描述性的形容词或副词。海明威大部分的小说都采用了第三种叙述的视角,《白象似的群山》正是其中的典型。

《白象似的群山》的故事背景是西班牙的一个小火车站,故事描述了在短短四十多分钟内一个美国男人和女孩之间所发生的事情。这部小说中没有交代故事的起因,没有介绍人物的身份,对主要故事也缺乏必要的介绍,以简洁含蓄的对话贯穿始终,却没有使用传统小说那种事无巨细、讲求逻辑因果的叙述方式,而是选用了外聚焦的叙述视角。这种叙述视角的讲述者对故事的了解远远不及故事中的人物,其视野受到了相当大的限制,只能描绘人物的所见所闻,从不介入人物的心理、意识领域,并使用简练的白描语言,通过故事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传达故事的内容,因而乍听起来干巴巴缺乏感情色彩,并且叙述者从不对故事情节或其中人物进行分析评价,仿佛一架摄像机,只是在单纯地展示,从而大大提高了叙述的客观性、故事的可信度。这种默默的展示,故事中的许多空白,就给简单的文本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使读者可以自由地去填补其中的空白,从而实现真正的创造性阅读。比如故事中男人和女孩的关系、他们各自的身份、男人想要女孩去做手术的原因、女孩最后有没有去做手术等等,这些都不在作者的考虑其中,他只是记录下偶然间遇到的这一幕。昆德拉认为,隐藏在对话后面的种种可能性是不计其数的。海明威贡献给读者一个干净简单的文本框架,其中的骨肉则留给读者去填充,而不同的读者创造出的故事又是各自不同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所说的冰面之下的八分之七,而这部分因为每个读者各自的阅历经验不同,比海面之上露出的冰山要更加巍峨壮观。正如马克·哈里斯所说的那样:“我将不告诉你任何事情,我将让你去偷听我的人物的对话,有时他们要说真话,有时他们要撒谎,你必须在他们这么干时自己去判断,……我可以多‘展示’些,但仅仅是‘展示’而已……”

二、简洁的语言

英国作家赫·欧·贝茨曾经形容海明威是一个“拿着一把利斧”的作家:“砍掉了整座森林的冗言赘语,还原了基本枝干的清爽面目,删除了解释、探讨甚至议论,砍掉了一切苍苍绿绿的比喻,清除了古老神圣、毫无生气的文章俗气;直到最后,通过疏疏落落、经受了锤炼的文字,眼前豁然开朗,能有所见。”这个评价说明了海明威的行文风格,他创立了独特的语言风格,主张用简洁的文字突出塑造画面感较强的人物和场景。《白象似的群山》以人物的对话为主,是人物语言的实录,并且几乎没有修饰性的从句和复合句,而是大量采用名词和动词来使事物原有的属性和特征明显地显露出来。这部小说中绝少使用带有感情色彩的形容词和副词,只在故事结尾有一处,“姑娘对那女人愉快地一笑,表示感谢”。但海明威的高明之处在于,这些简洁的语言中蕴含了人物的情感。正如伊利亚·埃伦伯格所说:“海明威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偶尔听到的那种对话,而是对话的浓缩和提炼部分,常常由那些表面上毫无意义的语言成分所组成——只不过是日常用语罢了,但总是尽力地传达出了最重要的意义。”比如下面一段对白,虽然男人和女孩在谈论的是“啤酒”,但读者还是可以感受到他们隐蔽的内心世界。

“这酒像甘草。”姑娘说,一边放下酒杯。

“样样东西都是如此。”

“是的,”姑娘说,“样样东西都像甘草,特别是那些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东西,简直就像艾酒一样。”

以上非常简洁的几句对白,却极具张力,把女孩的内心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那句“就像艾酒”可以体味到女孩平静的话语之下尖刻的讽刺,表达了她对男人敷衍态度的不满。及至后来,男人一味地强调“那手术非常的便当”,女孩终于达到了爆发的边缘,接连七个“please”表明了她的极度不耐烦。海明威是一个高明的语言大师,他运用简洁的白描语言,昭示了一个情感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象征手法的运用

象征手法指的是用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种具体形象表现出一种更为深远的意义,让读者去意会,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海明威善于使用象征手法,启发读者去挖掘作品的深层意蕴,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根据其对冰山原则的诠释,小说的文本只是整个作品的八分之一,而剩下的八分之七则是隐于文本之下,等待读者自己去体味。

小说题目“白象似的群山”中的白象,源自泰国的一个典故。在古代暹罗国(今泰国)盛产大象,白色的大象是非常稀少的,所以被视为珍宝,一般的大象可以用来劳动,但是白象只能用来供养,不能劳动,这种大象如果不劳动的话,花销很大,即使是泰国的贵族也养不起。如果泰国国王对哪个臣下不满就会送他一头白象,既是宝物又是御赐,那么大臣就得更好地供奉白象,于是家道很快就衰落了。后来英语就把白象(white elephant) 称为昂贵而无用的东西的代名词。将这个词同小说故事的核心联系到一起,就不难理解,女孩腹中的胎儿对男人而言,是一种白象般的存在。

“白象似的群山”在作品中出现了三次。女孩第一次提出群山像白象显示出两个人话不投机,联系后文可以推测出男人心不在焉的原因,而这个比喻显示出女孩性格中的诗化倾向,而男人的回答表明他是现实主义的。第二次提及时,女孩认为那些山看上去并不真像白象。她这前后矛盾的评价,表明女孩的感受发生了变化。女孩第三次提到白象时,白象变成了一个问题。“如果我去做了,那么倘使我说某某东西像一群白象,也会和和顺顺的,你又会喜欢了?”这句话的引申含义为:“如果我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了手术,即使我和你有不同的意见,你也会喜欢吗?”这里的白象只是概指,说明女孩极其敏感的特征,她之前两次提到白象在男人那里没有得到她预期的回应,就开始担忧男人对她的感情。

另外,小说中女孩所看到的景物描写也充满了象征意义:“山在阳光下是白色的,而乡野则是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一片。”“在那一边,埃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木。远处,在河的那一边,便是起伏的山峦。”“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位于两条铁路线中间的车站,象征了女孩进退两难的处境;两边截然不同的风景,则象征了男人和女孩无法沟通的两种思维方式。所有这些象征手法的运用,正如德国作家齐·棱茨的评价:“海明威通过无动于衷而表达激动,通过不加解释而得到解释,通过疏远的冷静而得到关怀。”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他利用外聚焦的叙述视角客观地将事件展现在读者面前,并大量使用对话,采用了象征等手段,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将故事叙述出来,不加入任何评论,从而让读者自己去感知,去填补作者刻意的省略,这就是海明威独特的叙述风格。

猜你喜欢

白象冰山叙述者
白象:打造有骨气的民族品牌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一头白象
奇!科学家发现罕见冰山
文学作品中叙述视角的“上帝”与“凡人”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崩塌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
危险的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