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双培计划”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获得感

2019-07-10宋树洋李璐吴衍川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宋树洋 李璐 吴衍川

摘 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学院是承载北京市委、市政府“双培计划”的第一家实体学院,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跨院校人才培养机制的中心阵地。从治理体系、培养体系和学生管理服务体系角度阐述了学院“双培计划”学生人才培养的重要创新举措及培养成果,通过扎实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北京学院;“双培计划”;人才培养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制度建设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部属、市属高校自身情况以及“双培计划”落实发展需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推进完善“双培计划”制度架构,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坚持推进学院管理服务规范化,力求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以充分激发“双培计划”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促进“双培计划”事业科学发展

1.完善“双培计划”制度架构,推进北京学院管理服务规范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为北京市第一家实体北京学院,专门负责落实“双培计划”工作, 经过五年多的发展,探索创新了“双培计划”学生管理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無师资、无场地、无编制,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向学校各部门(学院)购买服务,统合校内资源,力争实现全成本核算,逐步探索出学院运营与管理的新模式。依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联合印发的《北京高校学生访学项目管理办法(试行)》(京教高〔2015〕9号),学院专门制定了《北京学院项目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对教师课酬、实习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管理、学生奖助、后勤保障等学生培养过程中经费支出使用作出了详细、具体的规定。每学年,学院向承担“双培计划”学生培养的相关学院拨付管理及教研费,每学期向相关任课教师发放课酬,大大激励了教师教学积极性,促进了相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深化,试验了“完全学分制”的实施,推动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学院已组建了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制定完善了关于人、财、物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学院“双培计划”学生管理规范化、高效化。

为保证“双培计划”学生享受到“原汁原味”的北航教育,学院创新实行了“集中管理、插班上课”的“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学院制定并完善了一系列因人制宜、行之有效的学生管理条例及办法。《北京学院奖学金管理办法(2018年修订)》《北京学院“双培计划”学生医疗补助管理实施办法》《北京学院“远航计划”资助管理办法》以及《攻读研究生助学金实施细则》等学生资助类制度激励学生超越自我、全面发展;通过出台《北京学院“双培计划”学生学业预警及退出管理办法》《北京学院“梦拓计划”实施方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学院评选三好学生的实施办法》等学生培养类管理办法培育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经过调整修订,学院逐步构建了根本制度功能稳定、基本制度体系完备、具体制度规则配套的规章制度体系,保障了各项工作的规范有效。

2.创新“双培计划”培养模式,促进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在经过与市属高校开展深入且广泛的基础调研后,制定了最初的“双培计划”学生培养计划。随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内涵不断更新,党和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院坚持提炼当今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持续修订“双培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好基础工作。截至目前,学院已与6所市属高校针对5个专业的10个方向,开展十余次的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学院致力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充分吸收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成果,认真审视各专业培养方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化成才的契合度,切实探索以彰显特色和提升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双培计划”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之路。

3.加强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北京学院日常管理时效性

如今,信息化建设、互联网创新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改革创新本领,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也提到,要推进网上宣传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把握好时、度、效,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更好凝聚社会共识。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示,更好地服务学生,提高信息发布时效、提升管理水平,2014年,学院开始投入建设学院官方网站(beijing.buaa.edu.cn)和信息平台。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学院网站现可提供“学生新闻”“通知通告”“学生风采”“公示公告”“共青团工作”和“规章制度”六个方面的信息文件内容,设立了“党建与廉政”专门模块,对“双培计划”学生参与的党建廉政相关工作与活动进行宣传。学院门户网站的设立为学院学生提供了发布信息的渠道,也为关心“双培计划”学生发展、希望了解最新“双培计划”动态的社会人士提供了最有效直接的信息来源。

2016年,学院开发上线“北京学院学生管理APP”,覆盖学院各年级学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站式的请假及签到等服务,在提供便利的同时,确保学生工作负责人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安全动态和在校、离校情况。同时,学院也大力推动北京学院官方微信公众平台(buaa_bjxy)和各年级微信群的建设,通过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学院的各项通知和动态能够在第一时间传达给所有学生,学生们的想法、心声和生活需要也能第一时间传递给学院,使学院学生工作氛围和谐向上。

面向国家发展要求和根本任务,细化“双培计划”人才培育环节

1.贯彻素质教育原则,培养扎根北京文化的有用人才

为了培养扎根北京文化的新时代大学生,增强“双培计划”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乐趣、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进,学院创造性地为“双培计划”学生开设了博雅课程PLUS—“文化体验与展示交流”课程,该课程是结合当代大学生和学院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对北京文化的深刻理解,引导学生走向“第二课堂”,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科学知识、宏观视野、生命智慧、分析思辨能力、表达沟通技巧以及终身学习成长的博雅课程。该课程包括课外实践与终期答辩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课外实践,要求每个小组每学期参观两个博物馆,游览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公园,欣赏一场高雅艺术(话剧、芭蕾、歌剧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答辩和小组展示,各小组可以制作PPT,也可用微电影、短剧、视频等进行辅助。答辩后,按照各个小组的活动开展和答辩情况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优秀奖和鼓励奖,并按照获奖等级发放活动补助。通过该课程的课外实践环节,让学生们主动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和自然,让学生自发自觉地去“体验文化”;通过答辩环节,锻炼了全体学生“交流”和 “展示”的能力,这在后续的课程开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是不可或缺的。

