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练创”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
2019-07-10黄小奇吴浩章少重邱秀芳
黄小奇 吴浩 章少重 邱秀芳
摘 要 2014年始“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提出。国务院、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颁布了系列政策,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发展力度得到加强。广东工贸职院经贸学院面对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低、师生创新创业意识薄弱、创新创业教育难以与专业融合的问题,结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提出用实用、全面、创新的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实战性强、应用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探索构建“教学练创”模式,经过四年的实践检验,有效地提高了教育覆盖面、提高了师生创新创业的意识、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 教育生活理论 教学练创 创新创业教育 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23
Abstract Starting in 2014, the concep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was put forward. The State Council,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d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Province have promulgate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en strengthened. Facing the problems of low coverage rat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eak sens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mo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difficulty in integrat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specialty,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Trade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of Industry and Commerce proposes to use practical, comprehensive and innovative life education concept to guide practical and practical work,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alent training. On the basis of the train of thought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model. After four years of practice, it effectively improves the coverage of education, raises the aware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promotes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words Educational Life Theory; teaching practice and creatio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actice research
1 “教學练创”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实施基础
1.1 实施背景
经贸学院对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环境和现状做了初步的调研之后发现创新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低。2015年,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特定专业的实践环节中,依托模拟市场的活动开展,地位边缘化,同时其他专业并未真正开设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远远低于20%。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难以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关键在于人才培养的融合,在创新创业教育初期阶段,没有专门的师资和课程体系,未能被纳入到人才培养的计划,没有融入专业培养的过程。
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创新创业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师生意识普遍薄弱,一方面多数人认为不需要通过创业教育来指导创业,另一方面是不知道如何参与创新创业教育。
1.2 理论背景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经研究后认为创新创业存在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教育来自生活和实践。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性意义。“生活教育理论”基于教育来自实践、教育服务实践和社会发展的理念基础提出,起源于19世纪瑞典,教育学家斐斯泰洛奇提出“生活具有教育作用”,随后实派教育家杜威对其进行拓展,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的主张,他的学生陶行知在前人研究成果之上,结合中国教育实践,总结了“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论内涵——“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随后学者从唯物辩证角度论证了其科学性(胡国枢,1991),李明月等在对生活教育理论研究中提出“教师负有教的责任,学生负有学的责任”,杨振升认为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今教育的最大启示在于“须教会学生创造,进一步解放创造力”。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经贸学院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和实施路径做了全面的探索和论证,发现创业教育是一个实践的、全面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现实体现,“教”与“学”是教育的两个方面,师与生只有通过充分互动才能产生效果,“做”是教育的落脚点,广东工贸职院作为高职院校,在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的大背景下,提出了“教学练创”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并开始具体教学工作的推进。通过通识课实现“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学”,通过项目训练项目竞赛、项目孵化实现“练”,通过创业落地促进“创”,通过“教学练创”模式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使学生成长为知创业、学创业、练创业、敢创业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图1)。
2 “教学练创”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内容
经济贸易学院通过“教学练创”的路径推进创新创业,通过课程体系建设、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搭建训练平台和落实创业服务四项实践推进。
2.1 “教”——大学生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针对存在的难题,经贸学院探索全院铺开,除了在学生大一下学期开设创业专门课程,线上开设精品在线课程,引进中国大学的慕课资源《玩转商业模式》等,学生随时可接触到课程资源,2015年之后,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逐年提升,为学生进一步接受创业教育打下基础。
2.2 “学”——创新创业教育过程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实践过程中,经贸学院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形成了以下认识:在创业导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以项目和团队作为驱动主动参与创业的训练和实践,由于项目的运营和团队的打造的直接人都是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得到确立。
2.2.1 加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针对创新创业意识薄弱的问题,经济贸易学院把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作为推进教育教学的第一步,通过举办创业讲座,浓厚创业氛围,通过政策的宣传解读,进一步跟老师和学生明确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对于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2.2.2 构建多种形式参与创业的渠道
构建第二课堂活动通道,广大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创业活动切入到创新创业的教育中,构建校内校外的创业交流渠道,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带着项目与校外的团队进行交流,该院通过与友校交流拓宽学生的创业视野。
2.3 “练”——搭建多层次、全方位创业训练平台
经贸学院重视“创业种子”的培植,并通过孵化平台进行“呵护成长”,一方面是用好学校的孵化平台,鼓励项目入驻并做好服务管理工作,作为校内的基本保障;另一方面是通过 “挑战杯”“攀登计划”等竞技活动,筛选质量高、可发展的项目,打造发展、持续、创造效益的项目。对标校级、市级、省级、国家的创业竞技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层级平台,每一个学生均可通过参与评比、路演比赛、模拟经营训练与创业相关的能力,并通过其他队伍和项目的比照中提升。过程中学院制定了教师考核和管理办法,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立项中,自2015年以来,该学院立项大学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9项,其中《“模拟市场”变现联通器》等为省级训练项目。
2.4 “创”——做好创业落地服务,提高创业率
“以践促创”的具体举措为每学期面向全校师生举行模拟市场和营销实训,学生可通过立项和模拟经营实际训练到创新创业能力。在過程中,校内外导师进行实时指导、解答困惑,校内导师可规范创业行为,校外导师对接企业资源等。鼓励毕业生通过创业实现人生价值,并且朝着创新型的企业发展,毕业学生在各领域创业,通过创新创业实践实现人生发展。
3 “教学练创”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效果
3.1 提高了创新创业教育覆盖率
通过“教学练创”教育模式的实施,创业教育得到全面覆盖,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全面接受学院开设的通识课课程,覆盖率100%,创业种子在低年级植入,为专业教育的深入和融合打下基础。
3.2 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融合夯实基础
“教学练创”模式将创新创业的教育融入到课堂,融入理论、实践和意识教育之中,让学生有了创业知识基础,为进一步接受专业技能教育,将专业技能转化成为创业项目成为可能,更好地促进了专业教育,同时专业教育也为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更过的支撑,形成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局面。
3.3 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依托“教学练创”模式的推进,教师们积极带领学生们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挑战杯、攀登计划等创新创业竞赛,进行了较深层次的、真实的创新创业项目,提高项目质量,学生创业积极性被激发,创业意识得到进一步加强。
4 总结
4.1 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教学练创”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时间,它兼顾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有效地促进“生活教育理论”早高职教育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教学练创”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符合职业教育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该模式加强了创新创业教育的训练和实践,是可复制、可推广的高职院校教育实施路径。
“教学练创”模式下的创新创业教育有效调动了多方积极性,包括激发了教师的教学热情、企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等,有效地促进了师生共同成长、校企融合。
4.2 不足与展望
“教学练创”模式有效地提高创新创业覆盖率,提高了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热情,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但是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不足,例如创业教育的知识更新快、教学内容随着市场发展千变万化,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更新需高频,系统的培训体系尚待完善;另外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大、回报不显著,资金支持的持续性差,需要更完善的制度保障。
课题项目:该论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广东高职院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实证研究”(2017GGXJK013)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建平,杨秀平.教育的原点:生活——一种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J].宁夏社会科学,2010(05):132-137.
[2] 胡国枢.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02):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