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9-07-10骆维钟俊平

老区建设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渠道

骆维 钟俊平

[提 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苏区精神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生动体现,同时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精神文化资源,将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是积极响应党的十九大报告“传承红色基因”号召的重要举措。将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抓好“三个渠道”、打造“三个平台”和突出“三个重点”作为主要路径保障,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苏区精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平台;重点

[作者简介]骆 维(1992—),女,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江西赣州 341000)钟俊平(1992—),男,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北京 10008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论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高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根本遵循。苏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广大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文化精神积淀,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思想源泉,为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精神力量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对于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将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伟大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有助于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一、抓好“三个渠道”,为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动力保障

(一)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其主阵地作用

苏区精神是革命精神、民族精神和中国精神的凝练,苏区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苏区精神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精神力量。

设置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课程,提高“融入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和科学性。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情况和特点开设公开课、选修课或者专题教学等形式,将苏区精神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比方说赣南师范大学坚持立足红土地办学、以苏区精神育人,设置了《中央苏区大讲坛》的公共课就值得借鉴。高校要注重对传统风范和精神财富的继承和发扬,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扎实推进苏区精神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让大学生更加全面系统地了解苏区精神。

用苏区精神教育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课程中融入苏区精神的相关内容。将苏区精神有机地穿插在四门思政课课程中,比如结合《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这门课来教育大学生学习中央苏区军民的高尚品德;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中穿插一些关于苏区时期革命战争中的先进事迹,教育广大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苏区军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在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中感悟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理论课中渗透苏区精神,把苏区精神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有计划地安排苏区精神教育专题内容。

编撰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本教材,为苏区精神教育提供生动素材。一是要对苏区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开发和整合,结合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编撰有区域特色的苏区精神教育校本教材,并增设相关的红色文化书籍作为课外读物,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二是把苏区精神教育列入“思政课”的教学计划中,贯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施方案,把这本教材的内容转化为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把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融入到平时的教学内容中去,充分发挥苏区精神的精神引领功能。

(二)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发挥苏区精神文化育人的功能

校园文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大学生课外锻炼的重要方式,高校应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校园文艺活动,将苏区精神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当中,让大学生在活动参与中潜移默化地接受苏区精神教育,发挥苏区精神育人功能。

高校要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理念,牢固树立“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要有积极弘扬苏区精神的办学意识,高校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苏区精神中好的素材,贯彻“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在新理念的引领下,开辟以学习和弘扬苏区精神的校园文化活动的新天地和新局面。

高校要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开展以“弘扬苏区精神,推动创新争优”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如何弘扬苏区精神,如何充分挖掘、整合和弘扬苏区精神的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科学内涵展开进行,通过主题校园文化活动,让苏区精神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培养大学生争做苏区精神传人。

高校要打造校园文化活动的载体,以多种形式开展推进苏区精神进校园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是可以利用各种节假日和重大纪念日等,开展关于苏区精神进校园的大型文艺活动,比如组织一场大型的主题文艺晚会、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和纪念活动、排练主题鲜明的话剧或舞台剧等形式来纪念苏区时期的革命伟人。二是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媒介的作用,大力弘扬苏区精神。例如,可以在校园文化专刊和校报等载体中开辟苏区精神的宣传专栏,在校园文化专刊和校报中多刊载一些苏区时期的先进事例,积极营造苏区精神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其实践育人的功能

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通过实践育人达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

