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9-07-10包琼

经营者 2019年21期
关键词:新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包琼

摘 要 随着政府会计改革深入推进,现阶段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变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阐述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考核工作的现状,分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及建议。笔者认为,需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的水平,保障其在公共服务型政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终有效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希望这些建议能为政府会计人员的资产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新政府会计制度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一、引言

2019年,具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双重属性的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开始全面实施。新制度指出,正确的固定资产核算对防范政府风险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结合自己参与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及新旧制度衔接工作的经历,分析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可着重管理的方向。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意义

固定资产在事业单位总资产中占比大、存续时间长,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高效、有序发展的必然選择。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对外提供公益性服务及开展工作的重要物质载体,也是真实反映单位资产规模的重要依据。因此,固定资产管理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推动单位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

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得不到领导重视,制定的规定流于形式,并未与实际工作中的风险点紧密结合,缺乏可操作性。比如未设置专门的归口管理部门,只由财务科或者人事科兼管;资产的预算、采购、维护、处置等环节不合理、不科学,导致存在资产浪费现象,使用率不高;资产实物、台账、财务明细账相脱节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容易出现资产变动随意,挪用不上报,系统不变更,账实不一,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性得不到保证。

(二)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

在改革前的政府会计制度中,纳入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的种类不全,会计核算基础薄弱,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采用“虚提”折旧的方法,无法反映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成本和真实资产价值。在资产盘点、清查工作中,缺乏严格的监督措施,工作内容形式主义,敷衍了事。单位在制订采购计划前,未围绕现有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预备购置固定资产的成本、预计使用年限、投入产出效率等因素做全面的可行性分析。资产到位后,“重购置、轻维护”的现象严重,为新旧制度衔接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单位内部资产管理人员大多没有专业的资产管理知识,对资产管理工作也限于应付检查,安于现状,更别提主动接受新理念、新知识,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求。

(三)固定资产管理缺乏动态监管

由于资产管理制度的缺乏,单位未设立专门与财务账面对接的资产管理岗位和人员进行动态管理。资产购置后,往往存在清查盘点不及时,已报废的资产不清理、不处置,已处置的资产未同时申请报废,资产登记手续、交接手续不完备,故障不保修、出租出借不报备审批等对资产动态监管极为不利的影响因素,导致资产使用寿命短、流失严重,对资产真实性、完整性造成影响。另外,事业单位长期使用的还是单机版的资产管理系统,数据汇总归集可比性差,信息系统闭塞,管理手段落后。资产数据与财务数据相互隔离,财务部门履行检查职责难,导致账实无法实现一致,或者资产管理系统自身存在不足,没有开放的终端查询,资产安全也面临挑战,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四)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缺少考核机制

目前,政府部门没有对形成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的相关考核机制,缺乏组织对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相关督查活动等有效的依据。没有考核,从管理角度也就得不到各层级单位领导层足够的重视。缺少重视,那调动全员参与、积极落实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完备的考核机制,加上展开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工作,才能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四、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全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资产管理相关人员应主动向单位领导阐述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单位领导高度重视,这样才能引起单位内部全员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才能真正得到有效落实。因此,单位在组建新的资产管理部门时,应结合单位职能对人员选拔有所侧重,最好应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熟悉固定资产用途性能和有关法律法规。在新政府会计制度正式落地的背景下,单位应安排好相关知识的培训课程,保证其联系实际,并具备针对性。参与资产核算的财务人员应主动加强新的固定资产专项准则及应用指南的细化学习;资产管理人员要积极参加资产管理知识的专业培训课程,不断通过岗位学习积累工作经验,系统学习资产从采购、变更到处置全过程及政府采购制度等最新政策方针,更好地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夯实基础。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单位应通过梳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从采购到处置流程中所存在的漏洞与风险点,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单位应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领导小组和独立于其他部门的资产管理部门,形成“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的管理机制。首先,在资产采购或调入前就应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召开讨论会,对本项业务进行可行性分析,从源头开始层层把关,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结合单位实际,通过执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及时加以总结,摸索完善其资产管理制度,深入贯彻、落到实处,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井然有序。其次,在资产采购、验收、分配、记录过程中,除了资产管理部门之外,还应在各职能部门中管理岗位进行不同分工,执行中形成相互管理、制约、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实现资产管理工作的合理化、科学化,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最后,资产管理小组内部应设置评估职能。不仅仅对购置或即将处置的资产价值等进行专业化评估,也要对资产从采购到处置各环节审批的权限和流程、采购的方式、处置的范围、监督管理的效果等进行详细分析评估,并汇报给资产管理领导小组,为后续的绩效考核建立指标依据。

(三)建立动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

加强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有效的动态管理管理体系,可以提高资产在单位内部流动环节中做到科学、有效管理。如:使用资产条码化统一管理,推广条码化从预算编制、计划采购、使用维护、处置报废等环节提升自查管理信息化水平,在动态的流程管理中对资产实物进行实时监控跟踪,人工核实更新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开放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创新管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使资产管理平台做到可视资产调剂,通过可视化降低资产管理运行总成本;依托网络技术实时分析监控资产使用管理情况,信息化系统留有痕迹业务记录,对管理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

(四)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考核体系

首先,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绩效考核挂钩,对出现在资产管理工作因失误而造成的资产流失、毁损等事件,追究单位的直接责任人及其相关管理部分领导责任。其次,要把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评比结果也纳入年终考核,对资产管理工作成绩突出的部门给予绩效奖励,以达到鼓励全员的目的。同时,制定出相应奖惩措施作为确定人员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以及绩效发放的依据。最后,建立审计制度,使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定期不定期坚持固定资产账务处理的正确性和真实性,对检查过程中的问题查明原因、追究责任、妥善处理。

五、结语

单位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统一管理思想,鼓励专人负责,全员监督,参与到固定资产预算审核、购置等环节;定期组织安排本单位资产的盘点与清查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行之有效、落到实处。总之,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为苏州工业园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参考文献

[1] 刘大巍.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8(08):129-130.

[2] 王佳颖.对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8(03):76-78.

[3] 余翠卿.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经贸实践,2018(08):216+218.

[4] 田晓明.行政事业單位固定资产条码化管理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18(08):59.

[5] 田莉.新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J].财会学习,2019(08):96-97.

猜你喜欢

新政府会计制度固定资产管理事业单位
新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影响
乡镇实施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挑战及对策
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农村财务管理模式创新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体系分析
关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优化策略探究
关于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