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社区的商业混合型养老设施研究

2019-07-12江南大学214122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商业空间消费行为设施

(江南大学 214122)

一、引言

从对老年人群的影响分析,克服社会关系萎缩是几乎所有老年人无法避免的问题。社会关系萎缩将导致老人精神情感需求的缺失,甚至反向加快其生理机能衰退。同时随着对养老服务质量要求的提升,养老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关注“以人为本”的理念,表现在对设施内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的关注。这使得养老服务设施不仅是提供老人居住和护理的空间,更多的是老人日常生活交往的场所。维持老人的社会交往将有助于排解晚年生活的孤寂以及为实现老年精神价值创造可能。

而传统养老设施通常采取封闭式地建设和管理,进一步阻隔了老人社会关系发展。所以为实现设施在提供专业养老服务和维系老人社交两方面的平衡,创新养老设施建设模式成为各国学者研究关注重点之一。已有的相关研究中,混合型养老设施作为是一种创新型模式,将养老设施混合了社区不同的福祉领域和公共设施甚至商业设施,以带来经营活力和促进各个设施人群的交流。以此为基础,本研究以老年人日常消费行为为切入点,以社区商业空间为研究对象,探讨混合社区商业的养老设施的构建——一种满足机构、社区多层级服务的养老设施。其首要目标在于延缓设施内老年人社会关系萎缩:通过消费为老年人提供多元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延续设施内老人原有生活模式;通过共享建立设施内外人群联系,扩大老人社交范围。第二层次的目标在于优化当地社区联结:通过实现养老设施的社区化,将社区商业空间布局和养老设施建设相结合,作为提供社区全人群服务的机构,在老年人和经营者或者其他长期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熟人社会的关系。

二、老年人日常消费行为

老人日常出行主要有购物、休闲和就医三类,它们构成老人原有生活模式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休闲娱乐是最常见的老人产生社交的活动,而日常消费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潜在社交行为。相关老年行为学研究表明当环境压力低于老年人的适应水平,则可能产生乏味、依赖他人等情况。而日常生活中的如一些购物等消费行为是有助于环境压力的生成。

日常消费行为具有的以下特性决定了他对维持老人社交的积极影响:一是日常性,城市老年人日常行为的地理学研究表明,购物行为是城市老年人经常发生的外出行为的一种,即它是构成老年人原有生活的习惯性行为,是老人社会属性的组成部分;二是原生性,消费行为发生的物质和社会环境都可对老人形成熟悉的外部刺激,可以有效的延续其原有的生活模式,这种在熟悉的场所感是老人的普遍需求,其有利于建立归属感和提供生活的便利;三是社会性,我国有学者提出老年人对消费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更多的是赋予消费以社会意义,老年群体将消费看作是一种“符号”或者标志,通过消费,获得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

而传统养老设施中,标准化的配置使得老人消费行为的缺位,打破了其原有生活模式和其社会属性的完整性。所以给于适当环境压力刺激、延续老人原有生活模式,创造和原有社区环境相似的场所是构建创新型养老设施的目标之一。

三、基于老人消费行为的社区商业空间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老人日常消费行为的社交属性,及此类行为发生的商业空间的特性。选了10个苏南地区的老新村社区进行调研。

在调研空间选取上,以老人为居住主体且周边社区商业网点发展较健全的社区为对象,便于筛选老人偏好型社区商业空间,主要针对其中5个老年人的购物带在离居住地0.5km以内的社区进行分析,良好的可达性能满足大多数老年人的步行出行,即行动能力较弱的老人也包含在调研样本之内,且以步行为主的出行方式和养老设施内的行为模式更相近。此类空间作为可选取的商业空间原型,对其空间特征和对老人社交的意义进行归纳总结。

根据调研结果,将老年人偏好型社区商业空间分为三类:

①流动摊贩:其中一类为完全流动性商业空间,其空间载体具有流动性。在其间发生的为即时性消费行为,具有不确定性且受时间或季节的影响。但由于经营出往往就是生产者,价格的经济性和产品质量的保障。对老人而言这类空间还存在特殊的记忆,在商业空间还未发展成熟,“赶集”这种特殊的集市就是以这类流动商贩的形式存在,可作为他们情感需求的载体;第二类空间虽然没有固定门面,以社区街道作为空间载体,但经营者的每天营业时间和地点基本不变。从而,经营者与社区居民也往往存在一定的社会连接,进而在这类空间周边形成小范围老人短暂停留聚集点。

②小区便民商铺:往往零星布置在门卫处、甚至小区内部底层空间,如一些烟酒零售商铺、理发店、小吃餐饮等提供基本生活服务的小型商业空间。经营者和社区居民间因为地缘优势而建立起一种较为确定的熟人社会关系,此类商铺门口经常性摆放一下可移动座椅,在其限定形成老人可较长时间停留的非正式交往空间。

③以一个大中型菜市场为核心发散式形成多条沿街食品铺:规模较大,空间服务范围辐射较广,以食品为主形成商业聚集效应,服务人群较为复杂。多以有目的性的消费行为为主,较少可逗留聚集的空间,且此类空间人流复杂多样,在空间复合上和运行管理上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总结发现这些商业空间的服务对象是全体社区居民,使用人群的复杂性决定了一些不确定社交行为发生的可能。而①、②类商业空间中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势,除了原有功能设定下发生的目的性消费行为,其易于吸引人群聚集,以及一些非正式社交行为的发生,形成特定社交网络;其功能多样,空间多义,具有空间规模小,空间布置灵活的特点,决定了其空间组合上可操作性强。

四、社区商业混合型养老设施构建

依托社区商业的混合型养老设施是符合国家政策向发展社区养老导向的,也配合了国家“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业态配置,鼓励建设集社区菜市场、便利点、快餐店及健康、养老、看护等大众化服务网点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政策。并且在日本以及我国一些养老试点城市已有相关建成项目的实践,如日本白山市的B’s行善寺,其混合了老人日照中心、咖啡店、面饼店、温泉以及老年餐外送厨房等功能。

从对老人的福祉方面而言,商业混合型复合养老设施优化了传统养老设施中标准化的居住、餐食、日用配置,避免使其快速脱离原本生活的社会环境。这种全人群服务属性的空间特征,还将有利于消除邻避问题带来的社区居民对养老机构的排斥心理,促进设施内老人和社区居民的积极互动。

从经济性方面而言,这些营利性空间通过共享,提高了有限空间的使用效率;同时这些空间也可以作为养老机构对外宣传、展示的窗口,无形中降低运营成本。

从选址方面而言,为实现老年人在原本熟悉的环境中生活的需求,社区养老设施的选址往往在社区周边较近区域或者位于社区内。而社区的商业选址为了实现其便利性,同样宜布置在社区边界处或于社区内部。两个共同的区位选址条件,增加混合的可行性。

五、结论

依托社区商业的混合型养老设施以养老设施社区化为前提,让机构回归社区,力图解决老人社会交往需求和社会关系萎缩间的矛盾,以日常消费为切入点,丰富老年人社交类型,重塑原有生活场所感,给老人以身心健康的晚年。

而这种空间的混合,是基于边界化、小型化的商业空间的轻介入,尽可能将外界对养老设施内部运行管理的干扰降低。设计可通过将原本设施的封闭外墙转化为开放式的带有商业共享功能属性的“厚墙”,这些空间将作为原有社区中日常消费和社区各类人群交流的发生器。未来可进一步研究其空间设计的策略,为实践社区商业混合型养老设施设计做准备。

猜你喜欢

商业空间消费行为设施
公共艺术介入商业空间的表达特点与设计探析
民生设施非“摆设”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大众滑雪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万龙滑雪场为例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气氛营造下的商业空间与展示策略有机结合——商业展示空间设计专辑
商业空间设计中出现的问题
《巴萨罗缪集市》中的市场消费行为与社会流动性焦虑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