建立苏区精神学习实践的教育基地。高校在开展实践教育活动时,要建立起校内和校外两个阵地的实践基地,通过建立苏区精神实践教育基地,拓宽了苏区精神实践教学的渠道,确保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是在校内建立学习苏区精神的实践教育基地,为开展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搭建平台,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和依托这些苏区精神教育实践平台开展苏区精神教育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和感悟苏区精神的鼓舞和推动作用。二是建设一批校外苏区精神学习实践教育基地,苏维埃政府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可以建设成为大学生苏区精神实践教育基地,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创建一批校外苏区精神学习实践教育基地,为促进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高校可以在寒暑假开展苏区精神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一是开展基层调研活动,深入基層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调研来帮助大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把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例如组织大学生开展关于苏区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的社会调研,探讨苏区时期人民生产生活活动的各类现象和经验,进一步深化对苏区精神内涵的理解和感悟。二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大学生助人为乐,互帮互助的良好品质,强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例如组织学生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运用自己的知识、技能和资源为乡村群众,为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大众提供各种爱心援助活动。三是开展寒暑期素质拓展活动,开展弘扬苏区精神与“三下乡”相结合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教师指导学生围绕如何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合理利用和开发苏区精神红色资源,在社会实践中弘扬苏区精神。

高校要开展专业社会实践活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实践改革,提升专业实践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高校可以利用暑期、节假日、双休日等时间,组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到革命老区参观学习,到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红色圣地去领悟革命的情怀;组织学生开展“重走红军路”的专业实践活动,沿着当年苏区军民的足迹,一路寻访苏区老干部、老党员和老农民,搜集整理苏区歌谣等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参观革命旧居和旧址,请老红军或党史专家讲述苏区时期的光荣历史,认真聆听革命伟人的先进事迹,感悟苏区精神先进内涵形成的发展之路。

二、打造“三个平台”,为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组织保障

(一)培育一批红色班级

在高校班级的管理和建设中融入苏区精神,是发挥苏区精神教育功能的新思路,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途径。在新时期,充分利用苏区历史文化资源,将苏区精神的科学内涵和革命精神融入高校班级管理和建设中,是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高校培育一批红色班级的首要任务就是对红色班级进行命名和创建,用苏区精神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可以用红色文化地标、革命老区县(市)地名和革命先烈名字等来命名红色班级,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的红色班级名称,并大力打造培育班级刊物、班歌、班训等班级文化,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让大学生自觉地接受苏区精神教育,并积极弘扬苏区精神。

加强对红色班级的管理,要注重红色班级的学风建设、文化建设,并组织开展好红色班级的各类活动。在红色班级学风建设方面,一是建立班级考勤的办法,通过引进指纹打卡等科学手段加强对班级的考勤管理,对迟到、旷课、早退的同学严格按照班级考核办法进行管理;二是在红色班级建立学习小组机制,学习小组设立自己的组名、组规和学习目标,成员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三是定期组织四六级模拟考试、英语听写大赛等学习活动,营造班级浓厚的学习氛围。在红色班级的文化建设方面,实施苏区精神的班级品牌文化建设,班级要开辟自己活动场地,建立班级章程,设立班规和班训,选定和传唱班歌,特别是要开设班级红色刊物,并定期出版和更新,推进红色班级的文化建设。在红色班级活动开展方面,有计划地组织红色班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来传递苏区精神。比如在“国家公祭日”、“五四”青年节 、“烈士纪念日”等重要节日开展红色班级主题党团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烈士纪念馆等革命圣地,体验革命先烈的艰苦历程,开展“红色文化进红色班级”的学习报告会和学习宣讲会等形式学习苏区精神。

加强对红色班级的考核,通过考核来强化红色班级的班级建设,巩固红色班级建设的实际效果。一是要建立红色班级的考核标准,要加强红色班级的管理,考核标准是前提,所以要制定出统一的考核标准,为班级的科学管理提供保障;二是要使用科学有效的考核方法,方法使用得当考核才规范科学,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法、比较评估法等多种形式对班级进行考核;三是明确班级考核的内容,一方面要考核红色班级的思想建设,例如班级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人数、党员人数等内容制定考核细则,另一方面要考核红色班级的学风建设和文化建设,例如统计红色班级的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一级、二级通过率,班级的补考率等内容,查看红色班级是否有自己良好的学风和班级文化,通过考核的形式不断促进红色班级的建设和发展。

