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BPPV的疗效观察
2019-07-12周灿禄王荣兵谢健生陈颖妍王海涛
周灿禄 王荣兵 谢健生 陈颖妍 王海涛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为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手法复位治疗BPPV,见效快,疗效确切,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部分BPPV有反复发作的情况发生。为了研究和探讨用手法复位结合中药治疗BPPV的临床应用价值,我院采用手法复位配合辨证应用中药治疗BPPV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5年5月~2017年10月治疗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75例,按自愿选择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40例,手法复位后配合中药治疗2周。其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痰浊中阻13例,肝阳上扰11例,肾精亏损8例,心脾两虚6例,寒水上泛型2例;年龄26~65岁,平均50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个月。对照组35例,单纯手法复位治疗。其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23~63岁,平均49岁;病程1~12个月,平均6个月。两组普通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后半规管型BPPV患者的诊断标准参照2007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关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依据和疗效评估》执行:所有患者均行前庭功能检查,CT检查及全身系统检查后排除其它原因的眩晕。
1.3 排除标准
不能配合进行耳石复位治疗者,患有其他原因的剧烈眩晕患者,合并有颈椎病、恶性高血压以及严重心脏病的患者,心、肝功能不全者,对中药过敏者。
2 治疗方法
2.1.1 痰浊中阻型
治法:燥湿祛痰,健脾和胃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陈皮、半夏、茯苓、白术、天麻、甘草、生姜、大枣)。
2.1.2 寒水上泛型
治法:温阳利水,祛寒止眩 方药:真武汤加减(炮附子、芍药、茯苓皮、白术、生姜)。
2.1.3 肝阳上扰型
治法:平肝潜阳,滋肝肾 方药:天麻钩藤饮汤加减(天麻、钩藤、石决明、黄芩、栀子、牛膝、杜仲、桑寄生、茯神、夜交藤、益母草)。
2.1.4 肾精亏损型
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萸肉、山药、枸杞子、莬丝子、牛膝、龟板、丹皮)。
1 刊登内容 本刊以科学性和实用性为特色,要求内容具有新意,且立论明确、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主要栏目:论坛与综述、杂草生物生态学、杂草生物安全、杂草综合防治、除草剂检测分析等。
2.1.5 心脾两虚型
治法: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当归、党参、白术、茯神、元肉、枣仁、远志、木香)。
2.2 复位手法
Epley手法(针对后半规管耳石症):①患者坐于治疗台上,在治疗者帮助下迅速取仰卧悬头位,并向患侧侧转45°,仰卧后,头与床成30°悬于床头外;②头逐渐转正,然后继续向健侧偏45°(转90°);③将患者头部连同身体向健侧翻转,使其侧卧于治疗台上,使脸朝下45°,头部偏离仰卧位达135°(转90°);④保持体位,扶患者坐起,头转向正前方同时头前倾20°,头部直立,使耳石还纳入耳石囊(椭圆囊)。完成上述4个步骤为1个治疗循环(即1次复位)。
患者复位只在一天内进行,最多3次复位。复位后眩晕、眼震改善即为复位成功,复位成功不重复复位。如不成功,休息30分钟后进行第2次复位。3次复位后眩晕、眼震仍不改善者即为无效,不再进行复位。
3 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2007年发布的耳石症疗效评估标准提出的疗效标准[1]进行评定:痊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完全消失;有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减轻,但未消失;无效:眩晕或位置性眼震无变化,加剧或转为其他类型的耳石症。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χ2用检验
结果
1 两组有效率比较,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观察组治疗后即刻总有效率为90%(36/40),对照组治疗后即刻为91.4%(32/3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周和1个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和95%(38/40);对照组治疗2周和1个月的总有效率为74.3%(26/3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观察组高于对照组。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复发率比较(例,%)
治疗半年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5.26%,对照组为21.9%。两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4.28)。复发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讨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又称为“耳石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眩晕的时间一般较短,往往少于一分钟,这仅相对于绝大多数管结石而言,为数较少的嵴顶结石的眩晕时间常在数分之上。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故现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手法复位是通过不同的体位改变,使脱落在半规管的耳石还纳入耳石囊(椭圆囊),从而眩晕消失[3,4]。
BPPV中医属“眩晕”范畴。为临床常见病,以中年人多发。手法复位治疗耳石症见效快,疗效确切。但耳石症有复发的趋势,中医认为眩晕的发病与全身脏腑的阴阳失调、气血紊乱、气机升降、平衡障碍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病机主要为脏腑虚损、风火痰湿夹杂,临床上以痰浊中阻、寒水上泛、肝阳上扰、肾精亏损、心脾两虚为眩晕的基本病机[5,6]。中医辨证用药,从病因病机入手,调整病人脏腑气血阴阳,达到阴平阳秘,气血通顺,恢复机体平衡。防止或减少耳石症的复发,从而巩固疗效。
本研究采用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BBPV40例,治疗2W、1M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37/40)、95%(38/40);单纯手法复位治疗组为74.3%,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5)。半年后复发率为5.26%,明显低于单纯手法复位对照组的21.9%。本研究提示,用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BBPV,可明显提高其治疗的有效率,减低复发率。故此种治疗方法有临床应用价值。
小结:综上所述,本研究提示BPPV治疗时,单纯行手法复位其有效率低于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其复发率也明显高于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可见,用手法复位配合中药治疗BBPV,可明显提高其治疗的有效率,减低复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