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话剧《家》中觉新的戏剧冲突

2019-07-12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名作欣赏 2019年11期
关键词:曹禺乐山长辈

⊙周 怡[绍兴文理学院, 浙江 绍兴 312000]

话剧《家》是曹禺在20世纪四十年代根据巴金小说《家》改编而成的一部多幕话剧。曹禺在改编时就表明:“剧本《家》着重突出反抗封建婚姻这一方面,描写觉新、瑞珏和梅小姐这三个善良的青年在婚姻上的不幸。”作为剧作家曹禺着墨最多的主人公,觉新的身上集中了剧作大部分的戏剧冲突。他既是长辈眼中的承重孙和掌事者,也是弟妹眼中可靠的兄长,许多看似与他无关的事情,实则都与他相关联。

一、新与旧的冲突

在话剧《家》中,主人公觉新是被长辈们当作封建大家族的继承者来重点培养的,他自幼就深受传统文化和封建思想的熏陶影响;但另一方面,生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际的他进过新学堂,学习过新知识,接触到新文化,所以在话剧中,他与长辈之间始终存在着“新与旧”的冲突问题。

首先,高家是一个封建大家庭,遵守着一套封建伦理制度。觉新从小就被培养成一个“上可以侍奉父母祖宗,下可以抚爱弟妹诸幼”的承重孙。作为高家寄予厚望的承重孙,他未来的人生之路是早已被安排好了的,那就是要成为封建大家族的继承者。由于自幼就深受温良恭俭让等封建伦理教化思想的熏陶,他的内在思想意识和外在行为举止在某种程度上都带有浓厚的封建气息,这是他身上“旧”的方面。其次,觉新生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际,受到了洋务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新文化和新思想开始影响着他。他自称是一个“见着阳光的”人,他渴望自由的婚姻爱情、渴望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渴望拥有新青年们身上的激情,这是他身上“新”的部分。

当新、旧两种文化同时聚集在觉新身上时,他个人的价值观念就处于一个非常矛盾的状态。他所接受的新思想、新观念与他从小耳濡目染的传统封建伦理文化不断产生冲突。曹禺在话剧的第三幕第一场中,通过设置冯乐山、婉儿与觉慧的戏剧冲突展现出新势力与旧势力的碰撞。面对道貌岸然的冯乐山时,觉新和觉慧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觉慧立即与冯乐山发生了正面冲突,他愤怒地指着冯乐山的脸讲道:“你这个假善人、伪君子。在我们年轻人的面前装的什么道学面孔?”而觉新在面对冯乐山的时候却是唯唯诺诺,不敢有任何不敬的举动。在第三幕觉新和冯乐山的对话中,曹禺就这样写道:

冯乐山:(十分考究地)你先有否古墨?最好是你们府上藏得“古渝糜”。

觉新:是,我看看去

冯乐山:(追嘱一句)楼上若有绦端砚就更妙。

【觉新又应了一声,迈上石阶,步入阁内,踏着屏风后面的木梯,踱上楼】

……

觉新:(微咳压下了烦恶,勉强地笑着)墨是好的,已经研好了,请老太伯上楼动笔吧。

在这场戏中,觉新价值观念里“新”的部分使他厌恶以冯乐山为代表的封建邪恶势力,然而,温良恭俭让的封建思想在他的意识里早已根深蒂固,他不断地告诉自己不能像觉慧一样做激进的事情。他对自己所躬行的传统封建价值体系虽然有所怀疑,但始终无法摆脱旧的封建思想的束缚。他无力改变任何现状,于是他被迫站在了传统与现代、新价值体系与旧价值体系的夹缝中,成为一名“中间人”。

二、情与礼的冲突

相比于巴金的小说,话剧《家》的主要内容从叙写大家庭的分崩离析转向了刻画觉新的悲剧人生。曹禺认为:“我总觉得写戏主要写‘人’,用心思就是用在如何刻画人物这个问题上。”觉新是曹禺在话剧《家》中着墨最多的人物,他在剧中与兄弟姐妹们之间存在着怡怡之情与礼教不容违背的冲突。他既是弟兄们爱戴的大哥,与他们有着深厚的手足之情,又是弟兄们封建礼教的教育者,受到了他们的不解和责难。

在情感上,觉新与兄弟们手足情深,他们都接受过新式学堂的教育,都向往自由的生活。觉新深知弟弟们渴望自由的爱情,也向往弟弟们身上对新式人生的追求,所以他与弟弟们一起看新书,支持三弟觉慧私下里办《黎明周报》反抗旧军阀,并帮助二弟觉民和琴表妹私奔。由于接受过新文化的教育,觉新期望着弟弟们可以成为自由的人,过上他们向往的生活但在面对是否维护大家族的封建秩序的问题时,觉新与兄弟们的态度相反,他选择了当一名家族制度的维护者。曹禺在戏剧的开头就点明了觉新的人物特点:在长期自闭的、稳定的封建家庭环境中,他对长辈绝对服从。对于失去父亲的几个弟弟来说,觉新充当着父亲的角色。这就意味着他开始代行“大家长”的职权。于是他迫于家族秩序的压力,谨遵长辈的教导,拿从小长辈灌输给他的腐朽思想去教育弟弟们和家中晚辈。