(二)组建大学生红色社团

高校大学生红色社团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高校可以利用大学生红色社团,对苏区精神进行广泛宣传,将苏区精神通过大学生红色社团这一载体和纽带有效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高校要成立学习苏区精神的红色社团组织,如“中央苏区精神研究兴趣小组”、“苏区精神学习小组”等,激发学生对传承苏区精神的热情和动力,推动苏区精神更好地融入到校园红色社团文化之中,充分发挥红色社团的育人功能。红色文化社团要开展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将苏区精神教育理念融入到社团活动中,如定期开展教学实习、学术沙龙、学术研讨会、红色旅游、公民道德知识竞赛、挂职锻炼及社会实地考察等一系列活动,主动搭建起苏区精神学习的平台,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文化社团的活动开展相结合,还可以通过在红色社团成立“红色文化理论研究小组”、“红色文化活动策划小组”、“红色文化作品展示小组”、“红色影视作品协会”等新形式,促使红色文化更好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

高校要加强对红色社团的监督和管理,在红色社团的发展过程中时刻高度重视和认真监管社团的发展方向,及时将苏区精神融入其中,促进红色社团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加强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引导社团深入学习党中央关于大学生社团建设的相关要求和规定,做到社团学习内容规范化,学习形式多样化,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扎实、富有科学态度的大学生红色社团;二是要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加强对大学生红色社团的领导,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红色社团的发展,成立红色社团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社团的指导;三是学校要配备专业的指导老师,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在社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加强红色社团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采取“1+1”模式管理社团,即一个专业老师只指导一个社团的形式,提高社团管理的针对性和可控性,指导老师要对红色社团的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为红色文化社团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加强红色社团的干部队伍建设,学生社团的干部是学生社团的核心,高校对学生社团骨干进行选拔、培训及考核,不断加强社团干部的队伍建设。

(三)建设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将苏区精神融入到校园专题网站平台中,建设苏区精神教育的专题网站。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结合和运用苏区精神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搭建苏区精神网站教育平台,建设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网站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设计要契合“红色”主题,在开发和建设过程中要突出红色主题的特征,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接受苏区精神的熏陶和渲染,实现苏区精神的价值;二是要准确把握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设计和开发的原则,此教育网站是高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网络媒体为重要载体,通过传播苏区历史文化,实现道德教化、舆论营造功能的一种手段。因此,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的设计和开发要坚持教育性和社会性相统一,价值性和引导性相结合的原则;三是要提高网站设计质量,从技术手段和设备上要把好关口,从网站界面的规划上,体现网站的教育价值,真正发挥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的舆论引导和教育功能。

加强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的内容建设,将苏区精神渗透到教育专题网站中去,促进苏区精神教育的内容详细化和具体化。一是在网站的版块设计中,增添苏区精神理论学习、苏区故事、苏区精神校园行和苏区精神问答等模块,并通过链接详实的红色史实让浏览者在潜移默化中启迪心智、接受教育;二是要及时更新和丰富网站内容,把苏区精神相关最新研究和关于学习苏区精神的最新活动发布到网络上,可开设特色教育专栏,如“苏区精神论坛”、“苏区伟人”、“红色歌谣”、“红色影视”等栏目,真正把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打造成苏区历史文化资源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要做好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的舆情引导工作,注重对舆情信息的及时收集,要加强对苏区建设教育专题网站的监控和管理,加大对网络舆论的源头管理,努力创建以文育人的网络教育环境,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要组建一支苏区精神教育专题网站的监管队伍,第一时间掌握和了解网站上的思想动态,及时删除教育网站上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信息,对一些不正确和不健康的观点和信息要进行科学的解释和正面的引导。

三、突出“三个重点”,为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机制保障

(一)重点抓好思政教育工作队伍建设

在推進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包括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学工教师队伍和团委等教师队伍的建设,用苏区精神武装、教育、鼓舞大学生。

