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实施要点的分析

2019-07-12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9年8期
关键词:监督制度企业

张 浩

一、引言

随着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除了要向产品、向质量要效益之外,更要向管理要效益,加强内部管理。而内控制度是企业内部管理的核心命题,它涵盖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能够形成自发的、全方位的监督制衡机制,有效防范化解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和内部规章制度不适应性带来的风险。而且,内部控制也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华为、富士康等企业之所以在能成为国际化龙头企业,依靠的就是严格的内控制度。按照我国对企业内部控制流程规范的有关规定,企业的内部控制包含内部环境、风险处置、控制实践、信息沟通、内部监督五大基本要素,这五大基本要素是有机整体,缺一不可。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内部环境不完善。大多数企业的管理层更加看重规模的扩张、业绩的提升,却忽视了内部控制。有的只是将内部控制单纯理解为加强会计管理、强化审计;在生产经营遇到难以预料的变化和问题时,为了快速决策而违反了内控制度的规定,破坏了内部控制的权威。基层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更加弱化,其实施效果大打折扣。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公司制度,议事规则不民主,在决策的制定、实施、监督等方面没有明确责任主体和职责权限,企业内部的分工和制衡体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有的股份制企业看似有监事会和股东的监督,但是形同虚设;有的虽然花重金聘请了独立董事,但是独立董事兼任了主管部门领导。国内很多企业仍然沿用家族式管理模式,任命自己的亲属担任部门负责人,用信任替代了控制监督。

(二)风险评估流于形式。就目前情况看,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职的风险评估管控人员,多数是由人力资源、财务等部门的人员兼任,由于风险管理与防范专业性很强,导致他们无法胜任风险管理工作。有的企业虽然与下属部门、分子公司层层签订了风险防范责任书,但是签订完就结束了,企业内部没有建立完整的风险预防、评估和处置机制,在风险发生时缺少应急办法。对内部风险关注较多,但是对外部风险特别是与其他企业之间关系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不够重视。

(三)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上,我国企业在信息平台的建设上起步晚、水平低,成功的案例不多。有的企业虽然花费巨资引进了部分信息系统,但是它们是针对管理完善的大企业公司研发的,并不适合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另外,企业内部之间的日常信息交流不通畅,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存在滞后失真的问题,其中由于会计信息不准确的问题尤为严重,传统的单据分管制度、授权审批制度等规定无法真正实现内部制约,导致账目混乱、虚报收入等。

(四)内部审计监督缺失。从实际情况看,我国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虽然设立了,但是隶属于其他部门,听命于企业的管理层,无法独立、客观、公正地行使职责,在业务上,一般只审核企业的会计报表,对公司的管理层很少监督,机构形同虚设。另一方面,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通常聘请外部机构对企业审计,这些外部人员的能力知识距离内部审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加上对企业不熟悉,容易造成失误。

三、改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建议

(一)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内部环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董事会的统领地位,发挥独立董事的职能。由董事会对建立、实施内控体系负总责。强化监事会、股东大会的监督职责,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经理管理层各自运转、相互制衡的运行模式。从外部聘请职业经理人,突破决策者选派或任命部门负责人的问题,防止“任人唯亲”。另外,职业经理人同内部管理层开展竞争,督促管理层和员工增强自身素质。完善细化企业的各项制度流程,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发挥员工主体地位,真正关心员工工作和家庭,改进人力考核办法,培育创新价值观,将创新理念融入企业精神和员工价值观,同时,员工也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强化企业控制观念,形成有利于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氛围。健全完善企业的岗位责任制,对原有的责任分工依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打乱后重新整合,各岗位之间彼此既有联系合作,又相互独立制衡。在确定岗位职责性质后,需把各岗位的责、权与员工的收益一一对应起来,实现责权利的统一,最大限度调动员工积极性。

(二)优化风险防范机制。完善风险“预警—评估—处置”的管理链条,通过广泛搜集资料,及时监控发现各类风险的征兆,提前预警并启动预案。在风险评估上,要做到科学分类,并通过风险的优化整合来减少整体风险出现的概率。在风险处置方面,平时要增加预案演练的频次,在内部控制之外,加强对外公关,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转嫁风险,降低损失。风险处置完毕后,要及时总结经验,并以此调整完善内部控制,更好地让企业内部控制跟上环境的变化。同时,要千方百计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加强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内控制度的培训,提醒他们依法依规开展工作。利用公司局域网加强风险控制平台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在涉及大额资产、巨额资金、人事任免、利润分配、绩效考核等重大决策时,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在事前进行深入广泛论证,执行过程中要密切跟踪,及时纠正偏差;实行完毕后,要及时总结经验,为今后防范类似风险提供参考。

(三)强化企业内部审计。审计监督在内部控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不论大小,都应该在内部设立审计部门,独立于其他部门之外,人员上全部挑选专业审计人员任职。在运作上,审计部门直接接受向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领导并报告工作,不受经理层管理,避免其他人为干扰。同时强化审计权限,制定严格的审计制度,明确审计部门可以参与重大决策的制定,有权对任何人、任何活动进行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建立日常审计抽查制度,不定期开展审计监督,审计人员可以参与重大决策的论证,对论证中存在的问题,有权加以修正。强化科技手段在审计监督中的运用,确保审计监督充分作用。

(四)加强内部信息沟通。信息化是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手段,能够对各岗位实现精准把控。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不仅需要周密的部署,更需要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这对很多中小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联合其他企业共同开发,开发后成果共享。同时,加强数据信息保护,严格执行保密规定,防止外泄和篡改数据。建立规范、标准化的信息沟通机制,明确信息传送的方式方法、程序要求,确保有序传递。强化对信息的汇总分析,充分挖掘信息价值。

四、结语

企业内部控制就是控制风险的过程,在我国企业中还处于探索摸索完善的阶段,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今后的经营发展中,企业应不断强化内控观念,完善内控制度,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内部控制体制,才能最大限度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

猜你喜欢

监督制度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