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耗竭成因与影响

2019-07-11尹灿东周锦阔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羽毛球运动员比赛

尹灿东,周锦阔

(1.闽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2.哈尔滨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1. 前言

羽毛球是世界是出球速度最快的运动项目之一,是一项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战术能力以及心理素质都提出极高要求的的技能主导类的隔网对抗性项目。随着现代羽毛球技战术不断的发展,进而对羽毛球运动员技战术和身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倍增。基于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运动训练的强度和负荷的安排超过了运动员所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机体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继续投入到下一次训练活动中的的现象经常出现,进而过度训练的症状不断出现,导致运动员心理上朝着恶化的方向转变,出现心理耗竭的倾向。心理耗竭概念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于1974年通过对服务行业人员极度的心理压力问题研究后首次提出的,他认为心理耗竭是个体面对过度工作需求所产生的身体和情绪上的衰竭现象[1]。国外的相关研究也较广泛,美国学者Coakley把运动员的心理耗竭定义为:一种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现象[2]。年轻运动员则可以通过这种关系认识到参加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他们个人发展的瓶颈,再也掌控自己生活的发展方向,他们因此变得无所适应。但是国内学者和国外的研究有所差异,国内学者张力为把运动员的心理耗竭定义为:一种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现象,年轻运动员则可以通过这种关系认识到参加体育运动已经成为他们个人发展的死胡同,再也不可能有意义的控制自己生活的重要部分,他们因此变得无所适应[3]。综合看来,心理耗竭一旦出现就会对运动员造成很多不良的效果,例如运动训练和比赛的积极性减弱,对运动项目投入的精力减弱,重则会让运动员自我能力和价值的怀疑,进而会过早的结束自己运动生涯。

2. 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耗竭的成因及影响

2.1 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耗竭的成因

图1 史密斯的认知-情意压力模式示意图

根据Smith的认知-情感模式,把运动员的人个和动机水平与情境要求、认知评估、生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四个阶段(如图1所示)的压力和心理耗竭问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4]。在情境要求阶段由于羽毛球对技术对身体素质和运动技术要求较高,在我国特有的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要求下,大负荷量的训练下若超过了运动员所能承受的范围,运动员就会产生压力的倾向;此外,对来自外界因素对赢得大型比赛的期望超过了自我应付或调控范围时,压力的产生自然也是不言而喻,进而导致心理耗竭。

在认知评估阶段,运动员再进行自我评估时,大部分运动员会对自我做出负面的评价,认为自己无法完成运动训练计划,普遍会认为训练任务过重,无法对自己的生活做出调整,对未来无所适从。在生理行为阶段中,由于认知阶段中所产生的各种负面因素会导致运动员心理和生理呈现出焦虑、紧张、抑郁、易疲乏和患病的现象;最后在行为表象阶段中,在先前因素的影响下运动员会出现行为异常化、比赛失常、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严重者出现退出比赛的现象等各种反应[5]。综上,心理耗竭是压力长期积累的结果,具体表现在运动员的心理、情感和生理上的病态化,上述因素都会降低运动员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参训的积极性下降进而运动训练效果不佳,进而对自我能力的质疑从而运动员自我脱离羽毛球项目,断送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训练项目和比赛。

2.2 心理耗竭对羽毛球运动员的影响

2.2.1 心理耗竭对训练表现得影响

羽毛球由于其项目技能主导类的高强度项目特点,在运动训练的过程针对不同的技术动作进行大数量和大强度的训练。每一部分的技术环节练习手段单一而且均属于重复性动作训练,所以易导致羽毛球运动员对体育运动项目本身失去兴趣、感到枯燥乏味,特别像是羽毛球步伐练习类的重复动作会导致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一种倦怠的表象,从而会对目标和练习内容的淡化。运动兴趣减弱是导致形成心理耗竭的重要致因。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技术能力差异并不明显,正真使两者再比赛过程中取得优胜的是赛场上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储备能力。在比赛中即使是运动技术能力特别强的选手或者是有较好的战绩的选手,在比赛过程中与平时训练的心理所呈现出来的差异过大也会对场上的运动员发挥产生消极的影响,进而在比赛中过程中发挥出训练中所表现出的竞技能力。因此心理耗竭的产生会影响到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进而会让运动员产生尽快结束比赛或是放弃比赛的想法。

2.2.2 心理耗竭对情感状态的影响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6]。情感不仅仅指人的喜怒哀乐,而是泛指人的一切感官的、机体的、心理的以及精神的感受[7]。在竞赛过程中运动员能够表现处最好的竞技状态是自我于教练双方的共同期望,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的竞赛过程中发挥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战术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状态。心理耗竭的产生会对运动员的赛场上的运动水平和日常的训练效果产生较大消极的影响,对运动员的训练积极性和运动投入就会降低,严重的会产生退出羽毛球运动生涯的想法。

2.2.3 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羽毛球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是在较为封闭的环境下进行的,日常接触到的多数是同级的运动员和教练员以及相关的体能训练和体能研究人员,当运动员心理耗竭的现在出现时,羽毛球场地这类半封闭的场地会对运动员的心理造成一些列诸如置若罔闻、消极处理的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羽毛球运动员日常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和交往都会都到极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整哥运动队的训练气氛以及整体的团队能力。

2.2.4 对运动生涯的影响

日本羽毛球水平是世界公认的强队,因为羽毛球开展比较普及,群众基础以及项目普及较为全面,高水平队员多,项目运动员选材面广,所以每年都涌现出一大批后起之秀对上辈运动员进行接替。如若高水平羽毛球运动员产生心理耗竭的应急反应,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这是由于心理耗竭一旦持续发生对羽毛球运动员心理耗竭成因、影响与干预研究羽毛球运动员的影响是长远的,往往会断送羽毛球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不仅仅是运动损伤引发的诱因,更多地是自身认知状态的反映。会直接影响我国羽毛球运动的整体水平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3. 小结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都提出极高要求的以及比赛节奏极快的运动项目,羽毛球运动员常年的训练和比赛都处于一种半封闭的高压环境下,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导致发羽毛球运动员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的产生,一旦羽毛球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反应,心理耗竭发生后会对羽毛球运动员产生极具回天乏术的影响,轻者引发短羽毛球动员阶段性训练成绩的下滑明显,严重者则终放弃自己羽毛球运动生涯。因此,在平时的训练或比赛过程中,教练员不当只是重视运动员运动成绩和运动能力的提升,而且同时也要时刻观察运动员心理发生变化所产生的行为举动,要尝试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干预。当然,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对运动员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塑造以及引领也是教练员在训练中应尽得一份责任,塑造积极向上勇于拼搏的顽强品质和训练,从而戒除不良情绪或不良体验诱发的心理疲劳和心理耗竭现象的产生。针对消极情绪和行为凸显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将心理耗竭的产生尽早遏制在产生的源头。

猜你喜欢

羽毛球运动员比赛
羽毛球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打羽毛球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飞行的羽毛球
选美比赛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