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课程教学质量现状探析
2019-07-10周开权
周开权
摘 要 当前我国中职课程教学仍受传统灌输式教育理念影响,理论内容过多,课程以学科为基础设置,与实际工作脱节,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学习难、厌学。中职课程应以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引入企业行业参与教学评价,构建多元、全面、全过程的评价体系,树立持续改善的意识。
关键词 中职 课程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10.008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eaching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still influenced by the traditional indoctrinated education concept. There are too many theoretical contents. The curriculum is based on disciplines, which is out of touch with the actual work. The evaluation system is imperfect, and students are hard to learn and tired of learning. Secondary vocational curriculum should design teaching content with work task as the main line, introduce enterprise industry to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evaluation, construct a pluralistic, comprehensive and whole process evaluation system, and establish the consciousness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Key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course; teaching quality
1 我國中职课程教学质量存在不足
1.1 以学科定课程
我国中职课程脱胎于普通教育,课程设置以学科为基础,内容设置以理论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老师讲解、学生记忆、理解,作业布置也以完成书面作业为主。在目前高职、本科逐步放低姿态扩大招生的背景下,中职生源下降,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的弊端逐步放大,学生课堂教学兴趣弱、课堂纪律差,甚至形成厌学的发展态势。
以学科定课程的另外一个弊端是割裂了课程之间的联系。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工作岗位要求掌握的技能越来越复杂,例如,企业管理者不能只懂管理,对于法律也要熟悉,劳动合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相关法律密切相关。只从学科的角度设置课程,学生综合应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1.2 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脱节
当前,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但是,中职实训基地设备设施与生产实际脱节的状况依然很严重,究其原因,一是实训基地建设力量薄弱,二是实训基地设计与生产实际脱节,三是实训项目开发能力不足。因此,总体来看,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课程建设依然处于理论多、实践少的态势,这造成了学生听不懂、不想听,老师授课压力大、效果差的局面。有学者通过针对中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调查发现,对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教学满意的仅占30%。
近年来,我国很多研究者已经注意到中职课程教学内容的缺陷,提倡教材编写过程中应有企业专家参与,但是,实施时仍有许多困难需要解决。
1.3 评价体系不完善
传统教学方式下以结果性评价为主,教育理念、人才需求、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变化,正在推进评价体系的完善。网络教学平台不但健全了评价体系,而且为过程性评价提供了技术条件、便利性支持,评价过程中可以考虑多种因子、多个主体、多种方法,职业道德、情感、问题解决能力教育贯穿于专业教学过程,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注重定性与定量形式相结合,单纯追求定量也容易造成某些评价项目的形式化。
2 中职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
2.1 知行合一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即知识应用于工作任务的能力,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或者技能训练都不是职业能力,能把知识与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独立地运用知识完成工作任务时,也具备了职业能力。
在课程设计中,应注重内容安排与工作任务相联系,按照工作任务之间的相关性组织课程,打破按照知识之间的联系组织课程的传统模式。
2.2 系统论
无论课程内部还是课程之间都应注重以工作为主线形成系统,每项工作不是孤立的,每个操作步骤也不是孤立的,因此,应以工作体系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按照工作过程中对于知识的系统需求组织课程内容。
3 我国中职课程教学改革趋势
3.1 课程内容的转变
从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基础职责出发,转变以理论为主的课程设计模式,强调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的对接,理论知识和工作任务建立清晰的对应关系,围绕任务设计理论知识、实训项目。
设置课程时,应先根据社会、经济、政治现状分析与课程相关的职业岗位,进行岗位任务分析,修订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重点等。条件具备的学校可以编写校本教材,根据学校教学平台、所处区域等特点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训项目、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在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下,课程内容围绕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展开,学生学习时主要靠理解、逻辑思维能力,这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弱点,以这种思路设计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厌学、怕学是无法避免的。
以岗位工作任务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学习内容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显而易见的外在联系,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匹配,更容易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检查现有教材参考资料、电子资源库等教学资源是否满足课程教学需求,制定教学资源建设计划。
3.2 学生任务意识的树立
学习内容围绕工作任务展开,使学生形成任务意识,逐渐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主线的知识结构,学生的学习内容不再以抽象的理论为主,思维活动不再以理论知识的理解、逻辑思维能力的运用为导向,而是围绕着工作任务的完成组建关联清晰的结构体系。
以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学习,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学习目标,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3.3 硬件投入与工作场景对接
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主线,与此相适应,实训设备设施必须以工作任务的完成为基础,借鉴企业生产场景采购设备设施、设计实训基地。以工作流程安排实训项目,以岗位标准制定课程标准和课程考核体系。
传统职业院校的实训室是以课程为基础设计、建设的,实训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識的应用,但是由于没有和生产、服务实际相结合,造成实训技能与工作实际要求脱节。工作任务导向下的实训教学,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的,实训环境按照工作场景设计,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感受工作场景、体验企业文化、培养工匠精神。
3.4 课程设计理念的转变
3.4.1 任务引领,结果驱动
设计课程时,以企业岗位任务为参考为学生设计工作任务,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培养都围绕着任务开展进行,学生以完成任务为目的而学习。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完成任务为出发点,以产品或服务的完成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或技能。
3.4.2 突出能力、知行合一
工作任务的完成即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也与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密切相关。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完成任务,就要达到“知行合一”的要求,既要掌握基本原理,更要在“做”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课程的特点突出学生能力的培养,把教学难点、重点的掌握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结合起来,例如综合分析能力、协作能力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根据教学效果适当调整教学手段、充实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5 不断完善学习效果评价体系
虽然传统教学理念也主张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工具的缺失、时间和精力的局限性限制了执行效果。现代信息技术即更新了学习效果评价理念,也为实际操作创造了更好的条件,网上教学平台、APP等工具可以收集更多的过程性评价数据,甚至可以直接输出综合评价结果。在信息化教学条件下,学生互评、教学环节过程性评价更加容易操作,评价指标的选取、评价体系的构建也处在不断完善的状态。
当然,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学习效果定量分析应用水平的同时,也应重视定性分析方法的运用。
3.6 教学质量持续改进意识的树立
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涉及到教材、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技能等多方面的因素,不能在短期内取得根本性的转变,在不同时期,相关政策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应树立持续改进的意识,在教学中应不断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不断改善各个环节的实施效果。
在教学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不应在短时间内追求全面的改变,应遵照规律层层递进,先进行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的调研,分析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找出关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当然,也应避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视做法,从根本上找出原因,从源头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纠正错误。例如,就业时专业对口率低的问题,可能涉及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问题,但是,如果人才培养方案不作修订,课程改革就没办法进行,因此,应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抓起,修订课程标准、重新涉及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逐步、持续地改进人才培养效果。
3.7 企业、行业的参与
教材与课程标准的修订、教学内容更新、评价体系的完善都需要企业、行业的参与,把企业、行业岗位标准引入课程标准,把企业、行业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引入教学、从企业、行业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把学生的技能提高建立在动手操作上,把学生的职业道德的培养建立在学习过程中,把企业文化引入综合评价体系。以企业、行业需求的角度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最终要由用人单位、社会来检验,企业、社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的制定是必需的,教学内容根据企业、行业、岗位的发展适时改进也是必需的,与企业、行业、社会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掌握岗位需求、全面提升技能人才的素质。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性依据,根本岗位、社会实际需要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加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基础工作。
资助项目:本文系苏州市职教学会立项课题“基于PDCA循环的《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Szzjlx2018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119-124.
[2] 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