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差异有效教学
2019-07-11刘虎
刘虎
一、教材分析,制定差异目标
1.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58页至60页“练习四”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2.教学目标
(1)基础目标:使学生经历整理、交流、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过程,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体验面积单位的大小,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面积单位,会进行单位换算;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发展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理解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和联系,熟练解答综合应用面积和周长知识的问题。
(3)创造性应用目标:熟练应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整理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二、课堂前测,了解差异
1.学生课前观看复习微课,完成课堂前测。
2.“问卷星”调查。
3.“一起作业”APP练习。
三、收集整理,分析差异
1.“问卷星”调查结果分析
(1)有效问卷23份,完成率100%。
(2)全班23人中,有9人自评“掌握很好”,占39.1%;有14人自评“基本掌握”,占60.9%。
(3)错误较多的题
第②题: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选A“相等”的有11人,占47.8%;选B“无法比较”的有12人,占52.2%。
第⑧题:12平方分米( )120平方厘米。选A“大于”的有14人,占60.9%;选C“等于”的有9人,占39.1%。
2.“一起作业”APP结果分析
(1)有效作业23份,完成率100%。
(2)错误较多的题
第⑦题:一块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是28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有6人方法或答案错误,占26.1%。
四、针对差异,有效教学
第一环节:回顾整理,明确联系
(1)面积:封闭图形或物体表面的大小。
(2)面積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生活中单位面积的大小、进率;介绍其他的面积单位。
(3)长方形面积=长×宽,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观看复习微课、做调查问卷、做“一起作业”APP练习,课堂集体整理,明确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
第二环节:问题反馈,讨论分析
(1)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
A.相等 B.无法比较
分析:周长4×4=16(厘米),面积4×4=16(平方厘米),算式和得数相同,周长结果是长度单位,面积结果是面积单位,不是同类单位,无法比较。
(2)12平方分米( )120平方厘米。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分析: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2×100=1200平方厘米,所以12平方分米大于120平方厘米。
(3)一块正方形菜地的周长是28米,它的边长是多少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分析:综合应用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知识,28÷4=7(米),7×7=49(平方米)。
五、课后反思
1.课前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记录、交流沟通等方法,了解学生的差异,为实施差异教学提供依据。
2.制定不同层次的差异性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不同程度设置不同层次的差异性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种多层次的差异性目标更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也便于教师检测反馈。
3.进行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和潜在的可能,创设各种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重点关注学生的起点差异、思维差异、探究能力差异,让这些差异成为互补性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