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学视阈下“乐舞人文精神”研究文献综述

2019-07-12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前湖校区330000

大众文艺 2019年2期
关键词:乐舞音乐研究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大学前湖校区 330000)

汉赋是两汉四百年间最重要的文学体裁,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本身即负载着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历代研究者对这种作品进行过评论、编选、注释、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尤其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学术界涌现出十余部研究汉赋的专著和近千篇学术论文,汉赋研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鼎盛局面。龚克昌《汉赋研究》(1984.1990年修订)、万光治《汉赋通论》(1989)、简宗梧《汉赋史论》(1993)、费振刚等辑校的《全汉赋》(1993),即是杰出的代表。其中,关于“乐舞赋”的专题研究较为广泛的有以下几点:

一、乐舞赋的历史进程研究

随着人类的诞生,文明的发展而出现了乐舞,先民活得接近自然天性,乐舞是人类最早传情达意的方式,他们不高兴时吟唱,高兴时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从我们的先民,“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吕氏春秋.古乐篇》),到周公制礼作乐,乐舞娱乐和教化的双重功能都得到了肯定。

音乐赋始于汉代。田彩仙在《汉魏六朝文学与乐舞关系研究》中提出,最早在辞赋中写音乐的是枚乘的《七发》。赋作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往探问,以音乐、饮食、车马、宫苑、田猎、观涛、要言妙道七事来启发太子,音乐的描写兹录于下:

“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谿。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朝则鹂黄、鳱鴠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独鹄晨号乎其上,鹍鸡哀鸣翔乎其下。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歌曰:‘麦秀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

它在创作上奠定了“先写制琴之材,次写制琴,再次写操琴并以歌相和,最后渲染音乐效果”的音乐赋写作范式,对后世影响极大。

于浴贤在《六朝赋述论》中提出《七发》之后,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乐舞又以集体表演的方式出现,写天子上林苑校猎完毕,置酒张乐,歌舞场面极其精彩。

后西汉王褒的《洞箫赋》是第一篇独立完整的音乐赋,此赋从洞箫的制作材料竹子的生长写起,继而写洞箫的制作,写萧声之美。后西汉到东汉的音乐赋如刘向《雅琴赋》、马融《琴赋》、傅毅《琴赋》等,结构都与《洞箫赋》大体相似,乐舞赋在表现音乐、舞蹈的制作与演出效果上趋于成熟精进。

两汉音乐赋也大多表现出鲜明的“乐教”精神,有着儒学独尊时代特有的文化色彩,对音乐教化功能的强调开始逐渐减少,音乐思想开始自由活跃。最早描写歌舞的专篇是东汉傅毅的《舞赋》,后又有张衡作《舞赋》,可以看出乐舞在汉赋中已得到较大程度的描写和肯定,对六朝音乐赋影响极大,也为六朝乐舞赋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朝,虽朝代更替,政局不稳,但还是乐舞赋发展的上升时期。这取决于诸代上层统治集团对声色享乐生活的追求、对音乐歌舞的热衷和爱好。据不完全统计,现存六朝音乐赋,包括残佚篇章共有《琴赋》五篇,《长笛赋》二篇,《筝赋》六篇,《琵琶赋》三篇,《笙赋》四篇,《笳赋》四篇,《箜篌赋》三篇,《鼓吹赋》一篇,《横吹赋》一篇,《节赋》一篇,《歌赋》一篇和《啸赋》一篇,共三十几篇。而舞蹈赋仅有四篇。由于各民族艺术的繁荣,在政治历史的背景下,在两汉乐舞赋的基础上,六朝乐舞赋从更多的角度,以更丰富的形式对音乐舞蹈作了极为充分的表现,极大地丰富了六朝赋的题材内容,侧面反映了六朝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

而随着六朝音乐艺术的进步和发展,音乐演奏中乐器种类的增加、形式的丰富,一批新题材、新内容、新形式的音乐赋应运而生。

如王褒《洞箫赋》带动了一批音乐赋的发展,这些音乐赋大都描写独奏音乐,音乐的背景和人物,或是登君子堂,或月下思人,或踏青游玩,或失意或淡泊;在这些背景、人物的衬托下,音乐成了贵族士大夫享乐生活的一种方式,成了士人抒写穷达之情的工具,这些音乐总体表现为哀婉清丽的风格。成公绥的《啸赋》,更是以独特的音乐题材入赋。在开辟新题材、表现新内容的同时,作品又坚决摆脱音乐赋传统的结构模式,抒写自如,以多姿多彩的结构形式表现出音乐更为丰富的审美内涵。

唐代舞赋发展壮大,唐舞赋数量多、题材广,与时事联系紧密。袁虹的《唐代音乐赋研究》尤为典型,它对唐代音乐赋进行了整体性的分析,从其概况、内容、艺术特点及美学思想等多个角度指出唐代舞赋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史学研究价值。

据《全唐文》、《文苑英华》、《历代赋汇》、《登科记考》统计,现存唐舞赋共6篇,其中有确切姓名可查者12篇,阙名4篇。李绛、钱众仲、张存则、张复元、白行简、陈碳及沈朗之赋均为应制科举考场之作,占唐舞賦的一半,共7篇之多。其中两篇为博学宏词科应试之作,其余5篇为进士科应试之作。另有一阙名《堯裳羽衣曲赋》一篇,《文苑英华》《历代赋汇》都将此篇列于沈朗、陈瑕同题《霞裳羽衣曲赋》之后。

唐舞赋的兴盛与唐代文艺的辉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空前古今中外大交流、大融合,创新和改革,突破传统的思想意识,为文艺上‘盛唐之音’提供了社会氛围和思想基础。如同李泽厚先生概况的一样,唐代的兴盛不仅体现在诗词歌赋、雕塑绘画等方面,也体现在唐代舞蹈之中。唐代舞蹈频繁地进入文人们的生活当中,丰富了文人的思想,推动了唐赋的发展。

