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绵阳宋代窖藏银器撷英
2019-07-12唐光孝都云昆
文/唐光孝 任 银 都云昆
1980年1月和1991年4月,四川绵阳平武县和涪城区(原市中区)在城镇建设中分别发现银器窖藏,出土银器共计44件。这批银器种类多样,制作工艺复杂,纹饰丰富精美,生活气息浓郁,虽然大部分是生活实用器和首饰,却是难得的古代艺术珍品。
一、涪城黄家巷窖藏银器
涪城黄家巷位于绵阳市老城区,窖藏土坑形制呈不甚规整的方形。坑底距地表约1.5米,内置一鼓腹平底陶罐,盛装35件银器和22.5千克铜钱[1]。银器品种较多,有茶托、盘、碗、盏、壶、瓶、盆、盒、鼎和耳环等生活实用器和饰品。
图二:1 石竹花纹银盘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二:2 芙蓉花纹银盘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二:3 牡丹花纹银盘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二:4 桃花纹银盘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二:5 玫瑰花纹银盘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二:6 芍药花纹盘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二:7 月季花纹银盘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三 碗形银盏 绵阳市博物馆藏
银茶托,5件,型式相似,尺寸微异。上呈碗状,中间盘形若六瓣莲花,下附中空喇叭形高圈足(图一),通高5.6-5.8厘米。
银盘,7件,器形和大小相同,口径16.8、高1.4厘米。口沿均为压印连续四瓣花纹,之间衬以小圈。内底分别线刻折枝石竹、芙蓉、牡丹、桃花、玫瑰、芍药和月季等花纹(图二)。
图四 斗笠形碗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五 银瓶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六 银盒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八:2 圈足银钵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七:1 覆盆形银盒盖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七:2 覆钵形银盒盖 绵阳市博物馆藏
碗形银盏,6件,大小、器形和纹饰基本相同。一般口径9.4、高5.6厘米左右。上部形如碗状,下连喇叭状高圈足。腹壁錾刻外凸内凹的三重错位莲瓣纹,内底由外之中分饰连珠纹、旋转辐射纹、葵瓣纹和乳丁纹,构成动感十足的团花图案(图三)。
斗笠银碗,6件,型式相同,状如斗笠;大小相近,口径10.8-11.2、高3.4-3.6厘米。其中2件内壁上沿一周云雷纹,腹至底部有序排列12组鎏金团花图案,两鸟相对,羽翼丰满舒展,翩翩欲飞(图四)。另外4件素面无纹,其中2件外底刻书“檝甫”铭文。
银瓶,2件,形制相同,瘦高细长,矮圈足,口径3.4、高17.8厘米。肩腹装饰四组以云雷纹衬地的蟠螭纹、三角云纹图案,足壁饰连续三线曲折圆圈纹(图五)。
图九 银鼎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十:1 蝌蚪形银耳环 绵阳市博物馆藏
图十:2 虫草形银耳环 绵阳市博物馆藏
银盒,1件,扁圆形,盒身与盒盖扣合而成。表面无纹饰,内装银耳环4件。直径4.9、通高2厘米(图六)。
盒盖,2件,有大小之分,纹样之别。大者状如覆盆,口径12.3、高3厘米。周边圆弧形,盖身双重菊瓣纹;盖顶由外至中分别凸饰菊瓣、缠枝花卉、宽带弦纹和双凤、朵花等纹饰,图案层次分明,造型写实如景。高冠凤鸟长尾舞翅、衔枝相望,颇具情趣和意境(图七:1)。小者状如折腹覆钵,口径9.6、高2.5厘米。盖身下部点纹衬地,卷草纹饰一周,上部菊瓣装饰;盖顶线刻长颈、宽羽、洒尾双凤,团花丛中相对而舞,装饰繁缛,别具一格(图七:2)。
银钵(原文命名银盆),2件,无纹饰。一件大平底,口径20.7、高8.9厘米(图八:1)。一件圈足,口径18、高9.7厘米(图八:2)。
银鼎,1件,器形和纹饰仿古。耳、领部饰云雷纹,腹部上下两周弦纹,中间饰草叶卷云纹,腹下蕉叶纹(图九)。口径10.8、高13.8厘米。
耳环,4件,或形如蝌蚪(图十:1),或貌似虫草(图十:2),逼真生动。长5.2-5.4厘米。
另外,还有甚为残损的可辨器形,如壶、圈足碗等银器。
二、平武龙安窖藏银器
