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 解释
2019-07-11邓新华
邓新华
贷款不可能凭空产生
MMT的拥护者也认为贷款创造存款、债务创造债权,并主张政府赤字不要受束缚,因为反正可以印钱来还
有经济学者认为“贷款创造存款”:“银行的贷款行为并不直接受存款的约束,存款并非是银行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恰恰相反,所有的存款都是银行贷款创造的。”
经济学家熊彼特也曾说过:“与其说是银行贷放委托给他们的存款,还不如说是银行‘创造信用,即银行通过贷放资金而创造存款,后一种说法远比前一种说法更符合实际情况。”熊彼特虽然是奥地利人,但是他并不是奥地利学派的一员。
“贷款创造存款”观点虽然一直没有成为主流,但近年来拥趸越来越多。在美国,“现代货币理论”(MMT)日益流行。MMT的拥护者也认为贷款创造存款、债务创造债权,并主张政府赤字不要受束缚,因为反正可以印钱来还。MMT被称为后凯恩斯主义的一种,比凯恩斯主义还要激进。
“贷款创造存款”论者认为,银行用储户的存款放贷是实物货币时代的现象。在信用货币时代,企业去商业银行贷款,银行给企业记上一笔贷款,同时也在企业账户上记上一笔数字相等的存款,所以,贷款自己就创造了存款,而并非来自储户的存款。孙国峰说:“客户从银行贷款得到存款货币的行为与资金富余者无关,是两者之间的直接行为。”“贷款创造存款”论者认为,人们受实物货币和单式记账的误导,从而不能理解信用货币、复式记账下的“贷款创造存款”。
然而,受到记账误导的正是“贷款创造存款”论者。
先假定基础货币数量不增加,也暂时不考虑存款准备金的规定,来看看贷款、存款的真实运行。
“贷款创造存款”论者只看到银行给贷款客户记上存款的那个时刻的记账,就以为贷款自身就创造了存款。实际上,那个时刻记上的存款是假的、空的。
假设一个零资产的银行,第一笔贷款贷给A公司,同时给A公司记上一笔存款,但如果没有其他公司愿意存款在这家银行,A公司一转账给B公司,B公司就要提款,那么,这家银行显然没有办法使A公司的贷款成立。
如果银行自身有资金,或有其他储户的存款,则当B公司要提取现金时,银行只能用自身资金(也是它自身的存款)或其他人的存款给B公司。
B公司也可以把这笔存款转账给其他公司,其他公司再转账给另外的公司,但不管怎样,每一个时点,都是接受转账的公司的存款间接贷给A公司。
考察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发现,A公司的贷款无论如何都必须来自其他人的存款。
所以商业银行都要拼命揽储。揽储不仅是为了满足存款准备金率、资本充足率等规定,更重要的是,只有留住存款,贷款客户的贷款才可以成立。如果每个企业一接收到转账就提取现金,那么,银行势必无法维持。
在美国,有很多限制储户提取现金的规定,这种做法的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留住存款,使贷款得以成立。
上面说的是假定基础货币不变的情况。也有一些人说,没有人愿意存款无所谓,央行可以多印钱贷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用来自央行的贷款应付提现就可以了,这不就贷款创造存款了吗?但是,这种做法会摊薄原来持有钞票的人的购买力,只是“贷款必然来自他人存款”的变形表现。并且,这样做会使经济产生严重的扭曲。
什么是贷款?贷款就是把未来的收入借到现在来花。一个人能借用未来的收入,必然是因为有人把现在的收入先借给他花,这是最无法撼动的原理,不因实物货币、信用货币而有不同。通俗地说,一个守法的果农,想吃到未来才成熟的水果,除了借别人的水果,再没有其他办法。所以,贷款必然来自他人的存款。存款者忍受不耐,贷款者支付利息作为补偿。
如果贷款自己就创造了存款,那就是说,有人用到未来的收入,却不需要其他人忍受不耐,这就是经济学上的永动机了,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
如果央行印钱贷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贷给企业,企业未来获得收入后再归还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归还到央行,那么,当多印钱时,物价上涨;当钱回到央行时,物价下跌,这一涨一跌之间,是持有现金者在忍受不耐。货币原理未被撼动分毫。
“贷款创造存款”基于对货币运行的错误观察、理解,且会导向激进的宽松货币,对此不可轻视。
(作者系经济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