袁虹发表《唐代音乐赋研究》时表示 ,先唐音乐赋以乐器赋和舞蹈赋居多,且在篇章结构方面多有固定模式。在音乐美学思想上追求以和为美、以悲为美、以自然为美。

唐代音乐赋数量较多,根据《全唐文》、《渊鉴类函》、《文苑英华》、《历代赋汇》、《登科记考》等文献,粗略统计出唐代音乐赋共有119 篇。其中乐器赋 31篇,乐曲赋 24 篇,歌赋 9 篇,乐论赋 18 篇,乐事赋 16篇,舞赋 18 篇,其他音乐赋(王太真,庾承宣同题《朱丝绳赋》,仲子陵《五色琴弦赋》)3 篇。

唐代乐舞赋呈现出宫廷化与重视理的阐述的倾向。

综上所述,关于乐舞赋的起源,可以上追至枚乘的《七发》。两汉时期是乐舞赋的初创和稳步发展时期,这一阶段,比较著名的音乐赋有王褒的《洞箫赋》、马融的《长笛赋》与傅毅的《舞赋》,皆为后世乐舞赋奠定了基础。

魏晋时期,赋作家在继承两汉音乐赋创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乐舞赋创作走向了繁荣阶段。丝竹之乐的繁荣使音乐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南北朝时期乐舞赋的主要吟咏对象为:箜篌、横吹、金錞、筝、笙、笛、琴、舞等,乐舞赋出现了诗化与骈化的倾向。

唐朝乐舞赋开始繁荣,显现出多元化趋势,并更重于抒情。

二、乐舞赋研究的多维面展开

对乐舞赋展开多样化格局的研究中,有三条较稳定的研究路径值得我们思考与重视:

1.乐舞赋的思维界定、美学作用和文化阐释研究。自诗学被认识与追捧以来,历代界定乐舞赋概念和阐述其文化的学者越来越多,对其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乐舞赋的思维界定及美学作用的研究。著作诸如侯立兵的《汉魏六朝赋多维研究》对乐舞赋概念做了界定,认为乐舞赋除了包括歌赋、舞赋之外,乐赋其本身又可以包含了乐器赋、乐曲赋两类。从乐器赋来说,因为中国古代乐器种类繁杂多样,各类乐器赋也相应地精彩纷呈。犹如王褒赋于洞箫、马融赋于长笛、稽康赋于琴、潘岳赋于笙,乃至成公绥所赋之“啸”,虽为口腔发声技巧,但由于中国传统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音乐观念,所以“啸”通常也被视为一种特殊的演奏乐器。另乐曲赋也应被视同在内,犹如以乐曲类别名题的晋代陆机的《鼓吹赋》与梁代江淹的《横吹赋》,而直接用乐曲名入题的代表有唐代邵珍的《云韶赋》、李观的《均天月赋》、元代汪克宽的《九夏赋》、明代贝琼的《大韶赋》等。袁虹在著作《唐代音乐赋研究》第三章介绍了唐代音乐赋的艺术特点和音乐美学思想,主要论述了“以和为美”及“雅正之音”两个方面。了“以和为美”及“雅正之音”两个美学功能。二是乐舞赋的文化阐释。如田彩仙的著作《汉魏六朝文学与乐舞的关系研究》中分析了汉魏六朝的文化内涵,指出汉代情感内涵上以悲为美,注重音乐教化作用;魏晋受玄学影响,追求中和,自然之乐。贺春在《唐代舞赋研究》中,通过对舞赋发展流变及唐代舞赋兴盛的原因进行分析探究,分析出唐代“清和美”的思想内涵以及兴盛的科举之风。

2.多学科交叉研究。以独特的视角对乐舞赋学科进行交叉研究的现象,大多集中在艺术学、文学及历史学上。如陈才智的著作《中国文学年鉴》,将文学与历史学交叉,搜集乐舞赋的资料,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阐述了乐舞赋的文化内涵及其嬗变。再如许结的《赋体文学的文化阐释》,《论艺术赋的创作及其美学特征》一章将艺术赋分为:建筑、乐舞、书画、伎艺四大类,并简单论述了文学与艺术对舞赋的发展及其政教作用。余江所编著的《汉唐艺术赋》,其通过艺术学对乐舞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乐舞赋的一章,作者通过历史学的角度对宋代以前舞蹈与汉唐舞赋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疏通,附录了汉唐乐舞赋辑目。作者还指出了这个时期的舞蹈呈现出外扩与内收并存的特点,尽管涉及了舞蹈文化的多个领域方面,但儒家正统思想和歌功颂德之辞仍然充盈其间。

3.乐舞赋的时代精神传承研究。每个朝代的历史文化差异都影响着乐舞赋的创作。如王晓卫的《魏晋的乐赋及当时的看重清音之风》一文中通过对魏晋《笳赋》、《歌赋》、《笙赋》、《琵琶赋》等整理研究,得出“和”为这一时期作家的重要思想精神。王均佳在《全唐文.乐舞》中总结了《全唐文》中音乐史料,按内容进行了分类,分为乐论、乐舞、乐器、乐事四个类别,并制表统计,从《全唐文·乐舞》史料中看唐代乐舞的发展;并总结出了唐代音乐的审美观念及时代特征。

猜你喜欢

乐舞音乐研究
曲阜孔庙雅乐舞的互文性解读与研究——以陈镐《阙里志》为中心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音乐
论龟兹乐舞对中原乐舞的影响及作用
敦煌乐舞美彩墨写精神
———史敦宇艺术作品欣赏
敦煌乐舞团艺术家简介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