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及其限度
2019-07-10李一诺
李一诺
摘要:在推动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之中,我国的财务运作模式和会计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会计稳健性原则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有效的避免外部不确定性因素所带来的各类风险,许多企业和社会经济组织以稳健性原则为立足点和核心,通过内部管理机制的革新和应用来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保证自身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
关键词:会计稳健性原则;应用及限度
一、稳健性原则
早在19世纪,稳健性原则就已经实现了相应的应用和发展,会计人员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比较复杂,金融灾难意识非常明显,在对不确定性的内容进行相应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许多会计人员会直接低估实际的收益和资产,在推动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之中,这种分析倾向和主体意识形成了一种规律,同时在财务会计运作的过程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在该意识的引导之下对不同的收益和计价进行确定和预测。如果站在微观的角度进行分析,那么这一意识在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之中呈现得尤为明显,同时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存货计量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由此可以看出,在整个财务会计实践管理之中稳健思想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稳健性原则的应用
我国财政部在1992年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法》,通过对该准则法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了解我国的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发展的方向及具体内容,其中该法则对我国稳健性原则的应用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为了保证我国在市场经济运作的过程之中严格按照经济建设的现实条件,不断促进经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我国财政部提出了重新的规定,要求企业和经济组织严格按照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有效的规避外部风险。
(一)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应用
结合财政部所颁布的新制度规定分析可以看出,在对短期投资及存货的期末价格进行分析和预测的过程之中,大部分的企业和市场经济组织直接以成本与市价孰低法为主体和操作原则,通过这种形式来做好前期的预防工作和准备工作,尽量的降低风险所带来的各类负面影响。在利用这种方法进行会计分析和研究时能够积极明确实际的损失和收益,除此之外,企业还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了解长期投资的具体情况,采取定期组将检查的形式实现自身的稳定运作。如果市价持续下降并且投资单位在经济运作的过程之中产生了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实际的社会资金低于原有的账面资金,那么就需要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的形式促进稳健性原则作用的合理发挥。另外在这两者之间的差额进行分析和研究时,首先需要以投资成本项目为主体,分析两者之间的具体差距并进行有效的配置。
(二)加速折旧法的应用
加速折旧法的应用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新的制度并没有对这一具体的操作原则进行严格的规定,企业可以通过对自身消耗方式及固定资产的性质的文件和研究来进行恰当的选择,以此来保障自身实现稳定的发展。
(三)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
国家财政部新制度中明确强调,企业及社会经济组织需要以合同以及法律规定之中的相关要求为依据对经营期的年限进行摊销,没有对具体的年限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解读,以低于十年的期限为一参照点进行相应的期限摊销。对于班费的摊销来说,不同的情况所涉及的内容有所区别,具体主要以平均摊销为主体,如果所涉及的项目较小,那么也可以在整个生产经营阶段之中的当月进行摊销,实际的费用需要纳入整个计量空间中。
(四)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
新的会计准则明确强调,如果直接放弃的非现金资产并且在实践运作的过程之中已经获得了长期股权投资,那么在对投资成本进行分析和研究时首先需要对公允价值进行界定,了解公允价值与股权投资之间的相关性。如果实际的而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低于公允价值,那么在对线有限期间的计入资本公积准备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的过程之中必须要将其纳入整个考量范围,除此之外,如果在合作的过程之中出现了当期损失,就需要采取权益法进行有效的界定,了解实际投资成本与被投资单位之间的相关股权投资差额,严格按照合同中的相关期限进行平均摊销,以此来维护双方的权益。投资的会计处理方法是一个系统性比较强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审计人员在实务的过程中明确实际投资的公允价值,如果这一价值直接超出了最终的账面价值与现金价值之间的差额,那么就需要按照稳健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将其与资本公积的准备项目相联系。在确认当期损失的过程中需要以权益法为基础,了解期限平均摊销的实际要求,在稳健性原则的指导下加强与其他审计环节的联系和互动。
如果合同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具体的投资限额,那么就需要按照实质的规定来进行期限摊销,在对超出的部分进行相应的分析时一般来说直接按照不超过十年的期限进行摊销。除此之外,在收入确认的过程之中也需要以会计准则为主体,明确收入确认标准,企业在商品销售交易时首先需要了解具体交易环节中所存在的各类风险元素,分析交易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转移情况,对所有权的保留现状及继续管理权进行解读并分析控制的对象和要求。
三、与其他会计原则的冲突及化解对策
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对促进市场经济组织的稳定建设和发展意义重大,企业能够通过该原则的分析规避市场运作风险,但是因为不同企业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倾向有所区别,同时稳健性原则的不平衡性比較明显,在使用的过程中会与其他的会计原则存在一定的冲突。
