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氏三线九点埋线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7-12赵兰风马洪举林国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肌电图波幅面瘫

赵兰风, 马洪举, 林国华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广州 510095)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1],属于中医的“口僻”。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或特发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顽固性面瘫[2]是指面瘫发病3个月后仍未痊愈,部分患者还同时出现耳后疼痛及听力受影响等并发症[3]。现代医学认为,顽固性面瘫多为失治、误治导致面神经脱髓鞘、轴索变性[4]。临床上治疗顽固性面瘫的难度较大,普通的药物和多种治疗效果均不够理想[5]。循证医学证明,顽固性面瘫治愈率低,后遗症达到90%[6,7]。我们采用张家维教授的“面瘫三线九点”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并与电针治疗顽固性面瘫相比较,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本研究病例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推康复一区、二区及针灸门诊就诊且确诊为顽固性面瘫的患者,共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8]Bell麻痹的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医内科疾病诊疗规范》[9]“口僻”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顽固性面瘫诊断标准;②面瘫病程3个月以上;③年龄为18~65岁;④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⑤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颅内占位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其他疾病的患者;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有糖尿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④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

1.5 治疗方法

1.5.1 治疗组 给予张家雄教授“面瘫三线九点”埋线疗法治疗。(1)取穴:张氏面瘫三线九点。患侧瞳孔直下1线,目外眦直下2线,耳前直下3线;水平对鼻翼中点、水沟、嘴角。埋线点为直下线与水平线交叉的9点。第1、2线上共6点,第3线上共3点。加上患侧攒竹、阳白、丝竹空。(2)操作方法:采用7号一次性注射针头,将3-0号可吸收性外科缝线置于针尖处,选取上述穴位后,常规消毒,右手持针快速刺入皮下,待患者针下有胀感时,将线植入穴位内。(3)疗程:15 d治疗1次,共治疗2次,疗程30 d。

1.5.2 对照组 给予常规针刺治疗。(1)取穴:同治疗组。(2)操作方法:采用0.30 mm×25 mm一次性使用无菌针灸针,选取上述穴位常规消毒后,将针灸针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依所刺穴位而定,针刺得气后连接电针仪,采用断续波,留针30 min。(3)疗程: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5次,疗程30 d。

1.6 观察指标

1.6.1 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10]参照第五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究研讨会推荐的面神经功能评价(House Brackmann,HB)分级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0天后对2组顽固性面瘫患者进行评价分级评分。

1.6.2 改良Portmann评分[11]观察项目包括:抬眉、闭眼、鼓腮、噘嘴、示齿、张大鼻孔、安静状态下的面部情况等7项,其中前6项评分标准为:运动消失0分、运动明显减弱1分、运动减弱2分、运动正常3分。安静状态下的面部情况评分标准为:明显不对称0分、轻度不对称1分、正常2分,总分20分。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0天后观察并记录在病例报告表上。

1.6.3 面神经肌电图波幅 于治疗前和治疗第30天进行肌电图检测。采用美国Nicolet肌电图仪对2组患者进行检查,观察治疗前后面神经肌电图的波幅变化。

采用盘状表面电极,选择双侧面神经为测定对象,检测面神经运动传导的最大波幅。放置位置、记录电极:分别位于口轮匝肌、眼轮匝肌肌腹处;参考电极:分别位于鼻背、眉头处,地线:位于下颌处。刺激:在耳后茎乳孔处给予电刺激。先测健侧,同等距离再测患侧,比较左右侧面神经波幅的差异。计算患侧波幅下降比=(正常侧波幅-患侧波幅)/正常侧波幅×100%。

1.7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陶天遵主编的《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12]并结合HB分级标准拟定。痊愈:符合HB量表Ⅰ级标准,即面部表情正常,双侧额纹恢复对称,眼裂能完全闭合,鼻唇沟双侧对称,口角无喎斜,鼓腮时不漏气;显效:符合HB量表Ⅱ级标准,即面部表情基本自然,双侧额纹恢复但不对称,眼裂能闭合但不全,鼻唇沟变浅程度减轻但不对称,口角基本无喎斜;有效:符合HB量表Ⅲ级标准,即面部表情不自然,眼裂能闭合一半,鼻唇沟变浅不对称,口角略喎斜,额纹尚未完全恢复;无效:符合HB量表Ⅳ-Ⅵ级标准,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治疗后无明显改善。

