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9-07-11苏彩娟
苏彩娟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实践于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在音乐教育和教学中,课堂目标、内容、方法、模式应与时俱进地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进行创新,既将专业的音乐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构成部分去科学培养,又将核心素养相关要点的达成要求分解融入到音乐教学之中,双向多面地提高课堂质量与育人水平,促进学生专业成长、全面发展。
一、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现实意义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于2016年9月13日在北京正式发布。核心素养分为三大方面: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中,文化基础由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构成,对应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自主发展由学会学习和健康生活构成,对应细化为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和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参与由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构成,对应细化为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和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运用。
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具有高度的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是各学段、各年龄、各专业的学生成长发展的共同纲领与目标规范,是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理论支撑,更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人才兴国战略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教育科学的规律体现,更是教师应当牢记于心、实践于行的工作指导。
二、核心素养与音乐表演教学的辩证关系
核心素养对音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丰富内涵,也为提高課堂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指明了方向、启示了思路。从总体上讲,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无不贯穿在作用于学生成长的音乐教育中。具体地看,在促进音乐学生成长方面,人文积淀,可归为文化艺术修养;人文情怀,折射为表演的价值和积极进行作品创新;审美情趣,则体现于音乐欣赏、演奏和创新的风格取向上。
理性思维,对应于谱曲规律;批判质疑,有助于自我风格的塑造;勇于探究,是攀登艺术高峰的可贵品质。
乐学善学、勤于反思,对学生修炼演奏能力大有裨益;信息意识,在当今的电子乐器学习中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要求学生在具有特殊意义的歌曲中获得共鸣共振;自我管理,决定着音乐学生成年后的职业与事业抉择。
责任担当,预示着学生从业后的敬业奉献、公益参与;国家认同,从根本上使学生具有文化自信和崇高精神;国际理解,等同于“音乐无国界”。
劳动意识,保障了创作的品质;问题解决,催生着创造型音乐人才的成长和成熟;技术运用,推动着乐器性能和舞台表演趋向时代前沿。
三、音乐教师应该实现的转变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音乐教师应主动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育人模式,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音乐人才。
人才观和教育观的转变。观念决定行动,音乐教师应围绕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着眼于音乐发展潮流和未来社会,明确要培养什么样的音乐人才,如何培养出理想中的音乐人才,从而带动一系列教学活动的改变。
思维与知识的转变。“以人为本”“以生为本”引导着教学重心的改变,核心素养则进一步带动教师在思维与知识方面的转化。教师使核心素养落实于课堂教学,需要依据教学大纲、三维目标、学科内容进行整体构思,将核心素养的十八个基本要点分解到长期的教学活动中。这一过程要求教师的教学思维及时转变,研究性地探索有效的落实与达成策略,并且扩大相关的知识储备,使得核心素养基本要点的种子能够植根于课堂上肥沃的素材土壤,取得理想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的转变。根据以上所述,音乐教师在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程内容、实施方法、教学步骤上,应当冲破传统的束缚,合理植入核心素养的相关基本要点,以要求带动学习,以内容唤起兴趣,以方法激发恒心,使学生明确成长标高和专业标准,促进教学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分析解决问题,满足成长需求,实现最优的课堂效果。
四、教学理念、目标、内容、方法的创新
(一)理念创新
教学宗旨、使命、目的、要求等要素构成教学理念。综合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核心素养等方面的中心任务,音乐表演教学理念应融入相关的方向性、原则性要素,体现教育规律,以内涵回答教育事业和社会需要提出的“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命题,为教学实践树立起新的旗帜和灯塔,科学主导整个教学过程。
(二)目标创新
现有的政策性、规定性教学目标是创新的宏观前提。教学目标创新应当是课程、教材框架下的科学实践。
教学目标的三个层次“课程目标”“课堂教学目标”和“教育成才目标”,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核心素养的基本要点应该适当体现在其中。比如,在课程目标创新(音乐表演)中,其三个构成板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根据乐器的推陈出新、成熟发展,融入核心素养的有关要点。以双排键电子琴教学为例,“技术运用”“国际理解”“勇于探究”“人文积淀”等要点均可分解细化到学生学习这一功能庞杂、性能先进的乐器中去。又如,在教育人才目标(音乐)的创新上,应着眼于时代发展。现今,在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双排键电子琴日益凸显出综合优势,音乐教学的教育成才目标要关注双排键电子琴在中国的良好发展潜力,其创新须向着培养适应音乐发展趋势和具有系统演奏能力的新型人才调改。
(三)内容创新
内容创新主要是音乐作品的选取,以双排键电子琴演奏为例,初学者需要了解双排键电子琴产生于西方国家的音乐发展背景,它是为了适应什么演出效果而诞生和逐步成熟的,适合演奏什么曲目等,这是“国际理解”在内容创新中的具体体现。
由于双排键电子琴功能丰富,中国的各类民族乐器的音色基本可以模拟发音,学生掌握其基本技能之后再学习我国民族乐曲演奏,可以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实现“国家认同”。
又如,“审美情趣”这一要点,可以分解细化到音乐鉴赏和曲谱选择中,教师为学生选择积极向上、高雅脱俗的乐曲,能够唤起学生对音乐演奏的热爱,养成高品味的欣赏习惯,为日后创作出上乘作品奠定基础。类似的细化分解、合理改进举不胜举,在实践中如果能科学应用,课堂效果将会有质的飞跃。
(四)方法创新
集体授课创新。授课方法创新是对教学经验的升华和对先进理论的运用。以双排键电子琴教学为例,为了实现每个学生同步提高,在实际教学中,集体授课的内容不应超出基本乐理、和声知识以及视唱练耳等方面,进入到技法指导环节并在学生完成一定的基础训练后,可根据不同学力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为各小组安排合适的学习曲目,进行个性化指导,鼓励学生勇于探究,通过小组内的先进辐射作用,逐步实现每个小组在原有基础上的最佳质量、最大程度的发展,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提高。另外,实践训练可以拓展到学校各种演出活动中,教师可现场进行表演指导。
个性化指导创新。乐器演奏的最佳状态是演奏者凭借自身的娴熟能力将乐曲弹奏出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并且超越原作品艺术质量的水准。这一点,应当是个性化指导的一个标高。在实践中,教师应当以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为参考,明确儿童阶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在指导中耐心细致、因材施教,使学生依循科学有序、由易到难的训练方法,熟练掌握键盘技术,特别要注意四肢训练的同步性和协调性,使学生形成同时进行多元思维的能力,在练习中实现“人琴合一”,多途径提高音乐素养,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以不断增强对音乐和双排键电子琴的理解力、感悟力和驾驭力,进一步激发潜能,修炼基于自身特质的系统演奏能力。
核心素养的有关要点对音乐表演教育既是一种目标,也是一种促进,它的科学性体现在所含教育规律的针对性与普适性中,教师对两者的辩证关系感悟得越深刻,实践运用就越能取得良好效果。在这一前提下,教师在季度、学期的评估、反思和改进中,应检验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情况,注重学生的反馈,调改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和师生互动行为,将科学评价作为一种重要手段,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优化教学过程,带动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兴趣激发和潜能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