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
2019-07-12赵小俊烟台大学
赵小俊 烟台大学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社会各行业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局面,导致人们的生活压力持续加大,也显露出较多心理问题。当前,社会各界比较关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并且要求各大高校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近年来,高校当中出现了较多伤害事件以及自残和自杀等严重危害生命的行为,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属于我国社会发展的建设者,需要积极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能力,这样可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我国在实行素质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注重对现有教育制度的优化改革。从我国德育教育要求可以看出,其核心内容在于加强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可以看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体现出科学性和先进性教育理念,通过普及教育可以不断更新素质教育理念,可以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方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高校推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发展要求,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属于新事物,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观点,在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高校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同属于受教者和教育者,通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引导家庭教育,展现出终身教育理念。
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综合素质,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育期间能够深入挖掘学生潜能,加强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不断完善人格。按照相关研究能够看出,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失衡问题比较严重,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比较多。现代医学证实,健全良好的人格能够有效促进身心发展,由于大学阶段处于人生重要阶段,必须做好自我评价和审视,能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学习难题。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还体现在较强的心理素质,注重创新和改进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确保其能够具备健全的人格,有效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全面加强大学生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分析
(一)缺乏重视程度
现阶段,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都只停留在口头上,未重视实际教育后果,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时常发生恶行伤害事件。即使某些高校能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未落实到所有学生中,无法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在高校教育中还存在心理健康教育经费不到位,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场所等。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在于降低学生不安全事件发生率,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然而当前对于大学生群体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比较关注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部分领导人员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发生恶性事件之后才注重强调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育投入力度不足
正是由于高校领导人员不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导致该项工作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和人力投入。对于经费投入来说,通过对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的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所学校满足10元/人,2所学校满足5元/人,3所学校低于5元/人。剩余高校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并且教师人员缺乏咨询补贴经费。且高校内部专业心理教育人员极度缺乏,教师日常教学与咨询任务量比较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
(三)心理健康教育滞后性问题
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困惑,不明确教育教学的本质,在教育期间时面向所有学生,还是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在于预防和控制心理问题,注重提升和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然而由于高校内缺乏专业的心理人员,再加上精力时间有限,因此只能针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无法普及到所有学生中,因此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不佳。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大学生不断出现新的心理问题,要求高校能够针对新问题采用针对性教育措施和干预措施。当前,我国高校引进了国外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在实际应用期间需要结合基本国情,然而多数高校并未立足于自身教育教学特点,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显现出较多不适应性问题。再加上我国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乏新的研究成果,无法满足当前发展需求。从整体上看,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水平比较低,存在严重重复性研究问题,并且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严重,无法通过理论对实践教学进行指导。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分析
(一)通过网络技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在网络信息平台中,大学生属于最活跃的群体。在时代进步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再聊学生群体中的作用不断提升,通过网络技术查找学习资料,开展休闲娱乐活动。所以通过信息化手的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也比较满足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网络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备多项优势特点,首先,提升教育广泛性。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比较快,并且覆盖面广。所以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网络化教育手段可以有效缓解高校专业心理教师缺乏问题。其次,教育即时性。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寻求心理咨询,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通过相关专业网站寻求帮助。此外,教育保密性特点。学生通过网络寻求心理帮助,可以消除面对面咨询的尴尬,更有利于学生表达出内心思想和情感。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出网络平台的作用,通过建立网络咨询平台可以有效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资源,开设心理咨询、治疗以及教育板块,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心理学知识,在产生心理问题之后能够积极参与心理咨询。同时,高校还应当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和邮箱,以此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为了维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安全,加强网络心理咨询规范管理,学校应当建立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团队,全面监督心理咨询内容与信息。学校还应当注重道德,法律与制度层面的规范性,杜绝不法分子散播谣言,做好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在整个网络心理咨询平台当中不能出现低趣味言论。
(二)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属于有理想有抱负的新型青年,尽管该群体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较多心理问题,但是只有极少部分人存在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并且多数心理问题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由于大学阶段属于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心理与生理处于复杂多变的状态,此种动态发展过程就会导致学生面临矛盾和问题,比如处理同性与异性关系问题,以及理想与现实问题。大学阶段可以帮助学生重新认识自我,所以常常会感到一系列矛盾问题,如果该类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就会转化为日常行为。此时,由于不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无法找到矛盾冲突点,反而会进一步激发矛盾,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大学生群体文化水平比较高,自尊心也比较强,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面临较多负担和压力,这属于大学生群体必须承受的现实问题。因此,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立足于学生自身发展现状,凸显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不同学生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三)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载体
社会要与事业单位、企业以及街道结合起来,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事业的发展。这样能够使大学生群体充分参与到社会实践中,通过一系列文体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性,还能够使大学生掌握较多专业心理知识,对实际生活学习起到指导作用。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属于系统性工程,涉及到多方面内容,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出社会各界力量。社会环境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存在隐性特点,其中影响作用比较大。社会还应当指导家长对大学生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教育观,能够采用专业知识理论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确保该群体身心健康发展。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活动
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使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开展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提升学生教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开展校园文娱活动,有助于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加强建设校园文化,采用多样化方式开展课外活动,可以建立积极和谐的环境,大学生在该种环境下能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加强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应当积极鼓励学生组建心理健康社团组织,通过心理健康主题辩论会以及演讲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此外,还需要通过校园广播,手抄报创办,宣传海报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等方式分享和传播专业的心理学知识,普及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大量实践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情绪,更能够起到思想熏陶作用。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还可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实际可以有效适应社会新事物,增长见识。
(五)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体系
尽管我国基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颁布了一系列制度体系,但是落实和执行效果不佳。政府应当发挥出职能作用,以此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发展问题。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期间,必须有效结合预防与干预机制。通过建立教育体系,下发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办法和措施,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能够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发生校园恶性事件时能够做好引导工作,在心理健康教育期间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通过建立学校-家长价值,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交流,开展多元化教育途径,以此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但是核心在于能力与素质。因此高校不仅应当注重专业知识与技术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落实和执行新型教育理念和方针,普及素质教育,以此提升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在面对困难时能够有效调节自身心理状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处理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