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偏科课堂教学策略之我谈
2019-07-11陈胜文
陈胜文
摘要:小学偏科现象常见。但现在要求的是学生全方位发展,以素质教育为主,代替原有的应试教育。因为小学阶段是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偏科的情况要尽量避免。本文从学生自身及家庭两方面进行分析,试图找到当前小学出现偏科的最主要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偏科;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22-0222-01
偏科對于小学生而言是百害无一利的,除了制约学生全方位发展,对学生将业的学习与发展也极为不利。因此作为小学教师,解决学生偏科问题是重中之重。
1.小学生出现偏科的原因分析
1.1 家庭因素。
家长职业、遗传因素、家庭文化等,对小学的偏科影响也比较大。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本身从事的工作以理科为主,那么学生也会偏向理科。有的家长爱好写作、文艺等,学生的成绩也是语文成绩更好些。
目前还有较大的问题是学生家长的不作为,本身文化程度不高、自律性不足。下班回家后玩手机、看电视,没有给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再以农村为例,他们采用的教育方式为放养式的,认为孩子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即可,其实这对孩子而言本身就是不利的。甚至还有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好坏与教师有关,当自己孩子成绩下降时不从自身作检讨,一味认为这是教师、学校的责任。
1.2 自我因素。
第一,智力差异。智力指的是由经验中学习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分析,人的智能可分成多达八种的不同,且各智能间是有一定的依赖关系,并且是相互帮助的。学生在几种智能发展方面,本身就是不平稳的,因此学生容易出现偏科的情况。例如有的学生对数字比较敏感,而有的学生则对文字这类内容更敏感。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向着自己的专长方向发展,久而久之就变成了偏科。
第二,非智力因素。当然,学生偏重于哪一科的学习也并不一定与智力发展有关。对于小学生而言,偏科往往是由“兴趣”所决定,因为对学科有了兴趣才有了学习的动力,也会更主动去学习这一门课程。反之如果对某科没有兴趣,他们则不会花过多的时间在这一门课程中。减负这一概念提出后,小学的课后时间增加,对于自己有兴趣的学科,他们更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长时间这样发展各科间就形成了差异。
2.解决小学生偏科的对策
2.1 纠正学生心态。
首先要教会学生直视自己的偏科情况。并告诉他们偏科并不可怕,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长处和短板。最重要的不是去逃避,而是要面对。此时一定要帮助他们纠正心态,调节自我情绪,做好自我暗示——我一定可以学好数学/语文。以自我暗示作为重要,让学生端正好学习态度,并愿意正视自己的不足,敢去面对自己的薄弱,并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同时,也要纠正家长的态度,纠正家长对偏科的“唠叨式”说教,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应该多鼓励学生,让他们不再害怕自己的偏科。
2.2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弱科的兴趣。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对不喜欢的科目产生兴趣,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点方法:
第一,拟定阶段性目标,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打好基础。第二,采用兴趣迁移法。可设定某项活动兴趣班,把学生的兴趣转向弱科上,如有的学生不喜欢数学,但喜爱玩游戏,可以将与数学有关的内容与游戏结合,开发数字游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2.3 降低科目难度,培养信心。
一个人的成功与否与其本身的信息心有着重要的联系。小学生在自己不擅长的学科方面往往表现出不自信,对此课失去兴趣。内因为发展的根本,外问因素所地到的作用是辅助之用。因此纠正学生的心态是关键。对于不擅长的科目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拟定总目标,并把目标一一分解,一步一步完成自己的目标,明确奋斗目标、方向。帮助学生构建起信心。当学生体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提升了成绩后,就会增加自信心以及满足感,并以此为突破,再坚持努力,把原来学不好的科目变成自己的强项。
2.4 生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而教无定法。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拟定最合适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让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率。通过生动的、多变的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且重视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以小学数学为例,要重视其趣味性以及实用性,可以将知识与生活有机结合,从学生更容易接受、理解的生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还可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用处。
3.结论
综上,要面向学生树立起成才观,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构建多元化人才观,尊重个人的选择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学生偏科现象,将教育重点放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并让他们体会到成功。
参考文献:
[1] 周正举.浅谈如何培养小学偏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J].好家长,2017(54):61-61.
[2] 徐阳春.简谈小学数学学困生心理特点及转化对策[J].考试周刊,2016(95):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