平武银器窖藏发现于龙安镇酿造厂。当时,在距地表约60厘米深处发现1件铜罐,内盛盘、盏、束发冠和花枝等银器9件[2]。
图十一:1 骑马游春银盘 平武县文管所藏
银盘,2件。造型相同,形如葵花;大小一致,口径13、高1厘米。其中一件银盘内底雕刻楼台亭阁,尊者骑马出游、侍从簇拥相随,上端题铭“迳转廻银烛,林开散玉珂”(图十一:1)。另一件雕刻别院园林、假山怪石,贵妇漫步、侍女倾谈,题铭“云开金阙廻,树眇玉堂悬”(图十一:2)。画中楼阁重檐飞角,草木浅叶初发,展现富贵文雅之士骑马踏春、赏花游园的闲适生活。
银盏,2件,造型、大小相同,口径9、高4厘米,手感厚实。口沿和腹壁呈五曲梅花形态,壁身雕刻枝叶梅花,镂雕花枝造型把手与盏壁相连,形似天然花枝状;底部锤揲内凸外凹的梅花朵瓣(图十二),构思奇巧之极。
束发冠、发簪,各2件。束发冠造型一致,上部为帽状,下部呈圆形。纹饰内容基本相同,布局相异。一件外表对称雕刻荷花莲叶、梅花枝叶、兰草花开和飞鸟等图案,通高5.8、圈径8厘米(图十三)。另一件雕刻卷草和兰花、梅花、菊花、荷花等花枝图案,高6、圈径7厘米。发簪首端呈五棱金瓜型,针身五菱锥状,瘦长,长11.3厘米。
花枝,2件,形态已有变形。由枝、叶、花和蕾组合而成。花枝或傲然怒放,或花蕾半开、欲绽未绽,生动形象,制作精细。一件长8厘米,另一件长7.3厘米(图十四)。
图十一:2 贵妇游园银盘 平武县文管所藏
三、时代与技艺风格
关于绵阳两处宋代窖藏银器的时代,简报都定在宋代,我们结合相关信息尚可进一步讨论。黄家巷窖藏银器时代,从斗笠碗、钵、覆钵盒盖等器形看,与北宋同类或陶瓷或银铜器颇为神似,甚或相同。部分品种的造型,如鼎是商周和汉初常见的青铜和陶质模型礼器,诸多纹饰,如蟠螭纹、云雷纹、卷云纹、蕉叶纹、凤鸟纹等均常见于先秦西汉铜器与漆木器之上,这与宋代晚期崇尚古礼,大兴仿造古器之风的历史背景相应。同时,窖藏伴出的铜钱全部是北宋后期的“崇宁通宝”,不见其前其后和南宋发行的钱币。据此,我们认为银器的年代多在北宋晚期或稍早,推测埋藏时间可能在两宋之交的动荡时期。
龙安窖藏银器的时代,发掘者认为是宋代[3]。不过,种类、形制与风格和四川绵阳、彭州等地银器差异较大,而与江浙一带南宋窖藏银器风格相同。如五曲梅花银盏,与江苏溧阳南宋平桥窖藏相近,后者鎏金[4]。银盘内底的楼台亭阁、树木花草、人物诗文等内容和纹饰,也充满南宋江浙气息。但因无典型时代特征的伴出物,只能将银器定在南宋时期,当无疑义。窖藏时间,最晚可能和南宋晚期的宋蒙战争相近,也有可能其他埋藏原因而早于南宋晚期。
图十三 银束发冠及发簪 平武县文管所藏
绵阳两处窖藏银器全部是小型生活用品和装饰品,但造型和纹饰尽显卓尔不凡的艺术特色与气质。龙安五曲梅花银盏,梅枝与盏身结合自然流畅,花枝盏形浑然天成,艺术构思独具匠心,精妙绝伦。葵花银盘錾刻骑者出行、侍从相随,或园中漫步和闲谈的画面,饰有楼台、亭阁、树木、花草,配以诗文,诗书画融于一体,春意盎然之境、文雅恬淡之意呼之欲出。黄家巷蝌蚪与虫草银耳环,尽显生趣灵动之态,盒盖和斗笠银碗上对舞的双凤笔画或繁或简,高冠长颈、展翅飘羽的造型流转生辉,意境深邃。
图十四 银花枝 平武县文管所藏
盘、盏、盒、碗等银器,精雕细刻牡丹、月季、芙蓉、玫瑰、石竹、桃花、芍药等折枝花卉,梅花、菊花、葵花和莲瓣等图案,楼台、亭阁、草木、诗文和人物等内容,以及叶茂枝繁、花蕾半开的花枝造型,贴近生活,写画现实,具有写实主义的艺术风格。黄家巷的银鼎和银瓶皆摹古之器,蟠螭纹、云雷纹、蕉叶纹、卷云纹和凤鸟图案等是仿古纹样,昭示商周秦汉古风之韵的艺术风格也流行于宋。这批银器彰显的今风古韵相融相伴的艺术特征,是北宋时期从考古学上呈现的一种华丽气质与品格,展现了北宋生活艺术写实与摹古、创新与传承、多元与包容的风格和特点。
银器的制作工艺精细复杂。造型工艺主要有模压、焊接、钣接等,龙安花枝还有缠绕工艺技术,纹饰主要采用捶打、线刻、刀刻、錾刻、压印、镂雕和鎏金等多种工艺。两汉时期,绵阳称为涪县,平武称为刚氐道,均属广汉郡。《汉书·地理志》载,西汉治地在今梓潼的广汉郡“有工官”,是当时全国八大工官之一;《汉书·贡禹传》载,“蜀、广汉主金银器”,说明当时广汉郡和蜀郡手工技艺相当发达,尤以生产金属器,包括银器,著称全国。绵阳汉代金银器制作的高超技艺,在宋代民间生产的银质生活实用器与装饰品上得到传承和发展,在明代平武王玺墓金银器的实用性和制作技艺、艺术风格等方面也表现出一脉相承、发扬光大的特征。珍贵的银器技艺精湛、巧极人工,蕴涵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影响深远,延续至今。
[1]绵阳博物馆:《绵阳市出土宋代窖藏银器钱币》,《四川考古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398-405页。
[2]冯安贵:《四川平武发现两处宋代窖藏》,《文物》1991年第4期。
[3]同 [2]。
[4]肖梦龙、汪青青:《江苏溧阳平桥出土宋代银器窖藏》,《文物》1986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