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创新

2019-11-15李冰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消费导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投融资一带一带一路

李冰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一带一路” 投融资的成效

截至2018年6月,我国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总投资289亿美元,为当地创造税收20.1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24.4万个。中国已成为25个沿线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与17个国家核准《“一带一路”融资知道原则》,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为共建“一带一路”融资合作提供了指南。

5年来,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共同努力,使设施联通水平日益提升,经贸和投资合作跨上新台阶,资金融通能力不断增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空间,为加强国际合作提供了平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开展,我们也越来越意识到对于“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只有把发展重心定位在基础设施产业链的上游,才能保持企业高质量持续的发展,而在基础设施行业的上游发展,更加离不开融资。

二、“一带一路” 投融资的问题

(一)投融资主要参与方能力不足

首先,投融资主体缺乏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众所周知,“一带一路”项目需要长期、大额、低成本的资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资金成本没有国际竞争优势,中资银行缺乏稳定而低成本的外汇资金来源。与同业相比,世行、亚行等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因享受“AAA”评级,发债成本与我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银行先比,成本较低;美、日、欧等国家的政策性银行不但有本币融资的优势,且获得了较高比例的国家财政资本金注入或享受政府特许存款,远低于市场化发债成本。其次,“一带一路”沿线业务缺乏实力强的多元化投融资主体,仅靠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新设投融资平台是不行的,这些平台受限于国际多边协调与市场化运作,短期内很难效支持重大项目的融资。

运作项目的绝大多数对外承包企业没有积累足够的经验与知识,缺少对融资、项目管理、运营等环节规则熟悉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因此与业主及竞争对手的博弈能力不足,与银行等投融资主体的协作与洽谈能力较差,适应部分国际工程项目大型化、综合化及复合化发展趋势的能力明显不足,使融资迟迟无法关闭,严重影响项目落地。

(二)缺乏新的投融资模式及体系

过去十几年的时间,中国金融支持政策以买方信贷及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优惠贷款为主,只要合同签了,融资通常没有太大问题,在这个阶段的后期,中国企业开始进入投资领域,投资项目的融资模式以公司担保+信保为主,真正的项目融资极为少见。现在,业主更多地提出以PPP或BOT模式承揽项目的需求,中国的对外承包企业开始感觉融资困难重重了。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债台高筑,此前的项目大多无法按期还款。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政府与对外债务统计数据显示,“一带一路”国家中,9 个国家对外存量债务占 GDP 的比重超过80%。6 个国家的公共债务对 GDP比率高于 75%。一些西方媒体炒作“一带一路”债务问题,指责中国提供的融资加大了发展中国家债务负担,使债务风险上升。尽管归根结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随着其经济发展内生原因导致了债务负担加剧,但我们也因此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此前的投融资方式难以持续,建立新时期系统性的金融支持政策已刻不容缓,对外工程承包企业必须以合理有序的方式解决债务问题,确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因此,投融资新体系的目标应该是:要有好项目,企业愿意投;要有资金,金融机构愿意贷。

(三)融资风险分散较难,中资企业担保偏重

融资过程中,通常会采取担保来分担风险。从多个案例看,中方投资者承担了过重的担保责任,项目的成败多依赖于中资集团的资信。对于“一带一路”中欠发达国家和地区项目,融资银行通常要求项目发起人投保中信保相应保险,覆盖政治风险。对于政治风险中的缺口及商业性风险,融资银行要求企业担保兜底。如果项目的合作外方资信不佳,则融资银行对于外方持股比例应担风险也会要求中资企业承担,进一步加重了企业担保责任。

中资企业的对外保证担保额度作为企业重大或有事项,其规模直接限制着企业信用资源获取和发展,过高的担保比重将导致企业主体信用评级下降及银行授信收缩。如果企业要置换该担保额度,一般包括资金质押及第三方担保等措施,这需付出相应的担保置换成本,具体包括资金质押的资金成本及第三方担保费等,以上这些要素对项目融资行为构成约束。