2.落实教育强国部署,培养具有开阔国际视野的复合人才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国际环境推动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手段和方法的采用等方面,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国际间产业分工、贸易互补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扩大教育开放,开展多层次、宽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些成为了学院办学、办院的宗旨和使命。为了达到全年学院整体人数的30%拥有出国、出境访学交流经历的目标,学院在国际、国内项目的合作洽谈、资金投入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访学项目合作院校涵盖了欧洲、北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名校。

3.推进创新发展战略,培养有技术、敢实践的创新人才

为了促进学院科技实践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院在分团委下成立了创新创业实践中心(简称“双创中心”)。“双创中心”是在学院分团委的指导下,为学生提供科技实践资源与服务的部门,以“组织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活跃学院学术文化氛围、搭建学院学习交流平台、宣传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宗旨,充分利用校内外优势资源,引导学院学生开展各类科研活动,广泛宣传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其参与科技创新与创造,活跃学院科技文化氛围。

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创业大赛等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项目经费,并在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考评里根据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情况给予一定加分。学院还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表彰在“挑战杯”竞赛、“冯如杯”竞赛、“创青春”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等科技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

学院科技实践育人成效显著。学院每年约有20%的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截至2019年4月,学生在科技竞赛中共获国家级奖项2项,北京市级奖项1项,校级奖项20项。在2019年北航“冯如杯”竞赛中,学院共申报17项参赛作品,其中科技竞赛7项,创意大赛10项,参赛学生人数占学院学生总人数的10%左右。

针对学生切身需求和生活“痛点”,打造 “双培计划”全面支持体系

1.实现激励帮扶并行,拔升奖学金、助学金整体力度

奖学金是北京学院激励体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和鼓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健康发展。为避免奖学金被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垄断,避免奖学金只对少数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况发生,学院设置了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奖学金,并形成了健全的奖学金评定体系,既包含综合类型的奖学金,也包含单项奖学金。其中,综合奖学金(如院长奖学金)用于奖励在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表现突出,均衡发展的学生;单项奖学金(科技竞赛奖学金、志愿服务奖学金等)用于奖励在某方面有特长并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丰富多样的奖学金设置,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引导和促进了学生们个性化的发展。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学院大力提升了奖学金额度和覆盖面,将“奋进方可得酬勤”的激励信息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与此同时,对于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也在最大程度上給予关怀,开辟了勤工助学、考研助学、国际交流资助等多条绿色通道,以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因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获得与其他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在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学习环境方面不遗余力。

2.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开展丰富线上线下辅导课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理想高远、学识一流、胸怀寰宇、致真唯实的领军领导人才。学院也遵循这样的本科教育目标定位,并结合北京市教委对于“双培计划”这一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培养契合国家和北京市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在此教育教学目标下,学院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坚持“培养要求不降低、课程质量不降低、考试标准不降低”的“三不降”原则,对学生实行“集中管理,插班上课”。为了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充分享受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根据学院学生的实际情况,学院采取了多项帮扶和辅导的措施。一方面,针对较难的基础课程,如“工科数学分析”“工科高等代数”“理论力学”“工科大学物理”等,联系任课教师和开课学院每周增开习题课;另一方面,对某些较难的专业课程,如“电路分析”“电磁场理论”“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等,要求任课教师进行多轮次习题讲解和辅导。另外,学院也积极联系相关市属高校,配合市属高校教师来学校为学生授课,并由学院层面负责联系教师、场地。

为了弥补线下课堂学习时间不灵活、课程容量有限、学习地点固定的不足,学院投入大量资源开设多门线上课程。截至2019年3月底,北京学院共参与建设18门慕课(MOOCs)课程,丰富了学院线上课程资源,推动了慕课(MOOCs)建设。

3.发挥部属高校优势,增强学生幸福感获得感

生活服务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和保障。学院在学生住宿、校区通勤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支持,不遗余力地将学校的优质硬件资源和资金资源投入“双培计划”的整个执行过程中。目前,学院学生宿舍分布在大运村公寓及校内学生第八公寓,分属学校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住宿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住宿环境优美,全部覆盖学校校内网络,满足了学生们在宿舍内也能够访问校内资源的需求。在新生入学、转校区搬迁以及“双培计划”学生结业后返回原学籍高校过程中,为减轻学生压力,学院提供了从配置搬家物资(搬家纸箱、行李袋等)到雇用专业搬家公司的一站式服务,实现了“置换式”搬家。除此之外,在学院的争取下,涵盖了科学、历史及艺术资源的学校音乐厅、图书馆、博物馆等全部面向学院学生开放,让“双培计划”学生可以自由观看演出、下载文献、查阅图书、欣赏展览。学院在生活服务方面的投入和努力,让学院学生不仅享受到学校的优势学科、优势平台和优势课程,而且还能够获得原本仅面向学校学生的硬件设施和政策支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学院将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为目标,以培养首都行业领头人和适应未来竞争的国际化高端人才为己任,探索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因“院”制宜、科学管理、强化共享的人才培养机制。学院将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