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关系研究
2019-07-12杨雨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杨雨 中共丹东市委党校
引言: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式,新形势下,单纯的借助该策略无法很好的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需求,以德治国策略的提出,有效的弥补了这一项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策略的融合,不仅更加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同时也更加有利于维护国家、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分析
(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
现阶段,我国学者对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部分专家学者认为应以道德为主,当道德作用无法发挥的情况下才应利用法律来进行补充。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应以法治为主,如果贸然提出以德治国,会给依法治国方法带来一定的破坏。不难看出,上述说法虽然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是却过分的夸大两者之间的区域,将两者视作为完全割裂的两部分,忽略了彼此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深入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是存在着密切关联的,依法治国方略,主要是借助法律的规范性与强制性来约束人的行为的,而以德治国方略则主要是通过调整人们的思想道德觉悟等方式,实现对自身行为的约束。不难看出,两者之间均存在共同的目的,那就是规范人的行为,提升国家治理水平。
(二)法治为德治提供了法律依据
道德的标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并不具备暴力性,而法律则是国家制定的强制性规范文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道德治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不仅如此,通过立法的方式,能够将道德规范上升为法律制度,进而在法治的支撑下促进道德体系的发展建设。举个例子来说,婚姻家庭法当中,就对夫妻双方之间的义务进行了明显,站在本质上来说,这属于道德义务,而通过立法的方式则能够将其上升为法律原则,在国家强制力的支撑下,实现了对夫妻双方的行为的有效约束,同时也完善了家庭道德观念。
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融合探讨
(一)注重发挥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的合力作用
为了能够更好的融合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应辩证的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在相互补充、促进的同时形成强的合力,使其价值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这一过程当中,国家应充分的结合当前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需求,制定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进而在法律层面形成良好的道德秩序。与此同时,要重视起道德建设,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切实提高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形成良好的自我约束力,促使其认同并遵守法律体系,保障社会稳定发展。
(二)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
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略的结合,能够治国理政工作的开展提供巨大的帮助。基于此,国家应充分的结合市场经济体制特点,加快立法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些重要的道德规范,必须要通过法律形式得以呈现。与此同时,站在道德规范的角度上来说,在建立道德规范的过程当中,要以法律规章制度为基础,禁止违背立法宗旨,必须要确保两者之间的协调统一。除此之外,要进一步在社会范围内加大对法律与道德的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全体公民的法治意识与道德素质,并以法律和得到为准绳认真做好执法工作,针对所出现的违法行为以及不道德行为严惩不贷。
(三)总结教训,借鉴经验,与时俱进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两者之间的融合,是建立在历史教训与经验的基础之上的,并且为了能够起到更好的融合效果,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的结合当前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要求,实现对两者的创新优化,确保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基于此,在实际融合与应用的过程当中,要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积极总结分析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实现对优秀成果的有效利用。但是,在这里需要我们指出的是,切记不可完全照抄照搬,必须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现对理论与内涵的创新,完善法治和德治融合治国的模式,进而更好的保障国家、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先。
(四)抓党员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的素养水平
在国际治理现代化进程当中,党员领导干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背景下,要充分的重视起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与道德修养的提升工作,促使其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进而达到更佳的融合效果。在这一过程当中,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认真先学习党的先进思想与政策方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认真维护党和广大人员群众的根本利益,并将国家法律法规作为行为准则,确保自身政治方向的正确性与坚定性。不仅如此,还要认真做好思政工作,促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合法的行使手中的权利,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确保做到大公无私、处世端正、办公廉洁,进而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保障社会稳定发展。
结语:综上所述,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作为基本方式,两者之间的融合,实现了管理、治理理论方法的创新。本文通过分析依法治国的以德治国的关系,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融合对策,希望能够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旨在维护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经济文化的和谐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