三、“一带一路”新的投融资模式

(一)PPP

国际上对于PPP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其定义有所不同,对PPP术语的使用也各不相同,但PPP的本质是政府给予私人部门的一种特许经营,双方以优化跨境建设的成本共享和风险分担机制,发挥各自优势提供公共服务,是典型的项目融资方式。PPP具体的操作模式包括BOT、BOO、BOOT、BT、TOT及 ROT等。

PPP 模式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合作共赢理念高度契合,并在“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中得以运用,涵盖能源电力、港口园区、公路铁路等领域。近年来的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东非亚吉铁路、中缅油气管道皆是此类项目。

(二)出口延付再融资

出口延付合同再融资保险是中信保提出的长期出口信贷产品之一。在卖方信贷融资过程中,企业需投保中信保的出口卖方信贷保险,以覆盖建设期和还款期的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鉴于出口卖贷保险的赔偿比例较低,且保单中的除外责任也较多,为了合理管控风险,企业可将卖贷融资买贷化,即实现出口延付合同再融资保险。出口延付合同再融资保险,是在金融机构无追索权地买断出口商(承包商)合同项下的中长期应收款后,中信保向金融机构提供的用于保障金融机构资金安全的保险产品,机构见下图。

图1:出口延付再融资结构图

将出口卖贷保险转化为再融资保险,一般要在项目取得TOC或FAC后,且申请再融资保险需符合以下商务条件:合同预付款现金支付比例一般不低于合同金额的15%,延期付款金额(融资金额)一般不超过合同金额的85%;申请的保险期限原则上不超过15年;出口产品或服务符合中国成分的要求。

(三)债券融资

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在国外向外国投资者发行的外币债券称为境外国际债券。债券融资一直是“一带一路”融资发展的薄弱环节。亚投行发行长期债券的实践将会为区域内债券市场的发展提供经验,有力推动本币债券市场发展,扩大中长期资金来源。截至2018年3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支持波兰、匈牙利等沿线境外发行人,及招商局港口等有助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境外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熊猫债累计超1200亿元,发行超480亿元。同时,已有7家境内外企业发行“一带一路”债券的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或沪深交易所的无异议函,拟发行金额合计500 亿元。其中,4家境内外企业已发行35亿元“一带一路”债券。

图2:资产证券化融资流程图

四、“一带一路” 投融资建议

(一)“一带一路”对中国的对外承包企业而言,既是巨大商业机会,更是巨大的政治使命,企业应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懂工程、懂金融、懂商务、沟通能力强的团队。对于投融资,应搞清楚不同市场、不同项目的融资需求,真正理解此类项目的结构,找到有竞争力的资金。同时积极开展投建营一体化,并不断拓展咨询和监理等产业链高端领域业务,逐步实现由建设施工优势向投融资、运营等综合竞争优势转变。

(二)金融保险机构应提升对行业的保障服务能力,一方面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通过股权投资、项目融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满足行业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解决融资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外金融保险机构的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提高投融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债务管理水平。中国信保是中国唯一的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机构,如果中国信保能够以远大于银行和企业的风险偏好,引领银行和企业进行金融创新,那么实现融资模式创新指日可待。

(三)在项目规划与布局政策上,应战略导向明确,在控制大局的基础上,将“一带一路”白名单企业、项目与一般企业、项目区分开来,对重点开发项目敢于开放“绿色通道”,促进“一带一路”政策落地。同时,聚焦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支持“东部经济走廊(EEC) 发展计划”。加强双边合作,争取新能源发电项目等政府和民众大力支持和推广的项目。

猜你喜欢

投融资一带一带一路
投融资关注榜(2019.6.16-2019.7.15)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6月投融资关注榜(5.16-6.15)
4月投融资关注榜(3.16-4.15)
3月投融资关注榜(2.16-3.15)
“走出去”能否搭上“一带一路”这趟车?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