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影响
2019-07-12陈燕
陈 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职能和性质也在不断变化,对资产管理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管理逐渐成为新时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响应政府的会计制度改革,完善自身建设和体系构建。确切把握政府会计改革的要领和精神,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资产管理和核算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升执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能力。
一、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的现状
行政事业单位于2019 年1 月开始执行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大部分单位都能执行“平行记账”,编制“双报告”,全面反映单位财务状况,但在具体的资产管理和核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会计确认和会计披露工作不够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清查核实资产负债工作流于形式,资产“家底”不清,账、卡、实不符,计提折旧不规范。三是行政事业单位相关的会计管理人员对新制度的了解不够透彻,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没有达到有效落实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专业需求。
二、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影响
(一)扩大资产核算范围。新政府会计制度扩大了资产的核算范围,不仅包括单位占有、使用的资产,还包括受托管理的资产以及负有经管责任的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这体现了会计信息全面性的要求。扩大资产核算范围,有利于准确反映单位“家底”信息,为进一步完善资产管理提供数据依据,为相关决策提供更加充分有用的信息。但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长期以来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缺乏管理的主动性,对于公共基础设施等负有经管责任的资产等,在新政府会计制度出台前没有纳入核算,也没有登记备查簿,现在开展清查盘点、根据初始入账成本补记资产账,工作量非常大。
(二)提高资产管理的要求。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进一步明确了资产的会计确认和披露要求,对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进行了系统规范,统一会计处理原则,提高了不同会计主体对同一经济业务和事项会计处理的可比性;健全完善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要求,对于捐赠、无偿调入的资产的初始入账问题进行了规范;全面确立“实提”折旧和摊销的政策要求,计提的折旧或摊销金额根据用途计入当期费用或相关资产成本,充分发挥折旧和摊销等会计信息在单位内部成本费用管理和资产管理中的作用。
(三)增加会计核算的复杂性。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全面引进权责发生制,创新“平行记账”的会计核算方法,即会计信息系统中的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同时核算,预算会计实行收付实现制,财务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举个例子,某单位采购一台电脑,旧制度做双分录,采购费用直接记当期费用,会计处理很简单。现行制度的财务会计对于资本性的投入不能直接列为当期费用,要先记固定资产,在资产使用过程中,根据受益年限计提折旧,再根据资产的用途将折旧金额记入相应的费用科目,同时,预算会计借记“经费支出”,贷记“财政拨款预算收入”。两种核算方式并行,能够更全面体现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本质及权责义务,但核算的工作量大增。新制度对于资产的核算更加细致,例如对于在建工程核算的内容要按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等科目进行明细核算,这就需要对往年的核算工作进行重新整理调账。这对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协调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和核算的举措
(一)增加资产管理意识。行政事业单位要紧跟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步伐,理解并掌握会计改革制度的要领和精神,明确资产管理不仅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而且还要涉及各项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履行,因此,要重视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树立新的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对新制度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责任意识。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层更要将资产管理作为单位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管理上立足全局进行统筹规划。
(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结合新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资产管理的职责,领导牵头,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协调配合,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确保资产信息的全面、完整、真实、准确。首先,彻底盘点,摸清“家底”,按照新制度的要求对资产进行分类清理。其次,对盘盈、盘亏的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按照规定处理。第三,对于未入账的代管资产和经管资产,要组织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清点,根据当时入账原始金额,补记财务账。第四,建立良好的监管体系,定期盘点,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资产管理进行监管,提高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确保财务报告质量。
(三)建立资产管理和核算体系。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对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首先应该健全资产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的采购、验收、清查体系,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其次,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后勤管理人员编制较少、应对相对繁杂的资产管理工作,容易出现资产核算效率低、错误多等问题,所以应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先进的资产管理和核算体系,利用信息化资产管理软件实现动态管理、实时监控,使用PFID 标签扫描枪等先进设备快速准确进行资产盘点。第三,资产管理部门应协同财务、业务各部门共同建立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程序,主要包括资产配置、变更、调换、报销、报损、报废、拍卖、盘点等程序,各部门互相配合、相互监督,最大限度的保证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培训财务管理的专业人才。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从根本上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和核算水平,不仅靠先进的制度和信息化手段,更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行政事业单位应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培养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其次,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实情,及时调整会计管理人员的结构,合理的分配管理的层次。第三,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促进会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有效防止财务管理人才的流失,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支持。
总之,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有效地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的管理,它完善资产管理的内容,强化资产管理的核算,全面、真实、准确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之下,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了解会计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重视会计管理的工作,建立新的资产管理和核算标准,培养专业的财务管理人才,贯彻落实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