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对剖宫产产妇生理应激、心理状况的作用研究
2019-07-11何丹汪莉霞
何丹 汪莉霞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对剖宫产产妇施予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作为A组,接受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的50例作为B组,观察比较护理效果。结果:B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生理应激指标均优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在运用到对剖宫产产妇施予护理后,可以促使其身心状态获得好转,并减少其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可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 护理; 生理应激; 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 效果; 心理状况
doi:10.14033/j.cnki.cfmr.2019.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13-0-02
剖宫产即为通过腹部对子宫实施切开以取出胎儿的方法,为关键的分娩方法,可以处理难产与许多产科中的并发症,对挽回产妇与新生儿的生命来说十分关键[1-2]。然而,由于在开展手术以前,产妇会产生惧怕,加之手术伤害、疼痛感、并发症等,会使得产妇自身的下丘脑肾上腺皮质功能产生亢进,极大地增加了儿茶酚胺与皮质醇总量,使得产妇产生各类身心方面的应激反应,所以,高效且科学的护理对策十分关键[3-4]。全程无缝隙护理即为新兴的总体护理方法,其以患者为核心,自产妇准备接纳手术到手术结束后,对其施予个体化且全方位的护理[5-6]。鉴于此,本研究为了分析对剖宫产产妇施予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的效果,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剖宫产产妇的资料,将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作为A组,另外接受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的50例作为B组。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与剖宫产相关指征相符。排除标准:有药物过敏史者;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有重度传染病者。A组产妇年龄22~36岁,平均(29.00±10.58)岁;孕周39~41周,平均(40.33±3.59)周;产次1~4次,平均(2.33±0.89)次。B组产妇年龄23~35岁,平均(29.00±9.05)岁;孕周38~42周,平均(40.35±2.49)周;产次1~3次,平均(2.08±0.92)次。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A組 A组患者施予常规的护理:医护人员在开展手术以前对患者实施探访,监测其各类身体情况,把握其产生并发症的种类等。
1.2.2 B组 B组患者施予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具体如下。
1.2.2.1 构建全程无缝隙护理团队 由主管护士、护士长、责任护士等构成全程无缝隙护理团队,护士长即为队长,依据各个队员自身的经验对其分配护理责任,同时,护士长还要担负对交接班相关讯息实施记录,确定把握病情;主管护士担负对产妇施予护理;责任护士引领护士开展高效的护理,并实施质量把控。护士长应细致对各个队员进行排班,保障产妇随时都能够接纳护理。
1.2.2.2 在开展手术以前的无缝隙护理 医护人员要对产妇解释主治医师、手术室条件等相关情况,清除产妇自身的惧怕感,并使其确定剖宫产相关的进程、方法等[7]。同时,医护人员还要增多与产妇实施交谈,使其认知到主动的身心状态对于自身康复与保障手术得以顺畅实施的关键性。对于具备过重焦躁、惧怕的患者,应引领其参观手术室,清除其惧怕感。在实施手术以前的2 h中,责任护士正确地评测产妇自身的心理状况,并借助激励与抚慰等各类方法,增强产妇对于分娩的自信心。
1.2.2.3 在实施手术期间的无缝隙护理 医护人员要全程陪护产妇,在接纳产妇后,应核实其各类基础讯息。同时,医护人员要增多与产妇实施沟通,借助各类方法转移其自身的注意力,比如,探究产妇热爱的话题等,防范产妇产生惧怕感[8]。在开展手术期间,辅助产妇处于适宜的体位。注重遮蔽产妇自身的身体,以维护其私隐,尽力使其处在放松的前提之下。在胎儿得以娩出后,产妇自身的腹压会极大地下降,产生不舒服感,医护人员要引导产妇实施深呼吸,并辅助把其头部偏朝一边,马上告诉其胎儿被成功地娩出,以分散其注意力,减少不舒服感。
1.2.2.4 在手术结束后的无缝隙护理 在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适宜地放映各类轻音乐,为产妇构建轻松且愉悦的气氛与环境,告诉产妇手术得以成功、所需注重的事项等[9]。同时,医护人员要陪护产妇,并把其送至病房中,告诉其极有可能产生的各类并发症,加之相应的防范对策等。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抑郁自评量表(SDS)总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总分 对比A、B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总分、SDS总分。SAS总分有20个项目。分数总共20~80分,总分愈高焦虑愈重;SDS总分有20个项目,分数总共20~80分,总分愈高抑郁愈重。
1.3.2 生理应激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理应激指标,包括收缩压、心率、皮质醇、舒张压、肾上腺素。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AS总分、SDS总分比较
护理前,B组患者SAS总分、SDS总分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B组患者SAS总分、SDS总分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应激指标比较
B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应激指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剖宫产即为临床中运用到对产科中各类并发症、难产实施处理的关键方法,其对于挽回胎儿与产妇自身的生命来说十分关键[10-11]。然而,剖宫产对于医护人员给予了过多的规定,且具备许多危险,如果医护人员自身的操作不够准确或是产生其余隐患,就会危害到胎儿与产妇自身的生命[12]。所以,搜寻高效的护理对策、增强护理成效与质量、保障胎儿与产妇自身的健康即为临床中所需注重的焦点。
近几年,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被大量地运用到了临床中,其即为新兴的护理方法,能够搜寻在开展护理期间产生危险的各类原因,并借助高效的对策加以处理,保障护理成效与质量[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的B组,其护理后SDS总分、SAS总分、生理应激指标,均优于常规护理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实,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能够促使产妇自身的心理状况得以好转,并舒缓其各类生理应激。这是因为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能够借助构建护理团队,确定团队中各个队员本身的责任,以增强医护人员自身对于护理的主动性[15]。同时,医护人员对产妇给予全程的陪护,并对其施予舒服且细心的护理,能够舒缓产妇自身的生理应激,促使手术得以顺畅开展,且身体也能够尽早获得康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在运用到对剖宫产产妇施予护理后,可以促使其身心状态获得好转,并减少其各类并发症的产生,可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春怡,丁焱,朱新丽.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妇女的围产期评估与管理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4):463-467.
[2]贾书方,李静,杨春华.瘢痕子宫产妇二次剖宫产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对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1):65-66.
[3]郑翠霞,朱希慧,袁坤,等.个体化健康教育与行为指导对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30(6):94-95.
[4]张静涛,张蕊,贾蕊莉,等.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阴道分娩240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6,45(5):583-584.
[5]李春娣.人文理念下的综合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2):100-102.
[6]马爱青,李明江.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风险及再次行剖宫产术的相关指标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6,25(11):112-114.
[7]贾黎英,戴姜.优质护理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5,37(11):1754-1756.
[8]汪君芬,丁海燕,蒋红娜,等.责任制整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下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17):1584-1586.
[9]黄奕,陈利敏,林意.自由体位分娩对自然分娩率和剖宫产率影响的临床观察[J].生殖医学杂志,2015,24(1):37-40.
[10]李航,马润玫,屈在卿.剖宫产后阴道试产子宫破裂的危险因素及其早期识别[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9):705-708.
[11]林萬龙,陈瑶.应用PDCA循环管理法规范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5):443-447.
[12]姜海利,王欣.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产程时限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8):3439-3443.
[13]党喜灵.围手术期剖宫产妇女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5):2325-2326.
[14]邱海花,蓝彩旋,钟玉旋.全面优质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康复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3):369-370.
[15]王国茹.产科护理新模式对降低剖宫产率的影响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11):1754-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