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死”挂嘴边的奶奶
2019-07-11庄华涛
庄华涛
开学以来,小丽的状态很不好。原本有著灿烂笑容的她,现在脸上布满了阴霾;原本上课很专注的她,这几天在课堂上睡着了好几次;原本作业正确率很高的她,现在居然多次写不完。
小丽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离异,母亲是外地人,很早就撇下小丽姐弟俩远走高飞了,给小丽留下了一些心理阴影。小丽比较敏感,认为父亲也像母亲那般,丢下她与弟弟不管了。因而,我特地找小丽聊过好几次,告诉她爸爸外出只是为了使家里的经济条件能更好一些,也鼓励她努力学习,让爸爸在外能安心工作。谈话的确有效,小丽的表现会好一些,但过几天这样的现象又开始出现。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读了小丽的周记,我发现了一些端倪。“夜里惊醒,听到奶奶那轻微的鼾声,心里稍稍安定一些。爸爸出去打工了,至少奶奶还在我身边。只是,我却怎么也睡不着了。迷迷糊糊中想了很多,想得最多的是奶奶的劳累,想着她为我和弟弟忙前忙后。唉,奶奶如果不在了,我与弟弟该怎么办?”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怎么总是想着奶奶会不在呢?我有点疑惑,但拿不准到底是怎么回事。
小丽到办公室来订正作业,我顺便与小丽聊起了她的周记。当聊到关于奶奶的那一段话时,小丽的眼圈红了。原来,奶奶身体不好,常在小丽面前絮叨,说小丽爸爸挣不到什么钱,小丽妈妈已经不要小姐弟俩了,要小丽努力学习,如果不努力,奶奶死了就没人能照顾她和弟弟了。
奶奶本想用这样的方式激励小丽用心读书。只是,她可能并不懂得怎样与孩子交流才更得当,结果适得其反。这是隔代教育中非常容易出现的问题。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看来,我有必要与小丽奶奶交流一下。
奶奶的确很关心小丽,当听我说小丽近期在校的种种表现时,显得很紧张:“老师,她这是怎么了?以往不是挺好的吗?”安慰好奶奶的情绪后,我委婉地说:“老人家,您对小丽的好我都能感受到,小丽作文中经常写到您。只是,您在教育孩子时,不要总是将您百年之后小丽会怎么可怜挂嘴边。孩子胆小,心里害怕着呢!这不,上星期六晚上半夜醒了,怕您老人家有什么事,都没睡着。”
“这孩子,怎么这么多心思,我只是说说……”老人有些不好意思。
“孩子毕竟是孩子,以后与孩子聊天,就多提提您对她的喜欢,多说说您对她的希望就好了。”想了想,我又提醒她:“还有,小丽爸爸能不能挣到钱,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了,这些不应该是孩子操心的事儿,跟她说只能让她想东想西,精力集中不起来。小丽聪明又敏感,您说什么她都会放心上的……”
像小丽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作为老师,我无力改变这样的现状,但我可以做的是随时发现类似的问题,并给予孩子的祖辈应有的提醒和帮助,这样,多少可以改善祖辈的言行,从而改善孩子的处境,使他们也能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第二中学小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