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断反思的教学
2019-07-11褚珈宁
褚珈宁
真正有效的学习要求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以及得到的初步结果进行反省、概括、检验、修正,从而对所学知识进行再加工和再认识,教师的教学也非常需要自我思考与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认为成长需要经验和反思,没有经验的反思属于空想,然而没有建立在反思基础上的经验,也仅仅浮于表面,是肤浅的、没有深度的知识。教师依靠没有反思的经验日复一日重复教学,教学毫无创新和生命力可言,同时教师的发展也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虽然笔者只从教了两年,但是在这两年的工作与学习中,本人深感“反思性教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下面笔者就以开设的公开课《磁体与磁场》为例,通过整个教学设计、反思、改进的过程,浅谈“反思性教学”在教学中的实现及其带给我的成长。
一、反思教材与学生,设计合适的教学设计
磁场是本节课的重点,它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概念,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又比较抽象,因此感受磁场以及磁感线的引入成为本节内容的难点。
根据上述的分析以及考虑到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笔者将“发现教学”作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力图让学生在亲身体验、自我发现的过程中去观察各种磁现象,总结归纳,收获知识。而对于“磁场”以及“磁感线”这些抽象的难点知识,笔者将用生活中的空气、风等具有共同特点的事物进行类比来引入。总之,一切都在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争取用简单易懂、形象生动的事例与实验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框架。
二、演练与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整合与改进
笔者根据事先准备的详案,进行了连续三天的磨课,教学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不足与疏漏,根据这些问题反映的情况本人也做出了相应的改进。
(一)不足之处
1.课堂开头,学生利用器材自行探究磁现象的实验没有明确的目的性,过于开放。
由于学生只知道磁体可以吸引金属,他们就只能想到用磁体去吸引各种物体,观察现象,其余的探究任务,比如:大头针也可以吸引大头针,小磁针静止时指向总是固定不变的等都被忽略了,这样为后面知识点的教授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教学时间也被浪费了。
2.在课堂尾声,向学生介绍磁在生活中的应用,虽然这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物理是来源于生活的,也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是这个环节明显与知识点脱节了,对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没有起到促进的作用。
3.引入磁场的概念时,笔者运用了类比的手法。将手通过细绳拉小车这个例子与磁体通过磁场对磁体施加力进行类比,自然而然就能引入磁场的概念。虽然这两个例子有共同之处:细绳与磁场都是传递力的媒介。然而,细绳归根结底还是看得见的物体,这样类比的效果并不好。最好能找到一个生活中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来类比。
4.叠加塑料胶片的实验效果不好,原因是:每块条形磁体总有不同的地方,所以各个条形磁体产生的磁场中即使是同一个点上的磁场方向都会不同,不同组画的箭头连在一起也不能构成一条平滑的曲线。
5.用铁屑显示条形磁体的磁场的大致分布后,再次利用小磁针探究曲线上各点的磁场方向,这样的教学流程比较混乱。
6.用铁屑显示条形磁体磁场分布的实验效果很差,几乎看不出平滑的曲线。
(二)改进措施
1.学生自行探究磁现象的教学方法改成在PPT课件先给出探究任务再让学生根据任务去发现、观察实验现象的形式。
2.将“指南针”“磁盘”“磁悬浮列车”等应用分别穿插入相关的知识点的讲授中,比如讲到磁极的内容就展示指南针和磁盘,讲到“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知识点时就展示磁悬浮列车。
3.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客观存在的物体,它与磁场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利用嘴通过空气吹动铁钉的例子引出猜想:磁体是否也是通过一种无形的物体对铁钉施加作用的?这样更能巧妙地引出磁场的概念。
4.笔者弃置了叠加塑料胶片这个步骤,直接让学生多做几次实验,研究自己塑料胶片上的箭头。同时不需要学生得出“构成平滑的曲线”这个结论,因为这个结论可以通过后面的铁屑实验来获得。
5.利用小磁针探究磁场方向之后,先将其放在一边,再带领学生思考:铁屑在磁场当中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铁屑在磁场中会构成一条条平滑的曲线。再提出问题:那这些小磁针指示的方向与铁屑构成的曲线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随后带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得到结论:磁场方向与曲线存在着相切的位置关系。
6.撒完铁屑再敲击玻璃板的操作改成一边敲击玻璃板一边撒铁屑,实验现象就会清楚很多。
三、反思课堂,继续推动前进的步伐
2018年12月19日,笔者正式开设了《磁体与磁场》这节公开课。课堂中的实验非常成功,效果非常明显。然而课后笔者仍对该课进行了反思,认为本节课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1.笔者教学时间没有掌控好,超时了3~5分钟。
2.板书设计还不够简练。
3.笔者在教授磁体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学顺序安排得有些不妥。比如:“磁化”是一个单独的知识点,与前面的知识点(磁极)与后面的内容(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没有联系的,反而“磁极”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需要连接起來的。所以应该讲完磁极之后就直接引入“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知识点,将“磁化”放在最后。
教学中,随着问题的一个个出现与解决,我们的教学在不断地进步,同时这样的过程完善着我们的思想,也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成功与成长的体验。教学反思不应是一次性的行为,它应该成为一种教学习惯,渗透在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工作中,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就应该下意识地反思课堂,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最终,才能让反思性教学成为教师成长的台阶。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