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因“小先生制”而精彩
2019-07-11马静
马静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当下教育改革已进入深入区,要实施课堂革命。什么样的课堂是我们师生理想的样态呢?其实早在课改初期,就已经提出师生民主平等,教师为导,学生为主的课堂是课改的方向,也是我们培育全面发展人才的有效途径。
笔者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在小学数学课上如何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改革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将教师为主导的“教”,让位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让教师个人的讲堂转变成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交流的学堂。在实践中,笔者认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结合当下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建立了民主平等精彩生动的数学课堂。
“小先生制”是陶行知先生在普及教育实践过程中依据“即知即传人”的原则,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方法,倡导并推广实施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对“小先生”的要求不在年龄的大小,而在于学生知识是否掌握,有没有教授的能力。目前课堂上普遍应用的小组合作制和“小先生制”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两者结合,灵活运用的话,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认为要让学生在“小先生制”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首先教师得把工作做在课前,不能为了自主而放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走向极端化,弱化教师对课堂的预设、组织、调控、评价作用,要让“小先生”们跟着老师的规划走,生成新的精彩。教师在课前要做哪些准备呢?我认为,要做好学习任务的策划、课堂教学的组织、指导和评价点拨,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学习探究热情,努力让教室变成学生独立钻研的学堂、思维碰撞的展台、合作互助的共享区。
比如:在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数字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也在生活中接触过人民币,如果教师没有规划和引导,会让学生对人民币的数学应用理解不透彻。在课前我设置了“观察人民币有哪些面值,为什么只设置这些面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课堂小组合作中不急于让大家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根据人民币面值,各自列出1元到30元的面值加法组合,再观察学生列出的速度和准确度,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让“小先生”查看组内学生的加法列式是否正确,再一起讨论有哪些更简洁的人民币面值加法,在讨论中让学生探究课前提出的问题,最后在分享交流中得出答案,这样学生对人民币面值组合的多样性和人民币面值选择的科学性有了直观而深入的了解。
所以,在“以学为主”的“小先生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学习的支架或者学习指引路线图,要针对每节课的学习内容给学生设计一个科学的探究提纲、学习任務单或者导学案,这样学生的学习探究就会有计划、有路径、有任务、有目标,只有把学生的学习引向对立思考、尝试解决,学生才有自己的见解可发表,才敢于质疑争辩。
教师的用心预设往往会激发学生的精彩生成。比如:二年级上册学习“表内乘法”,教师一般会引导学生将相同的数字加法转换为乘法。如一支笔3元,如果你想送4支这样的笔给朋友做礼物,你需要花费多少钱?我先是找到一个基础好的“小先生”让他上台讲解,他分别用加法和乘法的形式讲给学生,“小先生”先是在4个3元中间用“+”号相连,讲解加法,再以一支笔为单位乘数,4为数量被乘数讲解。令我惊讶的是这位“小先生”在讲台上并不怯场,还以老师的口吻问学生问题,引导学生转换思维,学生纷纷举手回答,说出自己的看法。随后学生还争当“小先生”,举例说自己以前用加法解决问题,现在可以用乘法了,课堂迅速进入对乘法应用的讨论和分享探究中。
在教学实践中,“小先生制”在课堂上的运用,不仅落实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途径,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学生发言积极,能以自信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还会处处留心,学习他人的优点,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兴趣,让数学课堂充实丰富、生动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