1.8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平均(43.0±5.0)岁;病程平均(104.7±4.1)d;面瘫部位左侧13例,右侧17例。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平均(44.0±6.0)岁;病程平均(106.2±4.7)d;面瘫部位左侧14例,右侧1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面瘫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价疗效比较 表1和表2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Portmann评分比较表3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改良Portmann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改良Portmann评分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肌电图波幅比较表4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面神经肌电图波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面神经肌电图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对面神经肌电图波幅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价疗效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wo groups n(p/%)

表2 2组患者HB面神经功能评价分级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HB facial nerve function evaluation grading in the two groups n(p/%)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Portmann评分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modified Portmann’s Simple Scal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s/分)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肌电图波幅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electromyography amplitude of facial nerve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x±s,U/mV)

3 讨论

顽固性面瘫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而入,气血痹阻,面部经筋失养,筋脉弛缓不收而致。《灵枢·终始》曰:“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纳而久留之”,因此,张家维教授在传统针灸治疗面瘫的基础上,在“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理论指导下,提出了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顽固性面瘫。

《灵枢·经筋》:“足之阳明,手之太阳,筋急则口目为噼,眦急不能卒视”,“足阳明之筋,……上挟口,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纲,阳明为目下纲;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手太阳之筋,……下结于颔,上属目外眦;其支者,上曲牙,循耳前,属目外眦”。张老根据《灵枢·经筋》中的手足阳明、太阳经筋循行交叉提出了面瘫三线九点:瞳孔直下为1线,目外眦直下为2线,耳前直下为3线,水平对鼻翼中点、水沟、嘴角,1线、2线、3线与水平线交叉为9点。《灵枢·经脉》:“胃足阳明经脉,主血所生病者……口㖞唇胗”,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循头面上颊络口鼻而交叉,张氏面瘫的1线穴位过足阳明经,可疏调足阳明经气血;少阳、阳明经脉交叉循行于面部,取足少阳阳白、手少阳丝竹空疏通局部少阳经气,“足太阳为目上纲”,取局部足太阳攒竹穴疏通足太阳气血,运用额部攒竹、阳白、丝竹空刺激额肌局部改善额纹,面部三线九点穴位刺激提上唇肌,改善嘴角下垂。面部皮肤肌肉浅薄,临床应当精要选穴,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产生不良反应,而且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病痛[13]。面部埋线可一针多穴,可解决面部肌肉薄,不宜深刺的问题,利用羊肠线在面部持久的物理刺激,可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患侧面部的营养代谢,使面神经纤维再生,促进面神经的恢复。

另外,张老提出,顽固性面瘫证属虚实夹杂,且久病入络、久病必瘀,故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出针时不按压针孔,自然放血,相当于治疗时加入了刺络放血法,放血可以起到“菀陈则除之”的功效,使邪气外达,经络得通,气血调和,有利于面神经和面部表情肌的功能恢复,这与临床报道[14]针刺结合刺络法治疗顽固性面瘫效果好于单纯针刺相一致。

本研究采用的量表评分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评价方法,认可度较高,同时选用了面神经肌电图作为顽固性面瘫的客观评价指标,治疗后,2组患者面神经功能评价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3.3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ortmann评分和面神经肌电图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刺和埋线均对顽固性面瘫有改善作用,这与已有的临床报道相一致[15,16];而且埋线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综上所述,张家维教授“面瘫三线九点”埋线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方法。

猜你喜欢

肌电图波幅面瘫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开封市健康人群面神经分支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分布范围研究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开不同位置方形洞口波纹钢板剪力墙抗侧性能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
考虑传输函数特性的行波幅值比较式纵联保护原理
频率偏移时基波幅值计算误差对保护的影响及其改进算法
肌电图在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