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边疆理论

2019-07-11何娟

西部学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摘要:疆,乃界,一种为有形之界,可以进行直观感受,如陆疆,海疆等。另一种乃无形的界,无法直观感受但确实是界限分明,如本文探讨的“文化边疆”理论。所谓文化边疆,即是从意识形态视域来研究边疆问题,文化边疆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屏障。从现实需要来看,文化边疆是维护国家主权所必须捍卫的核心价值观;它的重要性是能够对经济社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对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化边疆;安全与发展;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7-0126-03

疆乃界,边疆也可以理解为边界。从这一视角出发,可以理解“边疆学”乃研究边疆问题的学科。边疆学的研究为国家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服务,对于整个中国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在限定地域上的多位一体研究,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指向国家整体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文化边疆”学科研究具有阶级性和国家属性,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的利益。因此,文化边疆的研究凸显出了边疆学学科研究的本质之所在。

一、概念解析与理论动态

事物之间是联系发展的,概念的界定可以在相关联系中找到其定义,通过它区别于其他范畴的特殊之处来找寻它的独特性,也就是特征。边疆是蕴含多种对立统一关系的集合体,继而呈现出一系列具有连续性和多样性的特征。[1]从字面上理解,边是相对于中心而言,可以理解为是从空间上的一种划分,对于国而言,它则是国家领土的物理限定。从字面上解释“疆”是有土有田,最初代表领土范围,也就是国家的外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区分出有形边疆和无形边疆[2]。无论是受限制的有形边疆或者是无法通过直观感受到的无形边疆,都带有国家属性,服务于国家并致力于构建社会和谐和稳定。

本文所探讨的文化边疆是从意识形态视域切入来研究边疆问题,是属于无形边疆的范畴。文化边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有形的载体作为支撑的,如书本、影音等物理媒介。虽然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看似无形,但是其能动的反作用是巨大的。马克思曾指出: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物质决定意识,但是意识一旦在具体的环境中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内在传承性,就会反过来对物质有一定的能动的反作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社会发展。而严重背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会对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边疆学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基于边疆学现阶段还处于学科探索阶段,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丰富了这一学科。科学是无界限又是有界限的,边疆学是,文化边疆更是,其中对于文化边疆的界定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个界定看上去不复杂却也不简单。梳理国内学者对文化边疆的界定和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

学者何明指出,因为全球化的扩散,推动边疆突破了有形领土边界而凸显了无形边疆,其中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利益边疆、信息边疆、文化边疆、太空边疆等战略边疆[3]。指出领土边疆是所有类型边疆的基础和核心。文化边疆作为“软实力”,可以有效作用于中国的战略边疆。学者陈大民强调了文化边疆的重要性,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屏障,指出“文化边疆”是国家文化安全在某一特定时期所应构筑的界限,是一种无形空间,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有深远影响,在巩固国家安全的战略博弈中地位日益凸显。指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生存命脉,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由之路[4]。学者孙勇、王春焕、朱金春合作研究了主次边疆问题,通过整理边疆问题得出结论,指出边疆问题具有共性的是“颜色革命”中的文化攻势值得我们警醒[5]。需要我们在更高更深的层次上进行战略考量。作者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环边疆带之中的文化边疆是脆弱的。边疆地区一系列分裂活动离不开意识形态领域里的涉入,给区域局势的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安全都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学者周平指出边疆政治文化安全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来自文化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一方面考虑到我国边疆民众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相对中东部地区欠缺一些,缺少主动接受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在驱动力和理性的认同能力。因此,边疆地区和谐文化建构面临沉重压力,尤其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网络文化开始逐渐普及,信息流动速度在加快,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腐朽社会思想都对边疆的和谐文化建设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并且进一步提出了意识形态安全问题[6]373。

学者们对边疆和文化边疆作出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边疆学科的建立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边疆学的研究是有国家性的,研究的目的是为国家发展服务的,抓住核心本质细化到社会、经济、政治、生态、文化等各方面,都是以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为导向的。地理环境等客观环境是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而在此地域上活动的主体——人——是一个复杂的变量,是具有独立思想意识的独立的个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也是可以对社会建设能动地进行发挥作用的主体,而主体的活动是由其大脑中的意识所主导的。但是这个意识受客观环境所决定,产生的认识或正确或有偏差,具体到每个人是不一样的,其发展也是不平衡的。因此,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研究和知识文化的宣传,对于边疆地区的和平稳定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的。这个战略并不是独裁和垄断,不是思想专治,也不是文化统治,在这个问题上,国际社会或不了解中国国情或别有用心、以点代面曲解中国的相关政策和活动。这时候,我们相关学者就要肩负起这一重任,在进行边疆学的相关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应该能够和对方进行理论对话,为中国发声。

二、研究文化边疆的现实需要

边疆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在中国大地上,边疆地区确实远离中心发展地带,加上客观条件制约,发展难度系数确是很大的,经济上回收投入成本的弧线是很漫长和艰难的。但我们的视野不能仅仅局限在经济回报上,我们应该走社会可持续发展道路。对于文化边疆的研究需要我们历代学者不断努力,根据不断变化的实践及时地发展我们的理论,只有不断发展才是有生命力的,才是可以变为物质生产力的精神力量。现阶段,谈到边疆问题,大多从领土、民族等角度入手,这是边疆问题的显面,是可以直观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实际上,还有很多隐方面也实实在在存在于你身边、渗透在你脑海里,对你产生影响、发挥作用。因此,文化在边疆问题中的地位就日益凸显,我们看重文化是因为文化边疆是维护国家主权所必须捍卫的核心价值观[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不进入国际交往而独立发展。即使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中国依然积极地参与着国际社会活动,为区域间经济的平等交往奉献着自己的力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发展情况较为落后的西部边疆地区较大程度地暴露在了国际竞争中。在当地经济文化思想都比较落后的时候很容易被多元文化思潮迷惑,此时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有可能造成极大的社会动荡。