首先如果该原则与真实性原则出现了冲突,那么在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研究时,必须要以真实性为主体,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具体的财务状况分析。如果运作过程之中已经发生或尚未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就要严格按照成本与市场孰低法的具体要求对两者进行有效的界定。与真实性原则的冲突最为常见,对实际的审计工作影响非常大,前者的实践应用要求更高,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已经产生的经济业务来衡量后期的会计核算要求及标准,以此来保障最终的核算结果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真实准确的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和业务发展水平,为决策层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及指导。但是稳健性原则则侧重于前期的预测性分析,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根据实务中还未发生的成本及损失进行预测,这一点与真实性原则严重冲突。另外,在预测和判断的过程中,因为实际的成本还没有产生,许多工作人员只能以之前的工作经验来分析,个人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实际的审计结果缺乏可信度和准确性。除此之外,在利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确定实际的市价时,也存在许多难于确认和辨别的主观影响因素,实际的会计真实性不断下降。学术界在对会计稳健性原则镜像分析和研究时提出,这一原则是站在企业和投资者的角度,以维护这两者的核心利益和地位为原则,采取针对性的审计目标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很多的审计工作人员难以在审计实践的过程中能保持公正的立场,最终的审计结果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如果与权责发生制原则之间的冲突,就需要对费用计入损益以及未来可能发生的损失情况进行重新权衡,了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具体要素,真正的实现会计稳健性原则作用的有效发挥,以此来体现会计稳健性原则应有的作用和优势。再次,会计稳健性原则还会与历史成本原则产生激烈的冲突和矛盾。历史成本原则以实际成本计价为核心,了解不同物质财产的实际价值,促进资金的优化利用和配置,结合最终的审计结果加强成本控制,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成本支出和浪费,其中历史成本原则的稳定性很强,即使物价产生变化,实际的账面价值仍然保持不变。相比之下,稳健性原则则以成本和市价孰低法来对存货进行计价,这一点和历史成本法严重相悖。另外,当企业在日常经营运作的过程中获取外界的捐赠时首先需要站在宏观的角度,以稳健性原则为出发点对资产进行估价并及时入账,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以低估价入账,实际估价与股东资产的真实成本存在差异,难以体现实际的成本价值,对后期的决策也没有参考价值和作用。最后则是可比性原则和一致性原则,稳健性原则与这两大原则之间的冲突是难以避免的。前两个原则在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行业及国家规定的会计处理策略及手段完成相关的资产评估工作,保障会计和财务指标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不与其他的审计方法进行比较并不能随意修改和替换。但是稳健性原则在应用的过程中则存在许多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及巩固走需要修改核算和审计方法,因此与一致性原则存在明显的冲突。
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当稳健性原则与其他的工作人员在内容和形式上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工作人员就需要按照工作规范合理适度披露实际的冲突情况。不同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发展战略不同,在此基础上采取的稳健性原则所产生作用的操作要求差异较大,同时该原则的应用程度、范围及实践也有区别,与其他审计原则冲突的实际影响程度不一样,因此及时适度的信息披露非常关键。通过披露相关的冲突来揭示不同原则产生冲突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影响,从而促使管理层和决策层采取行动,结合问题产生的根源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其次,在加强内部管理和规范的过程中需要以约束机制的完善及审计监督作用的强化为主体和核心,保障稳健性原则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尽量避免该原则使用的随意性和倾向性,关注不同环境及审计背景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审计监督,保障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水平,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审计工作实践的过程中按照工作需要合理使用稳健性原则。需要注意的是,稳健性原则的是有限制的,并非任何审计工作都可以利用这一原则,必要的约束和监督非常重要。企业及会计工作人员在践行稳健性原则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和解读实务工作的核心要求,了解该原则与审计工作不相适应的地方并进行针对性的约束,尽量避免工作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减少人为因素的负面影响,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这一原则应有的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
四、结语
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企业的管理者需要了解这一原則相关的使用技巧,分析在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类不足和缺陷,结合应用的具体策略及操作限度进行相应的权衡,以此来保障自身实现稳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的应对来自于外部的压力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朱红.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及其限度[J].教育财会研究,2000 (6):59-60.
[2]李革.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应用及其负面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9 (5):76-77.
[3]岑美德.浅谈会计核算中的稳健性原则及其应用[J].求实,2012 (s1):148-149.
[4]龚曜辉,唐寿琴.会计核算中稳健性原则的适度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J].会计之友,2008 (25):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