认真做好教师队伍的选聘和配备工作,选聘和配备能胜任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任教师。按照学生的人数、实际教学的需要和社会服务需要等要素,确立数量、结构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任教师编制。与此同时,实行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对专任教师提出具体和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准入机制,在不断充实教师队伍的同时,也要把握教师准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一是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制定教师培训规划,努力使师资队伍培训工作经常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坚持将岗前培训、在职培训、课程轮训和骨干教师进修培训相结合,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主要用人原则,不断提高新任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二是通过组织教师开展社会实践和学习考察等活动形式,例如开展社会实践、学术交流活动和学习考察活动,使教师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素材;三是开展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教师继续教育的计划,鼓励支持教师脱产或者在职进修,去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学校也可以邀请名师进行指导、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形式培训教师队伍。

建立开放、灵活的人才交流机制,采取“内培与外引”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和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鼓励教师开展学术交流、实践研修各种教学竞赛和学习考察活动,并邀请教学名师和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学者来校作专题讲座或辅导报告,建立专家指导团队,通过“双向选择”建立传帮带联系,为教师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二)重点发挥苏区精神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

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重点工作就是要发挥苏区精神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这些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价值较高,为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精神养分。

从校内来看,要大力挖掘、整合和充分利用苏区文化资源,将苏区精神有效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具体而言,一是实施苏区精神育人工程,通过文化融入、课堂宣讲、活动引领、课题研究等形式把苏区精神转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营造了浓厚的苏区精神育人氛围。二是教育学生要加强对苏区精神的保护,注重对苏区文化历史的留存,对一些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采取有效措施。三是学校要挖掘和收集苏区文化历史资源,要加强对苏区精神的研究,认真厘清苏区精神的历史脉络,对苏区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和实地调查,要保存苏区历史留给我们的生动教材,对苏区精神本身所承载的政治、经济、历史、科研、教育等多重价值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再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从而转化为新的教育资源优势,推动苏区精神更有效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在校外来看,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苏区精神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多重价值,推动苏区精神在社会层面的弘扬和传播,使苏区精神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多重价值在社会中得到彰显和利用,在社会层面营造良好的苏区精神教化氛围。一是要重点发挥爱国主义基地的教育作用,包括充分反映苏区革命斗争精神的革命遗址、纪念馆、烈士园等,将这些重要的历史材料和历史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之中。二是加快开发对苏区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打造苏区精神教育品牌和文化产业。充分利用苏区精神教育品牌和文化产业等条件,使其进入高校大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三是加大对苏区精神的宣传,打造苏区精神精品剧目、影视作品,把苏区精神融入文艺作品创作生产全过程,进一步传播苏区精神文化成果。高校应充分利用蕴涵苏区精神的文艺作品成果,逐渐吸引和培养大学生对苏区精神的兴趣,在实践中主动接受教育,潜移默化,自觉传承苏区精神并付诸行动。

(三)重点运用网络新媒体加强苏区精神宣传

网络新媒体的开放性和多元性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冶教育的载体平台,因此,将苏区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重点运用网络新媒体的宣传作用,增强网络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教育功能。

进一步加强对QQ、微信、微博以及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的科学利用,充分利用这些网络新媒体和新技术,将苏区精神有效地融入其中。通过利用网络新媒体和新技术对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与学习指导,将线下教育与线上教育相结合,加强在网络上与大学生的互动,切实引导大学生的行为规范,帮助大学生解決实际问题。

搭建网络新媒体与师生互动的平台,激活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网络新媒体的使用效果。为了搭建互动平台,在网络新媒体创立“苏区精神博客互动”、“苏区精神微信公众号互动”等专栏,还可以创设苏区精神网上学习咨询、交流等栏目,让老师给大学生答疑解惑,给大学生搭建自由表达的平台,让大学生在探讨式学习和互动式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苏区精神、感悟苏区精神、传承苏区精神。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网络新媒体管理机制,使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规可循。一是要建立健全网络监管机制,营造一个文明、有序的网络教育环境和氛围,用严格的机制和制度来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举止。二是建立健全网络新媒体管理的长效机制,注重对网络的常态化管理,明确责任,合理分工,努力为高校对大学生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一个优良的网络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9(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责任编辑:黄贝如]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渠道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网络平台支持《教育技术学》公共课实验教学模式构建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我也来做中考题
沟通渠道等
渠道转换中的风险控制
分销渠道就是营销品牌