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研究
2019-07-11邢金苗
邢金苗
摘 要:音乐教师在构建小学课堂时应该立足核心素养,改变之前一些陈旧的授课思维,运用全新方式对学生开展优质的音乐教学,这样能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音乐教师需要关注到班级学生在课程教育中的主体性以及探索需求,给学生开展差异性的知识教育以及学科能力培养。基于此,主要思考音乐教师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对学生开展创新性的课程教育,如何让学生深度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以及情感价值。
关键词:音乐教师;核心素养;小学生;欣赏教学;课堂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让小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较强的探索性,也不能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革新之前的授课思维以及具体的知识讲解模式,这样才能提升音乐教学的成效。为此,音乐教师应该积极对核心素养等内容进行分析,思考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教育,有助于音乐教师实施更优质的知识讲解。这样才可以让班级小学生得到别样的知识教育,以此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得到学科素养的培养。
一、音乐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
结合相关学术研究资料可知,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让小学生对音乐知识产生较强的探索性,也不能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能力的养成,不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基于这样的教学发展,音乐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教育,让学生得到创新性的知识教育以及能力培养。本文认为音乐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这样有助于班級学生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
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探索中,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所以音乐教师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以较好的状态对知识进行探索以及运用。首先,音乐教师需要革新之前的授课观念,关注到学生探索课程知识的主体性,给学生积极打造更高层面的知识学习平台[1]。其次,音乐教师要关注到班级学生在个体上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参与知识学习以及运用。最后,音乐教师需要运用温和的语言开展知识交流,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开展互动。
二、音乐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班级学生的欣赏能力
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知识探索以及能力培养,所以音乐教师则应该革新之前的教学模式,让小学生得到创新性的知识教育。小学生受到成长环境以及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在音乐知识学习以及思考过程中呈现不同的状态[2]。音乐教师需要关注班级学生在课程教育中的主体性以及探索需求,给学生开展差异性的知识教育以及学科能力培养。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探索的主动性,所以音乐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班级学生的欣赏能力。
例如,对学生开展“摇啊摇”课堂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方面的思考问题,促使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民间歌谣?”“歌曲节奏有怎样的特征?”“歌曲的曲调有着怎样的特色?韵律如何?”“词曲结合给人们什么样的感受?”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实现欣赏能力的培养。
三、音乐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实施多角度的思考
结合当前学术研究可知,音乐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对学生开展创新性的课程教育,以此让学生深度理解所学的课程知识。小组合作能改变学生探索音乐知识的状态,促使学生得到更合理的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知识探索中实现合作分析等能力的培养[3]。所以,音乐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实施多角度的思考,更好地满足核心素养所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
例如,对小学生实施“我们多么幸福”歌曲教学时,音乐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养成正确的价值认知。第一,分析该首歌曲的节奏特点。第二,思考歌曲所描绘的内容以及形象。第三,思考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第四,学会歌曲之后你们对如何为国家长远发展做贡献有着怎样的认知。
传统教学方式不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能力培养需求,不能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实现学科能力的养成。所以,音乐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核心素养指导下对学生开展高质量的课程教育,让学生得到创新性的知识教育以及能力培养。针对音乐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科基础,音乐教师需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同时,音乐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班级学生的欣赏能力。此外,音乐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实施多角度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胡李鹏.核心素养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培养对小学音乐课堂歌唱教学的一点思考[J].中华少年,2017(22):103-104.
[2]陈斌.立足音乐欣赏提问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研究[J].北方音乐,2017(37):160-161.
[3]张铖.以美施教,以乐育人: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中道德教育的实践[J].北方音乐,2017(37):213-214.
编辑 李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