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也谈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

2019-07-13李新宇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450045

名作欣赏 2019年36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文字艺术

⊙李新宇[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 450045]

我个人很喜欢看报告文学,它生动、形象的语言和贴合时代的人物原型是吸引我的关键所在。报告文学要贴近时代潮流,紧跟社会热点和新闻人物,文体的新闻特性必须具备,否则也就没有写作的必要了。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报告文学的写作更是应该如此,“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以文字体现作者对时代和社会的关注,体现知识分子身上背负的促进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当然,报告文学作者要想真正做到“为时而著”,就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真正用心去感悟和体验时代赋予的角色责任,这样才能写出有社会价值的报告文学作品。

作为高校文学教师,我在课堂里讲文学文体种类时总会推荐学生在课下阅读好的报告文学作品,学生对这些作品的反馈也往往让我惊喜,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对于喜爱它的读者来说是无法抗拒的。作品文字里的激情洋溢、人物的生动再现、社会时代横断面的清晰呈现都是报告文学不容忽视的珍贵之处。

“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乎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也就是兼有新闻和文学特点的散文,要求真实,运用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生动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地、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往往像新闻通讯一样,善于以最快的速度,把生活中刚发生的事件及时地传达给读者大众。题材既是发生的某一件事,所以‘报告’有浓厚的新闻性;但它跟报章新闻不同,因为它必须充分地形象化。必须将‘事件’发生的环境和人物活生生地描写出来,读者便如同亲身经验,而且从这具体的生活图画中明白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茅盾:《关于报告文学》)

茅盾先生在这段文字里说得非常明白,报告文学的速度“报告”现实生活的特点要求这种文体充分地形象化,那就是说在非虚构性这一轨道上,报告文学可以展开想象,以文学的手法再现事实、复原形象,可以有多种文体艺术手法的渗透。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的艺术手法都可以适度运用,夏衍的《包身工》就是最好的写作例证了。

《光明》创刊号的社评曾指出:“《包身工》可称在中国的报告文学上开创了新的记录。”这“新的记录”指的是报告文学这种文体质的变化。《包身工》是真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它比较充分、完美地体现出报告文学的属性特色,既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距离,又在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划出了严格的界限。作为报告文学的经典名篇,这篇跨时代的报告文学作品中运用了小说、散文乃至戏剧、电影的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手法,使其具有了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报告文学初期的文学性主要表现在艺术技巧和文学语言的运用上,多以报告事件为中心,夏衍的报告文学扩展了人物描写和刻画的范围,而且着意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来揭示某些事物的本质,使报告文学开始由以事作为中心向以人物为中心的转变。读过《包身工》作品的读者,谁能不记得芦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这三个人物呢?芦柴棒烧火做饭、被逼带病出工及下工搜身的三次细腻的描写,相当具体、形象地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夏衍在作品中的主客观相结合方面,也融汇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现方法,恰到好处,丰富了文章的表现力,令人过目难忘。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报告文学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营造了文学世界的一角,用文字缩短了读者和现实世界的距离,它之所以受到读者的喜爱,就在于报告文学的新闻性要求它呈现的是最近发生的真人真事。报告文学内容的真实,读者对人物原型已有的认知,是吸引读者阅读报告文学的基础;报告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和各种艺术手法的综合运用,是引导读者进一步沉浸在作品营造的艺术世界中的手段;作者强烈的社会感情则是成功地写出报告文学作品的保障。

有人说,想要写好报告文学作品,作者必须有比较大的格局和胸襟,还要有善良的品性和饱满的情感。“文以载道”,文字是作家表达自己社会责任感的最好手段,因而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是由多方面综合因素所决定的。

著名作家王蒙对报告文学的文学性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小说的要劲在于非虚构带来的心动,虚构得明白真挚,牵挂得刻骨铭心,变化得不露痕迹,没有小说的纂劲更没有纪实的条目气。唯愿真挚得天马行空,自由得洒脱,轻盈得写实加结结实实,板上钉钉,肋上插刃。”确实如此,越是好的文学作品,越需要真挚深沉的人文关怀,报告文学在这一点上要求尤甚。就好比不能平地起高楼而不要地基,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处处体现在篇幅的波澜壮阔与文字的激扬跌宕起伏上,假如作者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和社会责任感,那又如何能够在作品中把控、平衡、布控这众多的创作因素,做到有层次、有逻辑、有格局的有序呈现呢?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都力争在现实题材上表现出一种厚度和深度来,就好像是史诗一样,对社会深层次问题的剖析做到非常好的探究。

综合来说,报告文学的艺术魅力体现在它应该是为了某一类社会问题的推进解决或者是引导前行而出现的,在报告文学作品表达的最终点上,它始终是为了这个目的而出现的,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品的真实性、思辨性、客观性与哲理性必须并存。

真实性如前所述,报告文学不是虚构性文体,新闻性决定了报告文学必须保持真实,真实地再现真人真事,在这一基础上再借助各种文学表现手法加强与优化表现效果。

思辨性是由报告文学内容的深度决定的,报告文学并不一定必须树立正面典型,也可以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用文字去剖析的过程里,作者要保持客观冷静,要使作品始终具备一种思辨性,从而保证作品与现实世界的关联度,引发读者更深的思考。

报告文学的客观性即一种理性的、冷静的态度,从某种角度说,这应该体现为对作者的要求更为准确。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千个人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客观公正地面对被采访对象和要表现的题材,是写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职业素养,而这种职业素养会通过作者的文字表现出来,所谓的“文如其人”,字里行间,作者的态度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跃然纸上,所以作者客观冷静、科学公正的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

哲理性指的是报告文学作者本身应该明白文字永远也不可能完全抵达事物本质,作者可以在文字中适时表达人物原型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关联度和人生智慧,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很多时候是举重若轻的,而不是与生活硬碰硬的野蛮冲撞。报告文学在表现现实世界的残酷和温情方面,要一分为二地去表现,这时的叙事往往就变成了手段,作品的温度会通过文字传递出来并传导到读者那里。

作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的创作带来报告文学创作上的一个小高峰,报告文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文体,在艺术的百花园中绽放着自己夺目的光彩,中国的报告文学作家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一直是时代忠诚的记录者、见证者,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记录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及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近年来,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不断涌现,为我们的时代和社会发展助力,宣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针砭时弊,对社会和时代做出了忠实的艺术记录,这也正是报告文学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证明和体现。

2018年“我与报告文学”全国征文评选活动得到全国热心报告文学作者的热烈响应,新闻上公布征文共收到参评作品1322件,初评入围作品60件,后经终评评出一等奖作品1件、二等奖作品3件、三等奖作品6件、提名奖作品20件,参赛作品质量也得到了文学界一致好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益的6000字作品《十年耕耘花果香》获得一等奖。《十年耕耘花果香》讲述了张益如何结缘文学、报告文学创作、瑞安市报告文学学会的成立及学会十年来的发展故事。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何建民评价《十年耕耘花果香》:“文章内容紧贴‘我与报告文学’主题,感情深厚,形象生动地书写了报告文学的巨大社会价值。”这也表明了目前报告文学的独特功能和社会文化影响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明白报告文学创作的艰难途径,需要的社会责任担当与必要的文化知识修养等。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文字艺术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纸的艺术
梦中的文字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辉煌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