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足口病应用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方案的疗效探析

2019-07-11孙国颖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热毒利巴韦口病

孙国颖

(哈尔滨市传染病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手足口病是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以口腔溃疡、手足皮疹及高热等为典型症状的一类急性传染病,儿童是该病的好发群体。多数患者可自愈,但是还是会又少部分患儿会出现心肌炎、无菌性脑膜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甚至对其生命安全性构成威胁。利巴韦林是手足口病临床治疗的常用药,尽管其可改善患儿局部症状,但用药周期较长,不良反应较多,因此整体疗效欠佳。最近几年中,中医理念融合至手足口病治疗领域,这推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应用历程。该科针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在给予利巴韦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热毒宁,取得的疗效较为满意,现以2016年4月—2017年8月为研究时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儿及其家属许可后,采集50例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分析,其均为前来该院传染科就诊,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1](2018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该次研究所用药物耐受,排除伴有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严重精神类疾病者。分为两组,每组25例。甲组(n=25)男17例,女8例;年龄 1~7 岁,平均年龄(3.3±0.4)岁;病程 2~8 d,平均病程(3.5±1.1)d。 乙组(n=25)男 15 例,女 10 例;年龄 2~6 岁,平均年龄(3.5±0.5)岁;病程 1~7 岁,平均病程(3.3±1.3)d。 甲、乙组以上资料经对比分析,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甲组:给予利巴韦林治疗,把10 mg/kg利巴韦林和200 mL的5.0%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静滴,bid。

(2)乙组:在甲组药物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热毒宁注射液,具体是抽取剂量0.7 mL/(㎏·d)与5.0%葡萄糖注射液混合,静脉滴注。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治疗7 d后,对比疗效。

1.3 疗效观察

(1)优:口腔溃疡处完全愈合,手足上的皮疹整体消退,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白细胞含量也处于正常区间内,无并发症;(2)良:治疗后疾病相关症状有改善,白细胞计数降低但未达到正常水平,无并发症;(3)差:治疗前后,疾病相关症状未减轻;白细胞计数未恢复至正常或上升,且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病情恶化。优良率=(优+良)/总数×100.0%。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外周血三系指标(WBC、HGB及PLT),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独立、正态采用平均数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优良率与不良反应等用[n(%)] 表示计数资料,样本率对比用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经7 d治疗后,乙组符合优、良评价标准的病例分别为20例、4例,甲组符合以上标准的分别为11例、7例。乙组患儿临床疗效优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治疗前后外周血主要指标检测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WBC、HGB及PLT水平差异不显著,治疗后均有改善,乙组WBC、HGB及PLT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主要指标检测情况比较(±s)

组别WBC(×109/L)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119_1048_380_1116_412.pngHGB(g/L)治疗前 治疗后images/BZ_119_1642_380_1710_412.pngPLT(×109/L)治疗前 治疗后乙组(n=25)甲组(n=25)t值P值15.7±3.4 15.6±3.0 0.547 0.074 7.2±2.2 13.7±2.0 5.420 0.021 218.2±8.5 218.8±10.7 0.564 0.061 151.5±12.5 154.7±12.6 8.421 0.000 375.2±71.5 376.1±73.0 0.074 0.089 144.5±100.2 219.5±89.5 9.453 0.000

2.3 不良反应

两组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以贫血、乏力及呕吐等为主,甲组有7例患儿发生不良反应,占28.0%;乙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占4.0%。乙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1,P=0.031<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为肠道病毒所诱发的一类传染疾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余种,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1~5岁是该病的好发时间段,春秋换季期是该病的高发期,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口腔疼痛、食欲减退、低热、手足等部位出现数个小疱疹或小溃疡等为主[2]。该病具有自愈性,但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速,甚至死亡。手足口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主要通过接触、饮食、飞沫等媒介进行传播。针对手足口病,当下临床缺乏有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抗病毒类药物是本病临床治疗的首选,但最近国内外均有报道指出,单一药物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欠佳,联合用药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阻滞病情发展进程,优化疗效与改善预后。

利巴韦林是当下临床治疗的首选一类抗病毒药物,是广谱抗病毒药,其能对多种DNA、RNA病毒起到强大的抑制作用,用于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中,作用机制是将体内腺苷激酶磷酸化,促进利巴韦林单磷酸和利巴韦林三磷酸形成过程,对机体中病毒DN合酶活性丧失过程起到诱导作用,阻断病毒复制渠道。但是最近有部分学者指出[3],手足口病患儿若长期服用利巴韦林,可造成机体内白细胞技术明显降低,造成胆红素与血清转氨酶水平同步上升、贫血等多数不良反应。在这样的情景下,临床针对手足口病积极探究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热毒宁的主要成分以青蒿、栀子、金银花及辅料聚山梨酯80等为主,功效以清热。疏风、解毒等为主。在由上呼吸道感染(外感风热)诱发的高热、微恶风寒、头痛、咳嗽、痰黄等病症治疗方面体现出较优良的清热解毒、抗感染抗病毒等功效。既往国内有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的报道[4],但针对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研究较为罕见,该文制造探究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治疗手足口病的效果。结果表明,经7d治疗后,乙组治疗优良率高于甲组,WBC、HGB及PLT水平低于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了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安全性、有效性。

王森[5]等在研究中讲56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28例,两组患儿药物治疗方案同该次研究的甲、乙两组。治疗后,甲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1.43%、21.42%,乙组以上两项指标依次为92.86%、7.14%,经对比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森等认为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能更明显地改善患儿症状,且治疗过程安全性较高,该文与其观点相似度较高。但笔者回顾研究历程,还自知有很多不足,例如纳入样本量较少、未能观察患儿远期疗效等,这是后续研究中应加强的地方。总之,热毒宁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显著,过程相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热毒利巴韦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浅析热毒宁注射液临床应用的合理性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热毒宁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