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财务预算管理工作
2019-07-12孙建萍
孙建萍
财务预算是围绕单位的战略要求和发展规划,依据生产预算、成本费用预算等进行编制,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的工作流程中处于基础性的地位,要本着合理地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支出,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优化经费使用结构,通过预算指标规划、控制或引导经济活动,来实现预期的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编制财务预算应遵循的原则
1.遵循产销结合的原则。一定时期内,单位的经济发展情况决定总体目标的制定,而经济发展主要通过销售产品获得利润体现,通过产品销售情况指导本单位的生产,以期达到供求平衡,防止产品积压。财务预算是在销售预测基础上进行编制,通过销售情况确定生产预算和相关的成本费用预算,汇总编制综合预算。
2.掌握灵活运用的原则。财务预算的编制期要与会计期间保持一致,为确保预算灵活运用,对销售预算、生产成本费用预算按季度分列,可以采取按季滚动编制办法,确保预算的连续性。
二、编制财务预算的工作流程
财务预算包含现金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和利润表预算,编制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在编制财务预算时要按照“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进行,编制报表前,要收集和分析往年的预算情况,汇总分析各部门的各项业务预算,以现金流量均衡条件,将各预算报表之间的数据相互对应,做好综合平衡,促进各部门管理人员清楚的了解本部门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最大程度的实现整体目标。
1.制定总体目标。年初,根据单位发展情况和对预算期经济情况的初步预测,本着量力而行、协调一致的原则,制定本年度的总体目标。
2.编制预算方案。各预算部门根据单位总体目标,制定本部门的预算方案报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统计汇总。
3.财务部门对各部门上报的预算方案进行审核平衡,对不符合目标要求的提出修改建议,并反馈给有关部门进行修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需要明确的是,有关部门进行预算修正不能偏离单位的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
4.预算审批,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各部门修改完善的预算方案,编制出符合本单位的财务预算方案,报单位领导讨论通过。
5.下达执行预算方案。预算方案已经下达,就具有指令性,需要遵照执行,层层分解财务预算的指标,责任到人,对预算内的资金拨付,必须经领导或期授权人签字,财务部门方可受理,对于预算外的资金项目不予受理,对于手续不完备或不符合规定的,即使领导签字了,财务部门也应拒绝支付,除非变更合同或财务预算作出了调整,严格控制支付风险,以便完成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既定的经营目标。
三、财务预算的调整
一般情况下,对于下达的财务预算不予调整,如果在执行中,由于运营情况、市场环境、生产情况、国家政策发生重大的变化,或者财务预算执行的结果发生了重大偏差的时候就需要调整。调整时,需要向财务预算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详细叙述具体情况及影响程度,并提出调整方案,财务预算进行调整时,首先不能背离单位总体的战略方向和发展规划目标,调整的重点要放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非正常的、重要的和不符合常规的差异性方面,能够实现经济上的最优化。
四、编制财务预算的注意事项
1.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调拨、报损、报废等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本着谁使用谁管理的原则,落实好责任。
2.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财务部门要在进行常规性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加强对各项业务日常性和周期性核查,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明确责任,划分责任范围,层层防范,层层落实。
3.科学编制预算,强化预算控制和管理。财务预算是单位在计划期内反映有关预计现金收支、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预算,是单位全面预算体系的最后环节,从价值方面总括地反映企业业务预算与专门决策预算的结果,在全面预算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资金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单位在制定年度经费预算时,必须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
对现金的收入和支出预算坚持既要积极稳妥又要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到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为确保单位可持续性发展,要优先保障总体发展目标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重点跟踪经费开支比较大的项目,发挥预算的调控作用。审计监督部门协同各部门作好预算终了时的分析工作,对预算现金收入完成情况及支出的合理性、合法性及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预算管理。
4.建立财务核算和管理模式。财务管理包含核算和管理两大职能,财务核算是对经济运行情况通过一定的程序提供财务信息,财务管理则是以特定的技术和方法为手段,为单位领导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分别建立财务核算和管理职能,可以使具有管理能力的会计人员从日常的会计核算业务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对单位的会计信息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经营成本、减少投资风险,为本单位决策者提供合理化建议。
五、财务预算有关表格的编制
1.现金预算。现金预算依据现金流量表主要项目编制的,是资金管理的重要依据,反映单位预算期内预计现金收入与支出,以及为满足现金余额而进行筹资或归还借款等的预算,以业务预算和专门决策预算为依据编制的,由可供使用的现金、现金支出、现金余缺、现金筹措与运用构成。财务部门应根据现金余缺与理想期末现金余额的比较,并结合固定的利息支出数额以及其它的因素,来确定预算期现金运用或筹措的数额。
2.利润表预算。通过编制利润表,可以了解和掌握单位预期的盈利水平,是最主要的财务预算表之一。编制利润表预算是以各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和现金预算为依据。如果利润预算表与编制方针中的目标利润有较大差距时,需要调整部门预算,以达到目标预算,或经领导同意修改目标利润。
3.资产负债表预算。资产负债表预算是按照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综合反映财务状况的预算报表,是为了判断预算反映的财务状况的稳定性和流动性编制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预算以计划期开始日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结合计划期内各项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现金预算和预计利润表进行编制。可以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发现某些财务比率不佳,必要时可以修改有关的预算,以改善财务状况,是编制全面预算的终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到财务预算对发展执行力度,加强财务预算,加大财务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