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临床价值评价

2019-07-11叶昊邓盛微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8期
关键词:治疗方法乙型肝炎临床效果

叶昊 邓盛微

【摘要】 目的: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临床价值评价。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研究组采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保肝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比常规保肝的治疗效果更佳,患者肝功能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牛磺酸熊去氧胆酸; 乙型肝炎; 戊型肝炎; 重叠感染;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08.0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08-00-02

我国属于乙肝患病人群大国,由于慢性乙肝患者数量较多,以至于使多种种类的肝炎病毒进行交叉感染,使患者在慢性乙肝感染的情况下造成急性戊肝感染,这种情况的病例较多,有相关调查显示,患者在已感染慢性乙肝的基础上合并感染了急性戊肝的患者,产生的临床症状较重,主要的表现为患者的凝血时间明显增加,并且肝内淤胆,更容易引发发生重型肝炎的产生,预后不佳[1]。治疗时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可以阻止慢性乙肝患者的肝细胞组织的坏死,对保护患者的肝脏结构及其功能有较好的效果,临床治疗效果较好。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分别进行牛磺酸熊去氧胆酸与常规保肝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情况,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急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诊断标准;(2)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晕乏力等症状。排除标准:(1)患者有原发性肝炎、药物性肝病等其他类型肝炎;(2)患者3个月以上没有使用过干扰素;(3)缺少完整的病例资料,对治疗的依从性不高者;(4)患者对本研究所用的药物有过敏反应。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年龄35~51岁,平均(45.5±2.5)岁;其中男25例,女1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6~52岁,平均(44.0±3.5)岁,其中男26例,女1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充分了解本次研究的相关内容,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都给予保护肝脏治疗,进行降酶、退黄;对血浆营养、白蛋白进行补充支持等常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肝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恩替卡韦0.5 mg,1次/d,口服完成抗病毒治疗[2];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TUDCE)进行治疗,TUDCE 250 mg/次,3次/d,在飯后进行服用,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4周的治疗[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痊愈: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完全正常;显效:患者的肝功能水平基本正常;有效: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好转迹象或病情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3)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为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关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情况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感染慢性乙型肝炎后,患者的免疫力明显降低,当患者与戊型肝炎病毒进行重叠时,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恶化,对肝细胞造成广泛的损害,甚至是大部分的坏死[4]。该疾病具有严重重病的倾向,并且临床表现通常是患者体内的转氨酶、胆红素增加、凝血时间增加,碱性磷酸酶和r-GT会有明显升高,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本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戊型肝炎患者显示高胆红素血症,碱性磷酸酶和r-GT明显增加,表现为肝内胆汁淤积,凝血时间明显延长,且有严重的倾向。与之前的研究相似,许多研究认为,戊型肝炎感染可导致患者胆红素无法脂化,伴随着疾病的继续发展,患者的分泌紊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使得患者的毛细血管胆管形成更加严重的损伤,在此情况下胆红素排泄就更多的成为一个严重的障碍[5-7]。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戊型肝炎感染可以诱发重型肝炎,具有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的特点。慢性乙型肝炎与戊型肝炎感染重叠的发病原因目前没有具体的解释,可能与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和病毒有一定关系。另一方面,有大多数学者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急性戊型肝炎感染与细胞免疫之间存在某些联系[8]。

在临床应用中,使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现象,有效减少患者的胆汁淤积和肝细胞坏死情况。该药的机制可能是牛磺酸可以通过与胆红素结合来增强胆红素的排泄,并且可以减少疏水性胆汁盐对患者肝脏造成的直接损害。另一个方面,牛磺酸脱氧胆酸可通过膜进行稳定发挥其作用,主要发挥该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由此可见,临床治疗慢性肝病的过程中,使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使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与戊型肝炎重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肝内胆汁淤积,降低患者的总胆红素,以及降低了碱性磷酸酶和r-GT水平,改善了凝血时间,不良反应症状轻[9-11]。

研究组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情况相比有显著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使用牛磺酸熊去氧胆酸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对患者的肝功能异常现象进行改善,有效地降低了患者的胆汁郁积以及组织患者的肝细胞坏死等情况的发生。

综上所述,牛磺酸熊去氧胆酸在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患者中,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情况较好,患者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

参考文献

[1]袁淑芳,阿依夏木古丽·沙得尔,王晴晴,等.熊去氧胆酸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肝炎伴胆汁淤积患者疗效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8,15(4):201-203,222.

[2]王亮.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3):86-87.

[3]仝静,孙长宇,杨黎冰,等.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酒精性肝硬化代偿期胆汁淤积症[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8,26(1):31-35.

[4]夏华.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效果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7,15(19):41-42.

[5]孙艳华.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临床研究[J].慢性病学杂志,2016,17(7):806-808.

[6]陈晓蓉.异甘草酸镁、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利巴韦林用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J].科技展望,2016,26(18):271-272.

[7]陈晓蓉.异甘草酸镁、牛磺熊去氧胆酸联合利巴韦林用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6,24(2):8-10.

[8]王玥,朱志军,孙丽莹,等.牛磺熊去氧胆酸与熊去氧胆酸对肝移植术后肝功能恢复的疗效比较[J].器官移植,2016,7(3):222-226.

[9]邹水泉,万青.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疗效观察[J].首都医药,2014,21(22):62.

[10]梁世寅.牛磺酸熊去氧膽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6,37(2):410-411.

[11]陈家秀.牛磺酸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感染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8):139-141.

猜你喜欢

治疗方法乙型肝炎临床效果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儿童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效果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心理咨询方法的国内适用性问题发现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