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宫腔镜与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巨大或多发性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

2019-07-11甘顺意邹晴鹏姜桂芳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妇产科广东佛山5805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江门5900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汕头55800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宫腔镜肌瘤切口

陈 捷,甘顺意,邹晴鹏,姜桂芳* (. 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妇产科,广东佛山 5805;.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江门 5900;.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广东汕头 55800)

子宫肌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女性良性生殖器肿瘤[1-2],常见临床症状有子宫出血、白带增多、不孕、流产等,病因至今未明,可能与正常肌层的基因突变及性激素相互作用有关。较大或多发性子宫肌瘤常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但创伤面积大,且部分患者耐受性差[3]。宫腔镜和腹腔镜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4]。本研究比较观察了宫腔镜与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巨大或多发性子宫肌瘤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江门市新会区妇幼保健院、汕头市澄海区妇幼保健院3家医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无盆腔粘连、宫颈癌者、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患者,无手术禁忌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年龄29~46岁,平均(37.21±2.36) 岁;病程7~12个月,平均(16.25±3.58)个月;其中单个巨大肿瘤直径8~19 cm,多发子宫肌瘤的数量为5~14个。研究组:40例,年龄28~47岁,平均(36.91±2.53) 岁;病程8~12个月,平均(15.34±2.36) 个月;其中单个巨大肿瘤直径7~20 cm,多发子宫肌瘤的数量为6~14个。两组患者年龄及病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术前进行肠道准备,取头低足高膀胱截石位,并使用CO2建立与维持气腹压10~14 mmHg。根据术前检查结果明确子宫肌瘤的数目和位置,使用腹腔镜及手术器械对腹腔进行探查、分离及切除等对应的处理将子宫肌瘤剔除。双极电凝止血,腹腔使用生理盐水冲洗,排尽气腹,再缝合及包扎。

研究组采用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实行全身麻醉,取膀胱截石位;扩张宫口,放入宫腔镜并将生理盐水注入宫腔;观察宫腔内部及肌瘤大小和数目,明确肌瘤位置;使用电刀切开肌瘤包膜,并迅速使用宫颈钳摘除肌瘤;对于多发子宫肌瘤一个个进行剥离,直至切除完全。

两组患者均采用缩宫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1)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2)机体免疫功能:检测患者术前及术后1、2 d的IgG、IgA、IgM含量。(3)半年内的疗效:子宫肌瘤复发、子宫异常、症状缓解。(4)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切口感染、切口疼痛、肠梗阻、盆腔粘连、性功能障碍。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研究组术后出现发热12例,对照组为2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排气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亦少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1。

2.2 机体免疫功能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 (±s,n=40)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 (±s,n=40)

与对照组比较:aP<0.01

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 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组别研究组对照组81.13±6.74 95.16±6.07 a 30.06±5.53 36.37±5.65 a 18.35±5.82 25.08±5.26 a 4.14±0.44 7.42±0.65 a

两组患者术后1的 IgG值均降低(P<0.05),术后2 d研究组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未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s,g/L,n=40)

表2 两组患者免疫功能比较 (±s,g/L,n=40)

与同组术前比较:a P<0.01;与同期对照组比较:bP<0.01

组别 时间 IgG IgG A IgG M研究组 术前术后1 d术后2 d术前术后1 d术后2 d 14.10±1.43 10.40±0.64a b对照组14.17±1.44 14.76±1.31 8.74±1.43a 12.12±1.44a 1.84±0.21 1.82±0.11 1.85±0.17 1.79±0.19 1.80±0.13 1.82±0.15 1.46±0.13 1.41±0.15 1.38±0.22 1.46±0.11 1.42±0.12 1.41±0.14

2.3 术后半年内的疗效

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子宫异常率及症状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的疗效指标 例(%)

2.4 并发症

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7.5%(P<0.05),详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常因月经周期延长、月经量增多引起贫血、习惯性流产及不孕不育[6]。子宫肌瘤可由生活习惯及环境因素等原因导致,如饮食不当、生活作息不规律、环境的污染、自身情绪不稳定、生活压力增大及自身调节失衡引起[7],临床手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主要方法[8]。传统手术方法多为子宫切除术及开腹子宫肌瘤清除术,有创伤大、术后恢复期长、对卵巢伤害大等弊端。腹腔镜及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有切口小、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康复快、疼痛轻等优势[9-10],且能保全子宫,对卵巢功能无不良影响,术后依然可以正常妊娠,对妊娠分娩影响小,不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11-12]。

表4 两组患者并发症 (例)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宫腔镜比腹腔镜更有优势。分析这可能是宫腔镜在阴道内完成,操作更为简单,且避免腹壁和子宫切口,手术后不用缝合,节约了手术时间。腹腔镜的手术时间较长与需要缝合切口以及术者的熟练程度有关,随着手术时间的增加,术中出血量也会随之增多[13-14]。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与患者的创伤程度相关,患者创伤越严重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越低[1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IgG水平均降低,术后2 d研究组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对照组未恢复到术前水平。两组患者IgA、IgM水平术后1、2 d均未有明显变化(P>0.05)。本文结果表明,宫腔镜剔除术对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的损伤均较小,能减少患者术后感染。两组子宫肌瘤复发率、子宫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宫腔镜效果较腹腔镜好,且宫腔镜没有切口,不经腹腔,故切口感染、切口疼痛、肠梗阻发生的几率低,患者适应性好。

综上所述,对于巨大或多发性子宫肌瘤,宫腔镜剔除术创伤较小,对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较小,并发症总发生率也较低,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宫腔镜肌瘤切口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立法小切口破解停车大难题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宫腔镜下电切术后预防宫腔粘连的临床探讨
初中历史“小切口”的教学实践
自制小切口拉钩在腹腔镜手术戳孔切口缝合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