三、文化边疆理论的重要性

虽然文化属于意识形态领域,其产生和发展由当时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但是一经产生,它便会具有一定独立的发展脉络,有其独特的历史传承性,并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或兴或衰,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和影响力,能够能动地对经济社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因此文化边疆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助力社会主义建设

回顾边疆地区经常出现的安全问题,最大的威胁或许并不是具体的武器威胁,而是使用这些武器的人的思想,这种思想才是最可怕的武器,会伤人于无形。因此,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在边疆地区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国际社会,在没有正确完整地解读事件,就片面地或别有用心地揣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治理行为,这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的误解和伤害是非常大的,也是不符合事实和有失公允的。

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那么,理论要如何掌握群众呢?这时候对理论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那就是理论要符合事实,合乎真理,能是说服人。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一定要深入和认真,而且研究这门学科必须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指导。虽然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是有国籍的。文化边疆从字面上看是温和的,但实质上,文化领域也是斗争的主战场。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再怎么严重估计都不足为过,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当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文化载体的文字、信息飞速传播。在受众知识文化水平不等同的情况下,如何让大众能够正确处理信息大爆炸中的思想问题,就成为我们研究过程中一个急迫问题,需要我们坚定信念,协同努力逐步推进,在和平的大环境下不断推进文化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二)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边疆学学科的建设不仅对于完善整个国家的治理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究其本身也是很具有生命力的学科。但现象是,边疆学的热潮大多出现在国际局势紧张的时候,但这时再去研究就具有滞后性特点了。理论的研究应该是防患于未然且具有前瞻性的,而不是事情发生以后再去思考的后续性工作。当我们深入研究边疆学科时,会发现其研究是非常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因为通过研究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国际局势有所预判,从而做出正确的政策方针引领。对于我们作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正确分析、及时预判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科学学科研究社会的目的都是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服务,而边疆学学科的建设更是值得我们费心耗力去研究的一门科学。文化边疆旨在从思想上更好地引领群众同心协力致力于祖国建设和发展。文字是思想的载体是文化的体现,而理论要想掌握人,就必须要彻底。那么何为彻底?彻底就应该是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符合我们国家的国情的,是有理论价值和现实需要的。只有当学科体系完善,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话语权,有自己独特的学科逻辑,研究的理论进行不断推广和普及,理论的受益者才会越来越多。当真理被大多数人掌握在手中的时候,才可以说学科的建设是成功的,这离不开科研工作者的艰辛汗水和国家的有力支持。只有当国家和大众都开始主动了解并且重视这一学科的时候,研究的理论价值才可以被更好地体现。现实意义是不要等到事情发生以后,才开始研究问题、处理问题。虽然认识有滞后性的特点,但是我们是可以通过研究学习对事物的发展规律予以掌握的。处理国际国内环境背景下的边疆问题,最好是提前预判,因此,研究刻不容缓。

(三)文化边疆和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安全发展是一对联系紧密的辩证关系,安全是前提,而发展是保障。在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发展才是健康和可持续的,而只有发展着的国家和区域才能更好地支撑相应的安全工作,提供好物质支撑和精神补给。中国取得现在的发展成就是因为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遗余力地维护好国际国内社会的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坏境下才能更好地发展,回顾国际社会和历史上的中国,所有的动乱只会造成经济社会的倒退。实践证明落后是要挨打的,越是落后的社会国家就越容易陷入安全的威胁,这样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回顾中国曲折苦难的近现代史,难得的和平和稳定才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又是发展着的中国给我们国家的和平稳定注入了基本保障。因此,我们更应该珍惜现阶段的和平稳定,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细化到边疆安全这一环,又可以分为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但是归根到底,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都可以追溯到文化领域和意识形态上面来。当思想掌握群众,入主主体大脑,左右主体言行就会产生行動,就会与他所在的社会产生一种互动。那么,就会对所在的经济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回顾过往的“法轮功”邪教和藏独势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断将他们的邪恶思想渗透到你的思想,利用一切机会蛊惑人心。这就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协同努力,净化理论坏境,提高群体素质,构建和平稳定社会。

结语

文化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内涵的范畴,对于中国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在世界上,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以共产主义为目标而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在多元思潮的冲击下坚守自己独特的文化传承,就成为了相关理论工作者不容回避的历史使命。文化边疆似无形但胜有形,边疆学的研究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肩负起属于我们的历史责任,为国家的和平稳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守卫好文化边疆这一领域。不是故步自封排斥外来优秀文化,对待优秀文化的态度我们依然是持包容和学习的态度。但是,对于目的是破坏分裂的思潮,我们是全力抵制的。科学理论如何坚守、普及和进一步发展,需要学科理论工作者共同深入研究,致力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复兴。

参考文献:

[1]罗中枢.论边疆的特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

[2]罗中枢.中国西部边疆研究若干重大问题思考[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

[3]何明.边疆观念的转变与多元边疆的构建[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

[4]陈大民.捍卫国家文化安全[J].求是,2012(16).

[5]孙勇,王春焕,朱金春.中国边疆带治理重点指向[J].华西边疆评论,2016(0).

[6]周平.中国边疆政治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7]刘仰.捍卫我们的文化边疆[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8(2).

作者简介:何娟(1988—),女,四川大学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国际关系学院2017级边疆学(边疆政治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边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国际关系学。

(责任编辑:李直)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刍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的本质及危害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