曹禺也说:“感受最深的和引起当时思想上共鸣的是对封建婚姻的反抗。”话剧《家》中,婚姻是戏剧冲突的集中点之一。而在面对婚姻的态度上,觉新和觉慧始终站在对立的位置上。每每谈及婚姻,他们都是各执一词。比如第一幕第二景中的“闹洞房”片段,这是此幕的一个戏剧冲突集中点。觉慧沉痛地控诉几位叔叔们说:“你们老老少少在一旁明明晓得他难过、痛苦,你们在一边打哈哈看戏,看戏打哈哈!你们没看见大哥急得要流眼泪!大哥,你,你是一条牛啊!”婚礼前夕,觉慧始终在劝诫觉新要“大胆,大胆,再大胆!”然而,觉新却默默地接受了这桩包办婚姻。又比如,在第三幕第一场,觉新、觉慧两兄弟的对话:

觉慧:(轻藐)跟你说有什么用?你只知道跟恶势力妥协,屈服,一天一天走上庸俗昏聩的路。(痛心地)大哥,你知道不知道你一天比一天老气?暮气?迟钝?你难道看不出这件婚事,会害了二哥一生,你自己也是受过害的人!

觉新:(气短)可,可是你嫂嫂并不坏呀。

觉慧:(锋利地)不过你说,她快活吗?她不!你快活吗?你也不!你想着那个,又丢不下这个。你弄得两个人都围着你痛苦,而你自己也没有得到快乐。你放不开,丢不下。这难道不怪你三年前踌踌躇躇,敷敷衍衍,糊里糊涂结了婚造成错误。

觉新:(乞求他的同情)觉慧,你知道当时我也是为着这个家才勇敢地——

觉慧:(奚落地)勇敢?你不要提什么勇敢!你以为你在上次闹变乱的时候,你敢一个人在前面应付,那,那就勇敢吗?先生,那不是!

可见,在面对包办婚姻时,觉新与觉慧相互间的对立与争执非常激烈。作为大家族里的“长房长孙”,由于受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的影响,觉新自觉地向旧礼教靠近,去说服弟弟们接受一桩桩长辈们包办的婚姻。在情感方面,觉新不忍心看着兄弟走上和自己一样的道路,但在维护家族秩序和封建礼教方面,他又不得不使用旧礼教来对他们进行劝服。

三、爱情与婚姻的冲突

曹禺曾表明:“在改编《家》时,就以觉新、瑞珏、梅小姐三个人物的关系作为剧本的主要线索……”觉新、瑞珏、梅小姐三人的关系是话剧《家》戏剧冲突最集中的地方,存在着觉新对自由爱情的向往和默默接受包办婚姻的矛盾冲突。

一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觉新和梅的感情是纯真的、两情相悦的,但他们的爱情遭到封建包办婚姻的破坏。觉新一直遵循着“出则孝、入则悌”的行为准则,他被迫娶了瑞珏,但内心里一直想着梅表妹。正如评论家赵园所说:“高觉新最有悲剧价值的内心冲突是‘人之子’在他意识里的挣扎,人物的最大也是最持久的痛苦在于,他在一个蔑视他作为人存在的地方仍然不能忘怀自己是一个‘人’。”在话剧中,曹禺将原在小说中只一百多字的片段改编成一幕两场的大戏,通过诗化的内心独白,把觉新对梅的思念和接受婚姻的无奈之情展露出来:“天,见着阳光的/如今要钻到地洞里躲/我丢弃了一个神仙/换来的命运/至多不过是和一个平凡的女子过。”

另一方面,觉新对善良、纯真、体贴的瑞珏始终有愧疚之感。瑞珏一嫁进高家,就成为长房长孙的妻子,她在家族中担当的角色与觉新相似。封建礼教要求她“公婆弟妹,里里外外。口舌是非,在在都需要当心。在在都需要克己”。而这种教导的责任则是由丈夫觉新所承担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觉新让瑞珏成为“第二个觉新”。于是,他的内心在自责和无奈中变得愈发郁结。曹禺将小说中瑞珏难产的情节进行了改编,让觉新最终进入产房。在瑞珏临终时,觉新一改小说中或蒙着头,或跪着,或无语的哭泣的作为,而是不断吐露衷肠,大恸道:“珏,你好苦啊,你真的不值得呀,嫁了我。”此刻,真正的绝望袭进了觉新的内心。

总之,在话剧中,觉新一方面对长辈恪尽孝道,对瑞珏负有丈夫之责,但另一方面,他在被剥夺了争取真爱的自由的同时,无法彻底忘怀自己是一个有着真情实感的人,他在盼望改变现实却又无力改变的矛盾中苦苦挣扎,承受着内心的剧烈苦痛。

①③④ 曹禺:《曹禺同志漫谈〈家〉的改编》,《剧本》1956年第12期,第61页,第61页,第61页。

② 曹禺:《看话剧〈丹心谱〉》,《新华月报》1978年第4期,第207页。

⑤ 赵园:《艰难的选择》,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88 页。

猜你喜欢

曹禺乐山长辈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裱在墙壁上的批评信
好剧本离不开认真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助推贫困村精准脱贫
在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中增强“四个意识”
提高综合治理毒品问题能力的对策与思考
——以乐山市为例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曹禺三下“鸡毛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