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O2O体育社区:动机、概念与框架

2019-07-11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线下社交

余 岚

(江西财经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南昌 330032)

1. “互联网+”体育的蓬勃发展

国务院于2014年和2016年分别发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1]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2],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备受关注。2015年3月6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传统行业的结合。一时间,“互联网+”与体育的融合成为体育产业与体育研究领域的热点。

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入体育产业,或加大体育领域的投入力度。阿里体育、乐视体育等在2014年先后成立,并在短时间内获得全球多项顶级赛事的直播版权;腾讯体育成为2020年前中国奥委会的唯一互联网合作伙伴,并拿下NBA连续5个赛季的独家版权;苏宁取代舜天成为江苏足球俱乐部的主赞助商;京东以体育众筹为切入点,借助金融带动体育;网易、搜狐、新浪等传统互联网体育巨头也在积极转变布局。

除赛事直播外,“互联网+”体育产业涉及的领域还包括智能硬件、运动APP、体育电商等。例如,运动APP[3]借助智能手环、运动鞋、自行车等设备采集运动数据并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给用户,从而科学地指导用户的健身行为。近年来,热门体育赛事的运营和组织开始成为体育巨头争夺的焦点,如火遍全球的城市马拉松赛事,以及近年来兴起的电子竞技和娱乐跑等,这些赛事吸引了大量健身爱好者的关注和参与。

毋庸置疑,“互联网+”为体育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激发了广大民众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然而,与其他领域不同,体育领域的用户非常关注线下的活动体验。当前运动APP仍然面向个人用户,“约跑”等功能看似跨越了空间限制,实则“舍近求远”,其用户体验难以与面对面的线下互动相媲美;体育QQ群和微信群虽然数量众多,然而活跃度却很不理想,绝大多数群都没有固定的体育活动[4,5]。如何借助“互联网+”的技术和理念,将民众渴望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转化为实际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是当前“互联网+”体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2. 构建“互联网+”O2O体育社区的动机

众所周知,社区体育是全民健身运动的基础。同一社区内的居民相互熟悉,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近两年,“互联网+”社区体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例如,湖北省体育公共服务平台——“去运动”,囊括610多家场馆,吸纳注册会员30万人,实现运动场地的在线查找和预订,使民众能更加便利地参加体育活动[6]。重庆市体育生活云平台——“云动重庆”和苏州市一站式体育服务平台——“苏体通”,均为市民提供体育赛事报名、体育场馆预订、体育指导员预约和体育培训报名等公共服务。此外,有的城市由体育行业协会牵头组织了一些“草根”体育赛事,为市民提供运动参与和展示的平台,进一步激发了民众的健身热情。

虽然“互联网+”社区体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以下不足[7]:

①当前社区体育的开展仍然以线下活动为主,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手段。线下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主要是球类运动、跑步、爬山等,缺少以激发运动热情、培养运动习惯、普及科学运动观念、提升运动能力等为目标的活动。

②健身者之间的社交行为局限于线下活动的开展过程中,缺乏活动开始前的预热和结束后的持续发酵。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日常健身,有必要设计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社交机制。

③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功能局限于场地预订、网上购票和赛事报名等,同样无法满足线上活动策划、组织与管理,线上/线下深度社交等新需求。

④公共体育服务平台的管理范围过大,没有为基础的体育社区提供定制服务和管理手段;“草根”体育赛事的参与者实为高级健身用户,真正的草根爱好者少有可参加的赛事和活动。

为此,笔者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构建O2O体育社区的思路和方法,引入电子商务领域的O2O思想,采取实体组织与虚拟组织相结合的模式,将线上交流和线下体验紧密融合,使用户能够全程参与到各类体育活动的宣传、组织、体验和讨论中来,并设计具备个性化、O2O和定向式三大特征的深度社交过程,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最终实现丰富体育生活、促进全民健身和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与习惯的目标。与此同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探索社区体育数据的价值和应用领域。

3.“互联网+”O2O体育社区的概念

3.1 O2O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原指将线下的商品展示、服务体验等活动与线上的展示、选购与支付等环节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促成交易的营销模式。

在本文中,O2O的“营销”对象为“公共体育服务”,通过将线上的宣传、展示、报名、预约、交流等行为与线下开展的各类体育活动紧密结合,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进而提升民众的体质健康水平。

3.2 O2O体育社区

O2O体育社区由线下实体组织和线上虚拟组织两部分构成。线下实体组织含健身者和场馆两类。健身者按“小区”和“运动项目”两个组织维度进行分类管理;社区一般以一个综合性体育场馆为核心,覆盖数个或数十个居民小区,并负责管理区域内所有的健身俱乐部和小区内的大部分运动场地。线上虚拟组织则是与实体组织相匹配,并按照小区和项目细分的各个社交群(QQ群、微信群和手机APP群)。

4.“互联网+”O2O体育社区的研究框架

图1描述了课题的研究框架[8],由组织模式、运行机制、深度社交和大数据分析四个主模块构成。

确立组织模式是研究O2O体育社区的基础,主要包括各类健身群体、体育协会、运动队的组织,各类场馆/场地的定位与关联;社区体育QQ群、微信群、APP群和网络论坛等虚拟组织的设计与定位;以及各类人员的定位与职责等。

运行机制是O2O体育社区研究的核心,包含实体/虚拟组织的运行机制、场馆/人员的管理制度等基本研究内容,和一些创新性研究内容:①社区体育活动生态;②基于云存储的O2O体育活动管理模式;③“互联网+”业务支撑体系等。

图1 “互联网+”O2O体育社区的研究框架

深度社交是实现O2O体育社区的关键,拟打造个性化社交、O2O社交和定向社交三大特色,提升体育活动的参与体验,进而提高用户粘性。个性化社交基于用户的运动兴趣推荐好友和体育活动;O2O社交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体育活动参与体验;定向社交则支持好友和群组的精细化分类管理,避免信息的过渡分享。

大数据分析则是O2O体育社区研究的升华,拟在深入分析各种算法的优缺点与适应场合,以及O2O体育社区的数据构成与大数据分析潜在应用领域的基础上,选择兼具效率和准确性的算法。

5. 结论

本文分析了全民健身、体育产业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与现状,着眼于社区体育总结“互联网+”社区体育的研究进展及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将电子商务领域的O2O概念应用于社区体育、构建“互联网+”O2O体育社区的理念,并给出了研究框架。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线下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社交距离
体育产业之篮球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